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基础理论
  3. 内容

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理念分析

【摘要】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如何创新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1 经营机制的创新 
  经营机制的创新关键在于要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国企“人人有份,人人不问”的困惑。 
  1.1 激励机制,要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淘汰落后的作用。首先要对不合时宜的劳动人事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建立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条件下,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此外,还要建立奖励制度,对那些为企业拓展市场、承揽业务、对企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干部职工进行重奖。 
  1.2 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国有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缺乏民主,执行力不强、监督缺位弊端。权力、决策、执行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权力不受约束,为各种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现实中,不少企业领导人的腐败堕落与权力不受制约有很大的关系。决策不民主,由个别领导人说了算,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由领导拍胸膛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的事例屡见不鲜。为从根本上改变以上状况,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力、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制衡机制,利用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来消除权力腐败的温床,使企业的决策走上程序化、民主化轨道,保证执行有力,监管到位。 
  2 经营模式的创新 
  1984年9月19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由此,建筑业拉开了改革序幕。施工企业在改革初期进行了用工制度的改革,经营模式实现了从高度计划集中的生产经营模式向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模式转变。20多年来,施工企业基本采用承包经营模式,具体的形式有个人风险承包、项目个人承包、集体承包、联合经营等。实行经营承包后,增加了企业收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建筑业蓬勃发展,承包经营模式难于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在承包经营过程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企业“以包代管”,承包者短期行为,合同纠纷案件增多,有的还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实行承包经营模式,个人承包肥了个人,集体承包包盈不包亏。经营模式不改革不创新,企业难于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首先是放弃个人承包模式,消除个人承包带来的巨大风险;其次是实行企业自营模式,企业承揽到的工程程项目,由企业组建项目部组织施工,增加企业收入;再次是坚持以业为主,多种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进行房地产开发,设立劳务公司、设立中介咨询公司。对未改制的企业,要考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鼓励经营管理层、技术骨干和职工持股,把个人利益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利益机制解决“人人不问,人人有份”的弊端,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危机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企业发展。 
  3 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3.1 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弊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施工企业是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一般设企业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甚至更多层级。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弊端:一是管理层次多,要使用较多的管理人员,管理费用大;二是职能分工过细,横向沟通协调困难,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现象;三是各级容易出现对工作的推诿,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四是不利于人才的全面成长等。 
  3.2 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原则。一是要坚持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市场开拓,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二是要坚持精简的原则,要减少管理层次,职能划分不宜过细,避免职能重叠;三是要坚持效率的原则,各层级信息传递要顺畅,工作沟通协调要便利,决策快捷,执行有力,监管到位,节省管理费用。 
  3.3 撤销分公司建制,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企业总部管理职能划分不能太细,要把同类业务和相近业务归为一个职能部门管理,减少职能部门,避免职能交叉。 
  4 管理制度的创新 
  4.1 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合同管理流程。为使各级合同管理人员能共享合同管理信息资源,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构筑网络化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流程,明确合同管理的每一个阶段,每一环节,各级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业务流程。合同评审签订、工程开工、工程款支付、质量安全管理、施工进度控制、重大索赔、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合同纠纷处理等重要环节要明确谁是经办人,谁是主管人,规定以上重要环节的工作质量标准及完成时间。企业总部合同管理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及时收集自工程中标起到保修期满止全过程的合同管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每月将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发至主管领导及执行部门及时处理,并跟踪问题处理解决情况。 
  4.2 建立预算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有句家训: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年年初,企业要测算全年收入,根据量入而出的原则作好费用开支计划,年终要对全年收支情况进行决算。要突破预算必须按程序报审,用预算制度约束开支,用制度来避免盲目开支,杜绝浪费。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所有资金的进出均通过企业结算中心办理,资金的使用按制度规定的程序报批,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严格监控,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4.3 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品牌形象的载体,也是企业管理的落脚点。因此,企业管理的重点应放到项目管理上。施工企业应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应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实现效益为目标,实现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 
  4.4 建立对分承包商(劳务队)评审择优制度,预防分包工程(劳务)风险。对备选分包商(劳务队),要对其分包商的主体资格、技术经验、作业人员、经济实力,包括能否满足专业分包工程施工要求,信用口碑是否良好进行严格考察,对考察结果进行认真评审,选择到合格的分包商(劳务队)。对经多年合作信誉良好,有实力的分包商(劳务队),可编入合格分包商名录,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分包商(劳务队)管理和监控,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避免发生分包工程(劳务)风险。 
  4.5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已建立了不少制度,但在经营管理中频频出现问题,有的是同类问题重复发生,问题出现后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任之扩大,当问题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势必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究其原因,缺乏制度的执行力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者,对不作为者,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不但可以能增强管理者的责任心,而且对增强执行力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历史上不少民族、国家、政党的兴衰也充分证明了江泽民同志正确的带有规律性的论述。我们施工企业不但要在经营管理上有所创新,在技术上更应勇于创新,不断地学习吸收当今世界一切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新技术,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我们的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理念分析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cll/150191911932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