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噪声固废环评监测
  3. 内容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的注意事项

【摘 要】目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针对这些问题按项目概况、工程分析、总图布局、总量控制、风险评价、施工期影响分析、纳管可行性、公众参与、变更环评、改扩建项目、环境监测、项目图件和环保投资等部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环评文件;编制;注意事项 
  我国已开展了几十年环境影响评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的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根据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情况,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编制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应尽可能详尽,基本信息应完整、不遗漏,包括各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如会所及商业配套等)、规模;在总平面图上应标出变配电站、调压站、车库、垃圾房(站)、泵站、应急发电间等公辅设施的具体位置及规模等,最好附主要建筑或总体的效果图。对项目周边敏感点的描述应在图上标明位置,并文字说明敏感点规模、距项目距离、大气等各要素保护等级以及中远期规划情况等;对于周边水体,尽可能说明河道情况(河面宽、水面宽、水深、流向、流速流量)及其功能(航运、排洪、灌溉)等;对于建设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敏感点资料,一定要去现场认真调查、核实并拍下照片作为报告附图。 
  (二)工程分析 
  1.工业项目。工业项目首先应结合产品和生产工艺给出原辅料的用量与来源,部分原辅料还应说明其成份、物态、供应(运输)方式,然后按照产品情况给出生产工艺流程图(标出排污节点),并对生产工艺进行适当描述同时说明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污染物浓度、废水量/废气量、工况与标况、产生方式等);除主体生产工艺之外的配套公辅设施也应量化描述,包括功能、规模、位置、污染物产生情况;如为改扩建项目应说明依托情况;根据设计单位给出的生产工艺物料数量绘出水量平衡图、主要污染物平衡图等。引用已建企业的监测数据时,企业长期积累的监测数据如达到一定的监测频次可以视具体情况用于环评报告,但某些条件下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如在线实时监测数据需要处理成与相应排放标准可比的数据等,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进行分析和甄别;竣工验收数据属“环保最佳工况”条件下的“最优”数据,而且样本数据也较少,一般不可直接用于污染物排放量计算,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采用类比数据时,应说明类比的工况条件,如生产设备设施情况、原辅料及产品情况、生产工况情况、环保设施情况、类比条件是否相似等。 
  2.非工业项目。非工业建设项目的地表水影响分析中,用水量与排水量一般不可以自行估算,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提供,并参照经验数据予以核实,在此基础上给出水量平衡图;餐饮废水应给出废水量、污染物浓度、处理方式、是否纳管排放,对处理方式应有一定的描述、最好图示,并说明最终排放去向。大气影响分析中,车库的出入口及排气筒的具体情况一般应由业主或设计单位提供,并在平面图标示;餐饮排烟应结合厨房的规模等情况给出油烟净化器的类型、排气量、净化效果(效率及排放浓度),并说明与最近敏感点的距离。周边道路应给出道路的具体情况,车流量一般应实测,如采用类比数据时应非常谨慎,并充分考虑道路等级、地理位置、周边环境、道路走向等。对于本身较敏感的项目,环评中应注意加强外部环境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本项目的制约因素,如:医院对外部环境噪声很敏感,食品加工项目对外部大气环境和供水质量很敏感;同时还应注意内部污染源对项目的影响。建设项目自身的敏感影响因素在环评中也应予以重视,如医院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等,应考虑“安全”问题;医院、养老院、高档住宅等自身敏感项目,应关注冷却塔、泵站、中央空调、锅炉房、变电站、应急发电机组等内部噪声源的影响,垃圾站的位置及其设计情况是否可以确保对本项目臭气影响最小,地下车库设计工艺上是否符合防火、排水等设计规范及对周边敏感点的大气、噪声影响是否可控。 
  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一)总图布局合理性评价 
  总图布局合理性评价包括以下内容:应分析上下风向因素是否合理,如对大气敏感的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产生废气排放的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地面标高设计是否合理,暴雨洪水时是否会被淹,尤其是敏感的设备设施(如电气设备、酸碱及危险化学品的贮存等);对振动要求高的建筑是否远离振动源,对声环境要求的建筑是否远离高噪声源等。 
  (二)总量控制 
  为进一步规范 “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核算工作,很多地方按国家环保部细则编制了地区核算细则,如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制定了《本市“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沪环保评[2012]409号)。根据新要求,目前环评文件中总量控制章节需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简述国家和上海市的总量控制相关要求;其次明确项目废水、废气排放种类,以及应列入总量控制范畴的污染物名称;再次概述本项目拟采取的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等措施;然后填写项目总量控制指标统计表,明确本项目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新增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本项目实施后总项目(现有项目与本次新实施的项目合计)最终新增的污染物总量;最后明确项目平衡总量指标来源。 
  (三)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在环评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复查,风险章节进行回顾分析、进行全过程评价,并加强预案联动性,加强涉及风险内容专章(专节)的编写规范性。风险或非正常工况分析时应与业主和设计单位沟通,与实际发生的工况情景相一致,不可随意“假设”,如:除尘器一般只存在除尘效率降低情况而不存在除尘效率为“0”,“爆炸”类污染物的大量泄漏一般不存在厂区内人员在近下风向停留10分钟以上情况;除了考虑环保设备设施情况外还存在生产工艺设备的风险和非正常情形,如:垃圾(危险废物)焚烧就存在焚烧温度达不到850℃以上的情况。对于改扩建项目,首先应对现有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总结,重点分析相同的工艺内容,风险防范应体现“以新带老”。大气风险预测时,不宜选平均气象条件、应注意气象条件的代表性,如:D类稳定度、平均风速就缺乏代表性,有时E、F类稳定度也缺乏代表性,而A、B类稳定度代表性反而要好一些,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可以采用“试算比选”。   (四)对排水纳管可行性 
  环评文件中排水纳管可行性应说明以下几个内容:(1)首先应说明可纳管的外部条件,目前(或近期)是否已有纳管管道、具体位置及距项目的距离,是否还需要建设外部纳管管道,若需要则应说明建设时间节点、投资额、出资条件和管道的长度、管径、材质、走向等。(2)外部纳管管道的能力:纳管管道的直径、排污能力、目前已纳管量、仍富余的纳管能力,包括厂区内的“纳管能力”。(3)纳管标准:允许纳管的污染物指标,项目是否符合纳管标准、怎样符合纳管标准。(4)纳管后的污水最终去向,设计能力、现处理量、富余能力是否满足新增加的污水量要求。(5)最终纳管污水处理设施(厂)的基本情况:污水处理工艺情况、适合何种废水,是否适合项目排放废水;同时还应注意项目废水排放口是否符合“纳管距离最短”。(6)最后报告中应综合说明“符合”和“不符合”纳管情况,并在附件中附纳管协议证明。 
  (五)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环评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基本要求是公开、平等、广泛、便利4个原则,并且敏感保护目标不能遗漏、要求全覆盖。根据环保部《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和上海市的相关要求,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文件公众参与章节时,必须在网站进行两次网上公示、当地报纸刊登公告和相关基层组织信息公告栏贴出公告;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必须在报告书基本完成和第二次网上公示以后;报送给环保部门的简本必须包括公众参与章节的详细内容。调查人员在发放现场调查问卷时,存在重大环境风险或影响的建设项目书面问卷调查表的发放数量应大于200份,可能存在较大环境风险或影响的建设项目书面问卷调查表的发放数量不得少于150份,其他建设项目书面问卷调查表的发放数量不得少于100份,敏感目标内调查对象的书面问卷调查表发放和回收比例均应不低于70%。调查表设计时应有针对性,不同的项目应作相应调整,突出公众关心的内容。报告中应附有被调查公众的基本信息表,同时应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可采用参与对象分布图进行图示。公众参与统计分析时对项目“无所谓”观点,不能简单地计入“支持”,对反对意见应有回访,若有三个以上应列表给出、同时应在表中给出处理意见,对此业主若有承诺最好附上承诺书,对于反对意见不可轻意下“不予采纳”的结论,应特别谨慎,认真思考理由是否成立、是否属环境问题。改扩建项目的公众参与应增加“现有项目”相关内容,在“公众调查表”和“网上公示”中都要有所反映,并应向有关部门调查“现有项目”目前和近期是否有投诉、投诉的对象和内容等,并反映在环评文件中。 
  (六)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期建设项目对周边的影响主要包括噪声、废气、污水和固体废物等。在影响分析时,应按施工阶段的先后顺序和施工区域的划分说明施工内容、施工方式、施工器具、工程量(如土方量平衡)、施工周期及计划进度;提出减缓措施时除考虑污废水(泥浆水、生活污水)、废气(扬尘、排放废气)、噪声(各类施工噪声)、固体废物(渣土、废物料及生活类垃圾)外,还应分析施工顺序、施工节点等内容,这方面的优化同样可以减轻环境影响;道路项目建设时慎提“隔音屏障”、全封闭式运输等;土建项目是否使用“商品混凝土”应视具体情况;应注意“禁止夜间施工”措施的适用范围,不是任何项目所必须提出的措施。 
  (七)环保投资问题 
  环评文件中的环保投资应尽可能列表按分项给出,并给出其占总投资的比例,数据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提供,不可随意估算以免误差过大,环保投资计算中具体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有关污染控制的直接建设投资才能计入环保投资,单一的节能建设投资一般不属环保投资、如:单一的余热回收、余热利用的物料干燥等。(2)与污染控制过于紧密的节能建设投资、车间卫生建设投资可以计入环保投资。(3)业主和设计单位提供的环保投资多指静态投资,计算环保投资比例时也应采用静态总投资。(4)环保类建设项目,整个项目的建设投资宏观上可以全部计入环保投资,就项目本身而言仍然需要计算项目本身用于污染控制的环保投资。(5)“扩建项目”,一期建设时往往已有部分一二期共用的二期环保建设内容,此时二期环保投资比例与一期比往往会偏低,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在环评文件中予以说明,同时在相应的“工程分析”内容中也应明确说明。 
  三、环评特殊问题 
  (一)变更环评应注意的问题 
  在日常的环评工作中会碰到项目已编制了环评文件并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但由于项目本身工艺或者措施进行了部分调整,需要编制变更环评,具体变更文件形式一般为“原为报告表对应报告表”、“原为报告书对应报告书”,有的是“补充环评”(甚至补充说明),有的则是“近乎重新编制环评报告”,具体操作可以有多种方案,应与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和具体人员充分沟通、多次沟通,采取事前沟通、事中沟通和事后沟通等。变更文件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内容:(1)首先应明确变更环评的原则:工程变更的原因(背景)、变化前后的建设内容及施工情况,由此导致的环保措施、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是否会由此导致评价等级的变化、环境影响程度及范围的明显变化、公众参与结果的变化等,以及这些变化是否会改变原环评结论。(2)变化后的环境影响预测包括等级、范围、方法、内容等都应按最新导则要求进行;评价依据、环境概况与环境质量等应采用最新的,引用的所有基础数据除采用“最新”外还要注意其权威性。(3)与原环评文件相对比,明确敏感目标、项目所在地的规划、产业政策等是否发生了变化。(4)变更文件是“报告书”的其“总论”内容不能省,“报告表”的涉及到“总论”的内容也不能省略。(5)有的变更环评文件编制时会要求与已批复文件逐条对照分析,说明是否达到了原批复文件的基本要求。 
  (二)改扩建项目 
  环评文件编制时要特别注意改扩建项目,同样投资的项目其工作量可能会比新建项目多一倍甚至更多,要写清楚“现有项目”情况,并充分体现“以新带老”。(1)首先应讲清楚本次改扩建项目与现有项目之间的相互依托关系;详细地介绍现有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方案、原辅材料、供排水、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并分析现有生产设施及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环评批复及其竣工验收情况。(2)对改扩建项目应提出“以新带老”措施,要求改扩建项目环保水平设计优于现有项目,同时应列出所需要的环保投资。(3)详细地给出三本帐(包括产品、原辅料用量、能源用量三本帐),必要时还必须给出比较详细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主要原辅材料主成分)、水平衡、主要污染物平衡、能源平衡等。(4)清洁生产评价必须对现有部分同时进行评价,不符合清洁生产标准要求的同样必须提出“以新带老”措施。(5)“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必须体现“以新带老”,首先应对“现状”进行调查并说明现有的环境管理力量、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以及环境监测场所、仪器设备、监测人员及其技术水平等,是否能够满足现状要求、是否能够满足改扩建项目要求,若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则应结合改扩建项目“以新带老”提出具体的建议对策,但对环境监测的频次等应满足相应行业的排放标准及相关的其他要求。(6)改扩建项目的公众参与应调查目前和近期是否有投诉、投诉的对象和内容等。(7)“风险评价”章节中首先应分析现有预案的内容及启用情况、是否满足要求等,同时明确改扩建项目对预案有哪些要求、是在现有预案基础上完善还是重新编制。
   (三)环评监测问题 
  环境监测是环评中评价建设项目现状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包括“环境采样”和“环境分析”两部分,前者更容易出现问题。环境采样包括点位布置、采样仪器、采样时机、采样过程及其他相关条件,环评文件中应结合天气和采样等条件对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应特别注意监测期间的天气状况,不能在雨天监测、此时可将监测时间按下雨天数往后顺延。监测方案中点位的确定很重要,可先在评价范围图上标出大致位置,然后再根据详细现场踏勘情况进行微调;监测点位的布设要考虑多种因素,每一个点位的确定都要能说出理由,并在环评文件中说明布点原则/方法,原则上要求敏感目标全兼顾。大气采样点数量应符合大气导则HJ2.2对应的评价等级要求,若邻近有自动连续监测点可适当从简,应考虑特征污染物,包括项目特征污染物和区域特征污染物;水质监测断面数量应符合地表水导则HJ2.3对应的评价等级要求、不够三级时可适当从简,监测项目应有代表性,并注意特征污染物;噪声监测应注意点位的代表性,必要时为了预测的需要和方便可多设点位(包括设在非地面),有时还需要在敏感点位置设监测点;对于振动,必要时可以加密观测,要求敏感目标全覆盖。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超标的,应分析超标原因。现状环境质量资料尽可能引用最新数据,如上年度的环境质量公报,在引用其他环评文件的数据时,应注意引用点位距离的有效性,一般应在本项目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内。 
   (四)图件问题 
  环评文件编制时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图件的完整及规范也是环评文件质量的重要方面。环评文件的基础图件包括:地理位置图、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图和工艺平面布置图,其中地理位置图由于比例较大而容易标错建设项目具体位置,故应特别注意;其他图件包括:水气声评价范围图(含监测布点)、环境保护目标图、污染源分布图(应标出废水、废气排放口)、公众参与调查图(参与对象分布大饼图)等。相关附图中都应明确标明比例尺、指北针、图例以及项目范围等。 
  四、结语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分析建设项目和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程度,为尽可能准确预测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工作者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技术导则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环评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为环保部门提供环保审批的科学依据。环境评价制度经过多年的实施,环评文件编制的规范和要求都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环评工作者也要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强化节能减排责任、环评师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意识,做到与时俱进。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的注意事项
http://m.civilcn.com/huanbao/hblw/zaosheng/147270183728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