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林业大学获悉,该校黄新教授等专家,用废弃的粉煤灰为原料,借助美人蕉、旱伞竹、水葱、菖蒲等植物为污染河水“净身”。这项用微生物与植物联合治污的科研项目《城市高污染水体生物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日前顺利通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评审验收,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目前,城市高污染水体含有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盐浓度较高。一般直接在水体中进行修复的方法会对水体流动和泻水功能常会造成影响,而且水生动植物及部分人工载体还会被洪水冲刷带走,造成净化功能丧失和部分经济损失。
黄新介绍说,他们在研究中,另辟蹊径,采取生物生态组合处理的方法,专门设计了一个生物滤池和植物滤床,滤池内装有用废弃物粉煤灰球形颗粒作为滤料,滤床内放置部分粉煤灰球形颗粒并种上美人蕉、旱伞竹、水葱、菖蒲等水生植物。粉煤灰本身不吸毒,但用粉煤灰球形颗粒做成的滤料和滤床却给微生物安了个温暖的“家”,有了这样的“家”,微生物才可以大量聚集,才能大口、大量地“吃掉”水体中有机物以及氨、氮等多种污染物。经过这样过滤的污水随后进入植物滤床。接下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进一步为污染河水“排毒”。黄新说,植物为污水“排毒”有独到之处,植物生长有周期,一个周期下来,植物通过根系吸收的毒素随着植物的死亡也可以彻底带出水体。经过植物和微生物联手治理后的污水,其氮磷营养盐,特别磷的去除量显著。污染河水进入装置到出水口,要经历四道关,每一道关都是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出来的水完全达到了回用水的标准,可以用来绿化、喷洒和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
这样一套处理装置,工艺技术并不复杂,运行成本也不高,目前试验装置处理每吨污染河水达到回用水和排放水要求的运行成本可分别低于0.35和0.25元,规模运行的费用将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