首页

  1. 首页
  2. 绿色环保
  3. 内容

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高等教育在进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的质量教育时期后,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尤其强调培养相对意义上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并将人才知识结构定位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已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新建本科院校厦门理工学院依托“海西经济特区”区域优势,以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我校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在充分了解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后,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合理设计和建设工程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迎合社会需要及就业多元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把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取向特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许多新的要求。研究型、发明型和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级人才在社会各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是社会迫切急需的。遵照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并转化为产品、致力于科学应用,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而学术型人才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致力于科学研究,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因此,应用型人才应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特别把握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与高职专科培养人才的能力取向的区别,要正确把握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道路,改变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与能力培养的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应注重培养集研发、设计与技术于一身,适应复合岗位需求、把握多种过硬技术、具备高新技术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性应用人才。

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的差异性

  1.企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经过对相关企业调研,学生的敬业精神与实际动手能力是企事业挑选人才的主要考察点。在现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和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本科毕业生知识面狭窄,基本的实验操作知识不扎实,不具备对基本设备进行简单维修的技能;工作敬业精神不足;对国内外环境工程涉及的最新技术和学科前沿了解较少。这些意见表明了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发展,值得深思。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特点分析。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技术型、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决定了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教学与实验实训则具体完成了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强调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教学内容应围绕工程实际需要设计和确定,教学过程要联系生产实际,强调工程应用的“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教学平台的构建

  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强能力”教育新理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教育新理念,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和工程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强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的“强能力”是指超越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范畴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除了具备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社会竞争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判断它是哪方面的问题,该问哪个领域的专家,要查哪方面的资料。通过“强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和训练,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能克服困难,学会生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

  2.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课程教学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学生从课程教学中获取专业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特点。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还应体现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其课程内容除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外,还应以工程技术知识为核心,知识结构体现工程实际应用,突显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特点,建设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制订的培养计划,是经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而制订的,具有相似性和模仿性。大部分学分集中在公共基础课教学,科研创新和实践教学时间较少。环境工程专业是工科基础很强的专业,涉及知识面广,如果忽视了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将是与企业需求相背离的。因此,必须注重知识结构的交叉整合,拓展专业基础知识;与时俱进,增加反映环境科学技术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课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中对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工程素质具有重要地位,首先建设了基础课程实验与环境专业实验、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并独立设课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2011年的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中,有10%的毕业论文是在企业完成的,80%的论文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论文答辩时邀请用人单位和企业专家参与答辩,并对论文答辩进行全面点评。通过答辩,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企业的肯定,就业率达到了100%。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教学过程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更应具体遵循和落实。在教学各环节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等各环节,这些环节除了要保证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拓展知识外,还要及时增加与环境专业相关的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观点等,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加工程应用实例,给学生创造一种氛围,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取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专门有关环境工程实际应用案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形成过程及处理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每门课上下工夫,按照少而精、增加学生自主性的原则,为了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工程实际应用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我们通过产、学、研项目,将教学过程与项目紧密结合,在省内外的相关企业建设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各类实习。为了学生的就业,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为它们开展科研咨询,利用学校的仪器设备开展对外服务,建立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引领和介绍高年级学生与企业建立联系,让企业了解和熟悉学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形成了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做中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了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4.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熟悉工程实际应用技术的“双师型”教师。这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青年教师通过各种环节加强和提高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传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善于应用工程实例。我校发展很快,各专业的青年教师居多数。由于师资缺乏,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教师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将影响学生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应用型师资队伍的要求提高了,要求他们不仅能传授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熟悉专业岗位操作,并善于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系把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人才引进和招聘中,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把具有工程经历的人才作为重点考虑引进对象,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逐渐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及社会活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已为实习、毕业论文及学生就业都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彰显地域优势,培养特色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要站在追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办学经验,不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要努力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以培育创新精神和素质能力为主线,继续整体优化我校环境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参加工程实践和创新活动;完善教师到相关行业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结合地域特色、行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lvse/162605079340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