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救援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手册设立了中文名、别名、特别警示、危险性、理化特性及用途、个体防护、应急行动等项目。项目设立情况及其说明如下: 【中文名】化学品的常用中文名称。 【别 名】化学品的其他中文名称。包括俗名、商品名、学名等。 【特别警示】主要描述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指挥和处置人员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如化学品的重要危害信息,应急处置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等。 【化学式】包括化学品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划分物质所属危险性类别。 燃烧爆炸危险性:描述化学品本身固有的,或遇明火、高热、震动、摩擦、撞击以及接触空气和水时所表现出的燃烧爆炸特性。 健康危害:描述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急性中毒的表现。职业接触限值采用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 1—2007)。分为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标有(皮)的物质,表示该物质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标有(敏)的物质,表示该物质可能有致敏作用。致癌性标识按国际癌症组织(IARC)的分级, (G1)表示“确认人类致癌物”、(G2A)表示“可能人类致癌物”、(G2B)表示“可疑人类致癌物”。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and health,IDLH),指空气中可以立即威胁生命,或者引起不可逆或迟发性的健康损害,或者妨碍劳动者从危险环境中逃生能力的任何有毒、腐蚀或窒息性物质的浓度。具有爆炸性物质的IDLH值是依据其爆炸下限(lower explosive limit,LEL)的10%制定的。急性毒性用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标表示。 环境影响:主要描述了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及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在生物中的富集性和生物降解性。另外,对于少数能对臭氧层造成潜在影响的物质,还指出了其臭氧消耗系数(ODP)。 【理化特性及用途】 理化特性:简述常温常压下物质的颜色、存在状态、水溶性等。根据化学品常温下的状态,选取与危险性密切相关的参数:气体选取相对密度(相对于空气)、爆炸极限;液体选取沸点、相对密度、蒸气相对密度、闪点、爆炸极限;固体选取熔点、相对密度(相对于水)。 用途:介绍物质的主要用途。 【个体防护】介绍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作业人自应采取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