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基础理论
  3. 内容

土建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摘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保证达到质量目标的必要前提。对施工质量控制内容、检验标准及方法等实施质量监控。 

【关键词】质量控制点;重点工序;监控 
  1. 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施工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对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部位或环节;施工上无足够把握、施工条件困难、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等。 
  2. 重点工序过程控制 
  2.1结构施工过程控制。 
  2.1.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的放坡尺寸,护坡桩钻孔后的孔径、垂直度、桩孔长、中心线位移等;土方开挖后基土表面的平整度、有无超挖现象、人工钎探孔的深度,开挖过程中的防雨防冻措施等;检查土方开挖过程中有无扰动现象,对土质不均匀及有其它地下障碍物的,跟踪检查地基处理的全过程,是否按照勘探、设计提出的要求去做。 
  2.1.2模板工程。重点检查模板拼装后各细节部位的几何尺寸,对定型墙模板组装及组装后的模板整体刚度进行检查;使用胶合木板的部位,重点检查模板的拼缝及脱模剂的涂刷情况以及顶板中部的起拱高度,重点检查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轴线位置,模板支撑体系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是否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上下层支架、立柱是否对齐,立杆下是否铺设垫木,模板支设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方案;检查模板的清理情况, 表面脱模剂的涂刷及用料情况;检查模板清扫口的位置, 各种预留洞口的支撑情况;对梁或顶板起拱位置、暗柱箍、墙身平直度及支撑的间距、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重点控制,做好预检记录;检查拆模方法及成品保护措施;检查模板拆除时是否具备拆模条件, 对拆模时间、拆除顺序进行控制。 
  2.1.3钢筋工程。为避免现场加工钢筋的随意性,钢筋加工应尽可能由加工厂统一制作,20以上钢筋连接应采用直螺纹接头。重点对钢筋骨架尺寸,钢筋工程加工钢筋的级别、种类、品牌、直径是否与材质证明、图纸要求相符,箍筋弯钩平直长度、成型尺寸等;钢筋绑扎时要有拉子定位框及纵向梯筋、水平梯筋、成品保护。绑扎过程中重点检查主要受力钢筋的根数、间距、绑扎质量,钢筋的连接、锚固、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及钢筋的保护层;箍筋四角是否绑扎到位,墙、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有无变形、顶部标高;检查措施钢筋数量、尺寸、位置;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节点处钢筋数量、摆放位置及锚固长度的控制,另外还要重点对机械连接钢筋的控制线、接头外观、母材与套筒轴心位移,检查后进行标识控制。 
  2.1.4混凝土工程。重点对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及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始终使用同一种水泥、砂、石,使清水混凝土色泽一致,混凝土工程抽查混凝土配合比、计量、实测含水率、搅拌工艺和坍落度;重点对商品混凝土的出厂时间、开始浇筑时间及浇筑完毕时间进行检查,保证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检查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浇筑方法、楼板表面砼的抹压遍数、施工缝的留置方法、位置及处理措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浇筑过程中重点检查浇筑顺序与分层浇筑高度及振动棒的插入深度(严格控制拔棒时间和速度,使混凝土内部气泡溢出,保证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6%以内),以及施缝留置位置,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内在质量;混凝土养护,标准养护试块、实体检测的同条件试块、临界强度同条件试块的留置及养护,针对不同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及控制养护时间。 
  2.1.5砌筑工程过程控制。重点对砂浆的拌制、配合比及计量情况,试块的成型、留置及养护进行检查;检查砌筑材料浇水后水的渗入深度,楼地面找平,组砌方法,施工缝留置位置;预埋或后植钢筋数量、间距、规格以及钢筋与结构的连接形式;皮数杆的位置及标注,灰缝的平直、厚度及砂浆饱满度;纵横墙交接及转角处留槎形式;圈梁、构造柱钢筋的位置、数量、规格以及与钢筋砼结构连接形式。 
  2.1.6地下防水工程。重点检查刚性防水,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方法、数量, 施工缝的清理情况, 检查在上层浇筑砼前是否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同配比减石子混凝土,检查预埋件密集处、管道设置处的砼振捣及防碰撞措施;检查柔性防水基层表面清理、表面干燥度及表面平整度,空鼓情况。重点检查卷材铺贴顺序、搭接宽度、粘结封口情况、附加层铺贴的宽度及粘贴方法;成品保护措施检查;出室外地坪的柔性防水在外墙收头处的节点做法。 
  2.2装饰装修工程过程控制。 
  2.2.1抹灰工程。施工中重点控制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砂浆的配合比,计量;重点检查基层的处理(凿毛、甩毛),对水泥、界面剂的使用,是否按厂家说明,是否达到临界强度;检查灰饼的厚度是否超厚,对超厚的部分、不同材料交接处检查挂网的宽度,抹灰各层的间隔时间,尤其是表面收光处理情况;检查外墙套方、分隔缝的横缝与旋脸、窗台是否相平,竖向是否与窗口边整齐上线。每个分隔整块是否均匀、缝子大小一致,对窗墙、砖垛处的中心线、水平分格线、阴阳角垂直线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室内线角的平直方正,电线盒、管道周围平整与分色。 
  2.2.2屋面防水工程。重点检查柔性防水基层的表面清理、空鼓情况、表面干燥度及表面平整度、排气槽留置位置、转角处是否按规定做成圆角,排水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卷材铺贴是否是先低后高,先远后近分区段流水施工;查垂直面与平面的卷材搭接是否是分层搭接,重点检查卷材收口处的做法;检查变形缝是否在屋面断开,卷材在断开处应有弯曲,出屋面的各种管、出气孔高度应符合设计规范及相关图集要求。 
  2.2.3室内防水。基底处理干净、平整、光滑、细部处理到位,保证每层做法的厚度,且要均匀一致,粘接牢固可靠,无空鼓、起泡,注意防水层铺贴顺序,搭接长度,一次试水后要及时跟上做保护层。重点检查排水坡度是否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重点检查管根等需进行细部处理部位的管口封堵情况, 门口或转角位置附加层的范围及做法;检查一、二次试水,并对渗漏点进行跟踪检查。 
  2.2.4饰面砖工程。在室内墙面砖施工前,先将室内套方,进行下一道面砖施工,施工过程中要侧重基层处理和施工操作方法,面砖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隔夜用水浸泡。认真排砖保证门窗上下不错缝,最上一块面砖不出现非整砖,在弹好线的基层上粘贴面砖砂浆要饱满,宜一次成活,随铺随调缝,最后擦缝要干净饱满,从而使面砖工程无空鼓、脱落、接缝不平直、缝宽不均匀现象。重点检查室内套方,基层的清理、排砖分隔,面砖的尺寸、颜色分类、面砖的浸泡、界面剂的种类和使用;检查面砖纵横缝宽度的控制,面砖的擦缝、养护及成品保护。 
  3. 技术交底中有关质量控制 
  做好技术交底中有关质量要求的内容,是取得好的施工质量的条件之一。为此,每一分项工程开始实施前均要在技术交底中明确质量标准。关键部位或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检验批和分项工程施工前,承包单位的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要报质量工程师。 
  4. 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进场前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检验或试验报告,方准进场。进口材料的检查、验收,应会同国家商检部门进行。材料、构配件存放条件的控制。对于某些当地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制品,一般要求承包单位事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的标准方准施工。 
  参考文献 
  [1]郭盈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D] .重庆大学;2006. 
  [2]黄俊南.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J] .广东建材.;2008年02期. 
  [3]李丽.论施工阶段质量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土建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cll/150604991233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