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设计与环境—行为研究
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环境顺序,建筑意象,室内空间,环境一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从最适化概念可知,人们会利用现有的资讯与目标以认识环境进面评价环境,通过对现实环境全过程的评价,形成了环境心理的资料,为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以下介绍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应用范围,供作参考。
1、在城市环境设计方面
建筑环境心理学从广义上讲,它是城市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扩充为城市环境心理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建筑环境心理学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噪音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场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区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此时,建筑环境心理学上的一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城市环境设计。因此,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城市环境心理学的一个有益补充,对成市环境设计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建筑环境心理学对建筑形式设计的影响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建筑形式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建筑形式包括图形和背景,建筑物的体量、轮廓、线条、表面状态、工艺质量等,这些对人们的视觉都是刺激条件,成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形成一些规律,对视视觉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仅就其中的形状而论,这样的规律就有形状的因素、简洁定律、立体感以及对称、韵律、均衡、对比、秩序等。当熟悉视觉环境心理的理论以后,就可以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充分发挥出建筑的美观功能,在周围环境的陪衬下引人注目,满足人们的环境心理要求。
3、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
场地内各种功能总是依托特定空间场所而实现。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之后,就可通过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与封闭感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以后,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时,就可以恰当地通过组织空间去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他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学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角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面的要求。
4、在建筑色彩设计方面
根据视觉环境心理学的规律,建筑色彩同样能激发感情效果,如舒适与不舒适、兴奋与沉静、紧张和松弛;温度效果,如温暖与寒冷;轻重效果,如轻飘与稳重,明亮与暗淡;大小效果,如大与小,膨胀与收缩;距离效果,如前进与后退。此外,建筑色彩还具有联想性,象征性和记忆性。充分认识建筑色彩对视觉环境心理的影响,对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起着指导作用。
5、在室内设计方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设计与装修起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同样要遵守视觉环境心理的规律。例如,对于空间的区划、尺度和比例的确定,某些空间的扩充和变化,如何取得空间各部分的平衡,如何在室内突出视觉主题,如何取得人和物的立体感等,都可按照视觉环境心理的规律进行设计。那些对住宅不分地区、不分具体情况,而以行政法规人为的加以限制,应该予以拼弃,而主管部门不能以皮来限制设计者的尺度设计。此外,对于室内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如何取得它们的表面效果、色彩效果和装饰效果;以及如何取得室内家俱、生活用品、灯具和盆栽植物的光影效果和环境氛围,同样可按照视觉环境心理规律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文化特点产生影响。
1、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环境心理学家蔡塞尔归纳出的“设计循环模型”为代表。
(1)初步设计阶段,着重收集包括环境—行为信息在内的设计资料,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2)进行使用后的评估,将得到的“诊断资料”反馈应用于下一个设计项目的计划阶段;它包括:经有关部门认可作为设计指南,作为修改设计规范的佐证,供业主、使用者和设计者参考等;在评估中主要考察技术、功能和行为三方面的因素。
(3)形成循环模式,持续实施“假设—实施—验证—反馈”这一循环模式,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形成系统的基于行为的设计资料。
2、建筑的意象
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建筑的使用特点,所包含的意义,可见性以及形式特点在形成建筑意象中起主要作用。
(1)使用特点和意义。使用频率程度和使用的独特性也是影响建筑意象的主要因素。
(2)可见性。可见性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线、视距、视野)和建筑周围环境有关。
(3)形式特点。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外表、质量和周围环境都会影响意象的形成。其中,建筑的外轮廓对记忆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4)使用者的综合建筑意象。必须与公众在意义与象征方面具有共同语言。还有一类建筑综合意象与使用者的需要和选择有关,即业主综合意象。
3、环境—行为信息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收集与环境、行为及其交互作用有关的多学科的研究信息,即环境—行为信息。可分为三方面:
(1)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的信息。
(2)不同使用群体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3)环境—行为现象的信息,包括人体测量、工效学研究、环境对生理的影响、环境知觉、环境认识、环境应激、环境评估、环境态度、空间行为、象征和意义等。
4、室内空间的体验、定向
(1)空间的开敞和围合是影响场所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师还必须注意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建筑体验的影响:对于同一量度的室内空间,不同的地域的不同人群会有完全不同的空间开敞感。
(2)室人空间的宽敞感与天空辉度、内部照明、房间和窗户大小等物质特点有关外,人的行为特点对宽敞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大型公共建筑室内效果空间众多,人流线还包含着大量的转折点,要求人们在找路和寻址时不断对空间定向做出选择。因而应把“建筑的易识别性”作为判断建筑设计优劣的依据之一。
5、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
(1)博物馆的行为研究课题:展品寻址和博物馆疲劳。
(2)居住场所的行为研究课题:私密性、住宅的选择、住所空间的使用规律、接近性对社交的影响、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
(3)老年人福利设施的行为研究课题:基于行为的设计考虑、安全与方便、提供多种选择、环境的控制感、理想的福利设施等。
(4)其他建筑环境,诸如图书馆、工作场所、医院等。
6、结束语
总之,建筑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以研究建筑的适用为对传统建筑设计原理中的功能要求加以扩大和深化,并外延至技术和美学要求。环境—行为研究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给传统的建筑设计原理注进了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