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基础理论
  3. 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者报废、机械设备破坏、安全设备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对于质量事故的处理,一要现场查看;二要调查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制定处理方案;三要进行事故处理。

        关键词:质量事故   分析   处理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大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事故。
        (7)对模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
        (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结构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
        (9)脚手架或井字架设置不当。有的外脚手架和井字架失稳倒塌;有的里脚手架的构造和布置不合理,造成楼板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裂缝。
        (10)不懂得对施工现场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和采取保护措施。如有的在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已有建筑的地基;有的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下沉加大等。
        3、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有纯技术问题造成的,但通过大量的事故调查研究和分析得知,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还有技术管理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下列几方面:
        (1)工地上缺乏熟练的、称职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技术人员更换频繁。
        (2)没有建立各级技术责任制,技术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造成一些工作重复劳动,甚至出现一些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而造成事故。
        (3)图纸不经会审,仓促施工。例如,建筑图与结构图有矛盾,以及建筑结构方案与施工条件有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妥善解决就仓促施工,往往酿成事故。
        (4)对“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的认识不足或根本没有,使施工组织设计成为应付检查和对付上级的材料。因此,施工中没有将经过推敲和反复对比而确定下来的施工方案和各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加以实施和落实。
        (5)技术交底不认真或交底不清,如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时,不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也容易造成事故。
        (6)施工顺序错误。例如,靠得较近的相邻基础,不是先做深基础,而造成开挖深基础时破坏浅基础的地基等。
        (7)未经设计同意,乱改设计。例如,柱与基础连接节点、梁与柱连接节点任意施工,改变了原设计的铰接或刚接方案。
        (8)不按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结构中不按规定位置和方法留设施工缝等。
        (9)不按有关的操作规程施工。很多破坏的砖柱、砖垛,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砌筑质量不好,上下通缝,包心砌筑,砂浆强度不够。检查中发现破坏面都在通缝和内外包心处。
        (10)没有按规定对进场材料和制品进行检查验收。钢筋进场不按规定抽样见证试验,造成错用。
        (11)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操作、试验和测量等方面的监督或者监督不严。
        (12)季节性措施不力。冬施混凝土养护,有时不进行严格的热工计算而单凭经验或测温不及时、不准确都可能使混凝土受冻而强度遭破坏等。
        (13)土建与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配合协作不好。例如,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些大而刚度差的构件,只考虑了预制方便,使运输、安装困难而造成事故等。
        (14)没有认真进行中间交接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例如,基坑(槽)开挖前,不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查;基础施工前,不认真验槽等。
        (15)出了事故后,不认真调查事故的全部情况,没有认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进行必要的计算,就匆忙处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例如,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后,不调查分析,就用水泥砂浆抹涂,而给结构留下严重缺陷。
        (16)出了事故后,不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的原则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事过境迁”,无案可查,使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质量检查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一丝不荀。对不遵守施工工艺,违反操作规程等忽视质量的行为,应立即加以纠正,必要时应通知有关负责人令其停止施工作业。各级领导都应尊重质检人员的职责,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对由于质检不严或不支持原则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质量检查员,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令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和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即使是同一类质量事故,而原因却可能多种多样截然不同。所以使得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原因及发展,确定处理方案与措施等都增加了复杂性及困难。
        (2)严重性
        工程项目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其影响较大。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则会留下隐患成为危险的建筑,影响使用功能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建筑物的失稳、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3)可变性
        许多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后,其质量状态并非稳定于发现的初始状态,而是有可能随着时间进程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有些在初始阶段并不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和纠正,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时,一定要注意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或加强观测与试验,取得数据,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向。
        (4)多发性
        建筑工程中有些质量事故,在各项工程中经常发生,而成为多发性的质量通病。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当发现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监理工程师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所需的资料
        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分析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这就要以充分的、准确的有关资料作为决策基础和依据,一般的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
        (1)与工程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与工程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例如建筑材料的试验报告,各种中间产品的检验记录和试验报告以及施工记录等。
        (3)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质量事故情况表。包括发生质量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情况、有关的观测记录、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否已趋稳定等等。
        ○2事故性质。应区分是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问题;是内在的实质性的问题,还是表面性的问题;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阐明造成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应附有说服力的资料、数据说明。
        ○4事故评估。应阐明该质量事故对于建筑物功能、使用要求、结构承载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应附有实测、演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的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4)设计、施工以及使用单位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和要求。
        4、事故处理的结论
        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必要时还应通过实际量测、试验和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才能对事故的处理结果作出确切的结论。检查和鉴定的结论可能有几种:
        ○1事故已排除,可继续施工;
        ○2隐患已消除,结构安全有保证;
        ○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基本上满足使用要求,但使用时应有附加的限制条件,例如限制荷载等;
        ○5对耐久性的结论;
        ○6对建筑物外观影响的结论;
        ○7对短期难以作出结论者,可提出进一步观测检验的意见。对于处理后符合规定的要求和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可予以验收、确认。
       
        参考文献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cll/148470809429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