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并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方略应用其中。城市广场现代设计,浅谈我国城市广场设计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城市广场现代设计,现代科学,时代发展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它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它应该是充满了给予人生命的事物,同时,它也是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的一个要素,确切的说,城市是文化的最高表达形式之一。
一、我国城市广场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迈进,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往与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的需求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这种需求必然引发人们对交往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广场正是基于这种前提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人们消遣、休息之处,也是获取信息、融入社会的场所。它承袭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传递着美的节奏。
人们需求广场,欣赏广场也评价广场。广场热的兴起让不少城市盲目的修建广场,而且,有一种突出的评价是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一种雷同,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广场八股”。还有的广场建成若干年后仍停留在“自在无为”的阶段,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未带动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现代的广场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使其在建成后真正为民所用,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避免出现广场豪派大气,却毫无生机与人气的现象。
(一)“以人文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广场作为建筑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其功能要求,因此,在广场设计中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其设计核心,一切人工环境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活动需求而建造的。人的需求,与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是同等重要的。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等级”学说,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的前四种都与广场设计有关。
1、适宜的空间尺度
广场的空间尺度对人的情感和行为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讲,“场所”就是要强调人在其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人们在广场上交往,需要一定的距离限制。我们可以在0.9~2.4m的距离内谈话,可以听清语气的细节;12m内可以看清人的面部表情;24m左右可以认清人的身份;150m以内可以辨别身体的姿态;1200m则是可以看到人的最大距离。
另外,从景观艺术角度考虑,城市广场与周围建筑物的比例关系决定其大小。用D表示广场的宽,用L表示广场的长,用H表示建筑物的高,成功的广场往往满足如下关系:
1≤D/H<2且L/D<3。一般而言,若D/H<1,则会让人觉得周围的建筑物表较拥挤,产生压抑的感觉,甚至会想急切地离开此地;若D/H>2则会使人感到空旷,却乏依靠,没有安全感;若L/D≥3,会把周围的建筑物显得过于庞大,难以使人找到舒适的节奏感。
2、气候条件的充分考虑
广场设计元素一般都有阳光、绿化、水体、地铺等,这些元素使用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规划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能,这都是需要对当地气候情况以及环境条件作充分考虑的。论文格式,城市广场现代设计。
3、人们行为及活动的需要
人们在广场上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时,无论是独处的个人行为还是交往的公共行为都同时具有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双重性质。有一定遮蔽和依靠但视野开阔的座位会受到青睐,这样比较有安全感。论文格式,城市广场现代设计。另外,广场的各种设施的尺寸也需要依据人体尺寸而设计,这样人们使用起来才会有舒适感。广场的空间演化过程正是一个空间人性化的过程,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应该对广场的空间形式及设施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原则
可识别性的最佳表达方式是结合地方文化,表达城市文化的继承,城市文脉的体现会让人更感到熟悉,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人们是否参与其中影响巨大,同时,对外来游客而言,城市广场这类地标式建筑的特色对他们能否记住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譬如,汶上县是中国佛都,最近几年的规划展馆广场、礼佛广场、泉河广场、圣泽广场、东护城河广场、莲花湖广场都结合佛教文化,体现地方特色。这样就避免了千篇一律,又有了文化内涵。
(三)遵循系统与整体的设计原则
广场规划设计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广场与城市整体规划的统一性以及广场自身内部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就广场内环境而言,设计时应精心布置其自身的秩序。面对广场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要求,设计时可采用功能分区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亚空间,即小系统。每个亚空间完成一两个功能,多个亚空间组织起来构成广场的整个系统。论文格式,城市广场现代设计。在空间划分时做到独立而不孤立,每个亚空间不能小到使人觉得是进入了一个私人的房间,侵犯了已在那里的人的隐私,也不能大到几个人围坐却感觉不到亲近。
三、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心理生理各方面的需求都越发丰富,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也不断向着如何更好的表达城市语言的方向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发展趋势:
(一)公众参与决策
西方一些国家的城市建设都是由投资方、设计方和使用方共同参与设计,每一方都有否决权,这样雕琢出来的作品才会是深受大众喜欢的成功作品。设计不该只是设计师一个人思想的表达,用户的需求才是核心。公众参与并不是为了获得多大的决策权力,而更在于加强城市空间的物质性与社会性的联系。
(二)土地充分利用
现代的城市寸土寸金,如何利用小面积的土地设计一个精致的小广场,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论文格式,城市广场现代设计。譬如,利用街道转角处的一小块空地,建设一些小规模的休憩广场,在广场中配以植物建筑小品和座椅,在钢筋混凝土林立之中开辟一块生机之地,可以达到缓解白领紧张情绪,调节视野的作用,并且这种小品式的广场使城市空间的层次感更加突出,成本低,又便于管理和维护。论文格式,城市广场现代设计。
(三)深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性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时空公平原则,即在时间上要求当代人在今世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和后代人的机会相等而不能因满足当代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应该享有的同等发展机会。在我国大力推进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之下,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具体来讲,重要的两点就是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和雨水的管理。
适当采用红外节能灯、压力感应式灯组等节能用具,对电能进行合理的分配。某些地区还可尝试适当使用仿真材料制作的植物景观,这样既不影响广场的整体美学效果,又节省下一大笔后期养护费用。
可持续性发展是广泛的课题,在广场设计中定当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通过一定处理使广场的能源配置更优化,而实现生态和能源的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当首要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切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并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方略应用其中。论文格式,城市广场现代设计。政府部门应重视前期规划,更重视后期的工程评价与维护管理,加强法制监督措施,同时从在设计到决策的全过程中加强民众参与,共同引领广场建设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