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基础理论
  3. 内容

加强商业建筑动线设计的要点

     摘要:建筑动线是商业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就大型综合商业建筑的动线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商业建筑; 动线设计; 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外部动线设计 

  商业中心的动线设计必须考虑与外部交通的无缝对接, 这样才能达到聚集客流的效果。联系外部交通动线系统主要包括商业广场出入口、 市政接口、 车流进出动线、 人流动线、 物流动线、 消防动线。 

  1.1 外部交通联系方式 

  交通的易达性和外部人流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联系外部道路与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连结,能够扩大购物中心的辐射范围, 扩大其商圈, 方便购物者到达以及货流运送。外部交通形式一般分为: 轨道交通、 自驾车、 公交车、 步行等形式。可以将交通出入口和扶梯电梯、 商业门庭等结合, 有效串联人流。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一般能提供最大的人流, 对商业的发展有积极地作用。一般的商业中心都把与轨道交通的连接设计作为其外部通接口的必要条件之一。 

  自驾车: 随着家庭车的拥有量增加, 自驾车将成为今后较为普遍的购物方式。设置足够的停车场是保证商业中心有足够人流的必要条件。商业中心会提供相应容量的停车库或停车场; 在市郊, 以地面停车和立体停车为主; 在市中心以地下停车库结合城市道路停车为主。 

  巴士: 作为以上两种客流的补充, 商业中心会结合停车场布置一定数量的巴士站。这同样为消费者提供了易达性, 甚至还会依靠商业中心发展而成为换乘中心。步行或非机动车: 一般在市中心的商业中心, 消费者会选择步行作为就近消费或约会的交通方式。因此, 位于市中心的商业中心都非常重视建筑的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的设计, 营造景观, 吸引客流。在动线设计时, 有效分析客源交通形式, 并设置有效的人车聚散外部空间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2 外部商业辅助空间 

  (1) 商业广场 

  大型商业项目都要设置广场, 它既是人流聚散集中场地, 也作为停车场或顾客暂时休息的场所,为顾客提供一个游玩及观景平台场所;同时,它也可作为户外展示及大型营销活动的空间, 形成商业黄金点; 从而聚敛人气, 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载体。商业广场是室内商业空间的有益延伸,比如可在广场周边布置餐饮、 休闲项目或室外运动娱乐设施, 提升局部商业价值。同时, 商业广场通常和室内外出入口相联系, 是人流、 车流动线的交通枢纽。商业广场可以和室外停车有效结合, 成为联系外部交通联系的节点之一, 丰富空间体验和感受。 

  (2) 停车场 

  对于大型商业中心而言,停车场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易达性,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设计时要协调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及的士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地分流, 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 混乱产生负面影响。一般规划停车场进出口时, 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出入口应设于交通量较少的非主道路上。若一定要设于较大车辆的道路上时,必须在出入口处向内外缩若干距离以便车辆进去。 

  ②应配合道路的车行方向, 采用单向进出, 避免由于车辆过于集中堵塞。 

  ③停车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要有效分离又有机结合, 保证车流的便捷性与人流的安全性。 

  ④采用效果较高得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的时间。 

  2.内部动线设计 

  对于商业中心来说, 往往在立项选址时, 就已经对外部交通组织进行了分析,有效的外部交通体系是支撑商业中心的相对客观条件。相对外部动线, 商业中心的内部动线设计更为重要。内部交通动线的规划方案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商业的各业态平衡, 适用所有商户均可得到最大客流量,最大可能性规避商业死角。内部动线设计的关键是人流组织而不是交通组织, 主要核心问题是:其一,分析商业人流的步行特征和购物逛街的心理模式; 其二, 有效设置主力店等业态形式对人流的带动作用; 其三,有效设计平面人流动向、 竖向人流动向的引导性人流交通设置;其四, 有效设置中庭、 走道等节点要素, 能有机串联水平、垂直人流 (见图 1)。相应的几个重要设计原则有: 

  (1) 面积控制原则,根据业态特点及营业规模有效设置业态面积在动线中的比例; 

  (2)最长动线原则, 最大限度的让人流经过更多地商店门口, 同时又不能让路线太长以取得最佳购物线路; 

  (3)易达性原则, 以更多的物业单元和走道相连, 做到尽可能的可视和可达。同时均衡主次动线的人流量, 设置好收银、 卫生间等辅助功能空间; 

  (4)空间节点聚散原则, 中庭有聚散人流、 增加商铺沿街面、 延长空间线路等作用。通过有效设计空间节点起到人流的拉动和聚散作用, 成为动    

  图 1 和图 2、 平面交通、 垂直交通有机结合示意图内部动线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入口及大堂、 水平动线、 楼层间垂直动线、 室内中庭等节点。在设计内部动线时, 首先合理布置业态是动线设计的前提,根据不同的楼层和位置布置适宜的业态。商业的主要租金收入来自于各种中小型店铺, 中小型店铺经营灵活, 赢利能力高, 平均租金水平远远高于主力店, 是商业主要租金收入的贡献者。同时, 也应注意商家租赁面积与租金体系的平衡问题。建立最高利润与最低风险的平衡点就要找出最佳的投资回报方式。合理的投资回报方式应从低风险出发, 制造出高利润。动线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业态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效串联,从而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2.1 入口及大堂 

  入口大门是商业购物中心尤为重要的空间形象标志,也是重要的空间动线指引。因而, 也应该带有明显易辨的特性, 且对外部环境要有一定的视觉形象冲击。此外, 要将购物中心名称及图案标志进行显著地展现, 购物中心的人口应大而显著, 体现出综合的形象视觉系统。 

  2.2 楼层间垂直动线 

  垂直动线主要是指运输人流的电梯设计,主要包括自动扶梯、 自动步行梯和垂直电梯。一般而言, 自动扶梯和电梯的数量由购物中心的面积大小和人流情况来决定,并且电梯与过道衔接处的空间应宽于过道。而自动扶梯布置, 一般采用交叉式的剪刀梯形式,这样才能让人流很顺利地到达购物中心的每一层。自动扶梯的数量应按客流、 通道宽度等因素计算得出, 但须满足舒适性的原则。自动步行梯与自动扶梯相比较而言,优势在于可以承载婴儿车及手推车, 且没有台阶。在购物中心内, 如果大型超市设在二楼, 最好是采用自动步行梯上下联系。尤其是下行时, 自动步行道更方便于购买日用品或食品较多的顾客。在楼层之间设立的垂直电梯,应位于购物中心的边缘地方或不影响商铺可见性的位置。同时要离购物中心的出入口有一定距离, 以使消费者尽量使用手扶梯流动。当然, 中庭观光梯除外。总之, 富有趣味的垂直交通工具, 能够创造活力和动感, 激发购物者登高购物的欲望。 

  2.3 室内节点 

  室内节点包括道路交叉、 汇聚点、 休息点、 业态、 功能区转换处、 简单的人流聚集点、 小广场、 中庭。无论是哑铃型带型街面,还是环形街面, 室内节点是成为商业店铺的人流带动点, 有效设计室内空间节点, 是激活各街铺的有力保障。商业动线的节点, 根据性质不同, 分别承担着分流、 聚流、 转换的作用。顾客受节点的视觉刺激, 从行进状态转为驻足观赏或短暂休息。或将从主通道引导来的人流通过节点分流出去, 导向其它功能区; 或将分散的人群聚拢, 形成局部焦点。顾客经过一段时间的参观、 购物, 通过节点的功能设计或提高、 或缓和、 或转变大脑兴奋点, 以保持新鲜感。通常在内部人流动线设计中每隔 20~30m应设置兴趣节点和休息节点, 核心兴趣节点最好不要超过 250m。成功的节点, 既要实现功能与空间的结合, 又要与整体环境相呼应。在大型购物中心内, 按空间挑高庭院节点位置划分, 可分为门庭、 中庭和边庭, 人们通常都习惯统称为中庭。通常中庭有交通组织核心、 展示作用核心、 多功能载体等功能。中庭经常作为购物中心的焦点,这既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和集散地,也是步行空间的序列高潮,人流集中且流量很大。它一方面是购物以外的活动场所, 如流行展示、 动态表演、 休息等; 另一方面也是最可能鼓励人流上行的地方。因此, 中庭设计和中庭垂直交通能否促使人流向上运动,是决定上层商铺客流量的关键。 

  3.结语 

  优秀的动线设计不仅要设计精心,更重要的是设计要合乎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客流导向系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商业区出现盲区和死角, 创造高价值的商业空间。在考虑顾客浏览商品和购物感受的同时, 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自然舒适、 轻松愉悦的购物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媚媚.浅析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的内部动线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2]吴怀东.购物中心的动线设计规划[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0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加强商业建筑动线设计的要点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cll/152064359335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