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应用为主题展开论述,重点对人工生态湿地工艺、毛细管土壤渗滤沟工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工艺、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工艺等四项工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应用
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是排放分散、水量波动较大,与城市污水处理相比,系统性较差,所以污水处理的难度较大,如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则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为了有效应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则有必要加强生态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则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展开讨论。
1 人工生态湿地工艺应用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在人工生态湿地工艺运用过程中,会经历综合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等环节,具体可以进一步分为分散式人工湿地和潜流式复合人工生态湿地,对于前者而言,主要以冬麦和美人蕉为湿地植物,通常情况下,每天所能够处理的污水量不超过1立方米,所以,这一处理工艺适用于农村个体户。这一工艺运用过程中,整个设施占地面积较小,不会超过3平方米,而且可以根据个体农户住房周围的地形特点进行设置,而且整个设施的投入成本较低,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维护,仅仅需要每个5天更换以此填料。但是,总体而言,这一处理工艺的处理能力比较有限,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对于潜流式符合人工湿地工艺模式而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生活污水会首先通过化粪池,然后会进入初沉池进行沉淀和厌氧消化,之后再进入人工湿地,最后会流入生态塘进作最后的深度处理。与分散式人工湿地工艺相比,潜流式符合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其每日污水处理量保持在20-200立方米之间。随着及自动化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潜流式符合人工湿地工艺的PLC控制,通常情况下,每隔15天维护一次。总体而言,潜流式符合人工生态湿地工艺的缺点为在设施维护之后,需要2-3个生长周期才能进入稳定运行状态,而且TN的去除效果比较差。
2 毛细管土壤渗滤沟工艺
毛细管土壤渗滤工艺是土壤――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在这一工艺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植物、土壤、填料及其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小型动物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祛除。这一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方面能够实现污水处理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和当地的景观绿地相结合,从而得到美化环境的效果。而且,毛细管土壤渗滤沟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符合能力,整个设施系统的运行比较稳定,可以被应用到地处偏僻、几户或十几户的小水量处理,在这一工艺的应用过程中,如果能够与人工湿地工艺协同使用,每日污水处理量最高可到达200立方米。
3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工艺
这一污水处理工艺在运用过程中,主要利用蚯蚓、植物、填料以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模块化结构、梯度塔层、多级单元串联的形式处理污水。这一处理工艺投入使用后,每日污水处理量在10―150立方米,适用于农户量为20―300户的地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占地面积小,运行灵活,在相关设施维护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较少,而且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地形特征来对相应的工艺构造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污水处理能力较强。另外,这一污水处理工艺的运用,在蚯蚓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土壤颗粒结构得到改善,进一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有效防止土壤板结问题。而且,蚯蚓能够与微生物形成良好的共生作用,进一步延长了池内微生物的代谢链,极大的提升了滤池对TN、TP和COD等污染物的祛除效果。这一污水处理工艺的主要缺点在于,蚯蚓对土壤的湿度要求较高,如果地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蚯蚓的存活会收到负面影响,而且蚯蚓耐低温性较弱,在北方农村地区,冬季会导致蚯蚓大面积死亡,从而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
4 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工艺
这一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依靠自然供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农村生活污水会通过厌氧段水解、消化,从而使有机物的浓度大幅降低,促使有机氮被充分氨化,再借助射流泵打入好氧滤池,最后进入氧化沟作深度处理,氧化沟由沿沟道分布的拔风管自然供氧。工艺主体构筑物全部位于地下,适用于用地紧张的集居点,处理规模一般为每天50―200立方米,运行费用较低,主要为泵所需电费。但维护不便,且因仅靠自然供氧而影响反应效率。该工艺在璜泾镇新明村的运行结果显示,其对COD和TP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运用多样化的生态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人工生态湿地工艺、毛细管土壤渗滤沟工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工艺、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工艺等,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进行恰当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迎颖.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王芳.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