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技术
  3. 内容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 现代高层综合性建筑为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通常在两不同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在整个建筑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是高层综合型建筑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可供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层、超高层综合型建筑物的建设越来越多,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为满足不同空间结构的使用功能,需要在两种不同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转换层,以此过渡。转换层主要有以下几种:板式、箱式、梁式、桁架式等。转换层是高层多功能建筑结构中最为关键的结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换层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控制困难,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施工前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控制。
  某现代化综合建筑集商场、地下停车场、住宅等功能为一体,地下室为停车场,第一层、第二层是商场,以上全部为住宅建筑。该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为:地下室及商场为大跨度框剪结构,上面的住宅建筑为框剪结构,中间是梁式转换层。转换主梁截面尺寸:70 cm×160 cm,次梁50 cm~60 cm×120 cm~160 cm,板厚为15 cm,混凝土强度为C40。
  1 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1.1 模板支撑系统
  转换层的混凝土、钢筋用量巨大,再加上施工荷载,这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及其稳定性要求非常之高。若模板支撑系统不牢靠,势必会影响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模板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首要重点。
  1.2 钢筋安装
  转化层梁、板为满足其承载力的需要,配筋率比较大,而且主筋比较粗长、布设比较密集,尤其是在节点区域,钢筋更是纵横交错,所以,怎么样确保钢筋位置及数量与设计相符是施工的难点与重点。钢筋位置不准确,保护层厚度过大等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梁、板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甚至断裂。尤其是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更为关键。
  1.3 混凝土筑捣及裂缝控制
  转换层梁柱节点中心区的钢筋密集交错,若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混凝土很难筑捣密实,极易出现“狗洞”、“猫洞”、离析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梁、柱的承载力,威胁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加之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量大,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大,因此容易出现裂缝。所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及裂缝的防治是转换层施工的又一大重点。
  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2.1 模板支撑体系方案必选
  我们通常采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主要有一次性支模、荷载传递法支撑、叠合浇筑法支撑这三种方法。一次性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到底层地面全高度支撑,因此支撑材料用量巨大,施工成本较高。荷载传递法支撑是指通过支撑系统与楼板共同承担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其支撑材料数量较少,但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计算来确定。叠合浇筑法支撑也就是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者3次浇筑叠合成型。该法充分利用先前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自身形成的强度来承担后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自重,因此,支撑系统仅需考虑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荷载,大大减小了支撑材料的用量。但是,该法必须要做好叠合面的处理,确保转换层结构的整体性。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经认真研究、讨论、验算,决定采用汲取一次性支撑及传递法二者的优点,一次性支模,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对转换层大梁位置进行验算与加固的方案。
  2.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2.2.1 支撑体系的布置
  本工程采用门式脚手架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来搭建支撑系统,经过严格计算后,确定其具体布置如下:①负一层的加强立杆间距按80 cm×80 cm布置,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加强立杆间距为
  60 cm×60 cm,加强立杆下部40 cm位置设置扫地杆,并且设置剪刀撑,支撑系统与已经完成的柱、墙等应该刚性连接,确保支撑系统的稳定性。转换层楼板部分采用门式脚手架,大梁位置采用排架支撑,立杆对接只允许采用对接连接,不得采用搭设连接,模板下面的水平干必须采用双扣件连接;②立杆下应该用
  20 cm×20 cm×5 cm进行抄垫,以防止立杆损伤楼板表面砼,以及将立杆的集中力均匀分散传递。转换层钢管支撑施工前,应该在下一层楼面上准确放出立杆位置。支撑搭设时,应该设置足够的水平连接杆及剪刀撑将整个支撑系统连为一体,确保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2.2.2 荷载的传递
  转换层施工时,先保留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架,以便转换层荷载传递。所有后加固立杆应该设置可调底托,保证后搭设的立杆能够顶紧。为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上下层加强立杆支撑必须在同一位置。
  3 钢筋安装
  转换层钢筋密集,主筋粗长,梁柱节点中心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十分密集,其安装施工难度大。所以,在安装前就应该考虑到其相互的位置关系,事先排好安装顺序,以确保钢筋安装质量及减少返工,加快施工进度。钢筋安装完成后,质检人员必须认真仔细检查钢筋的数量、位置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尤其是对支座位置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梁、板承载力不足而断裂的质量问题。对于楼板的钢筋,在安装过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不得踩踏,以防钢筋变形或者
  移位。
  此外,由于转换层以上是住宅建筑,其截面尺寸相对较小,因此在转换层施工时需要预留插筋。插筋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上部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在转换层施工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插筋的位置是否准确,固定是否牢靠,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不要碰撞插筋,防止移位。
  4 混凝土施工
  4.1 混凝土浇筑
  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将浇筑顺序、浇筑方法、振捣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详细交底。本工程转换层采用的C40混凝土,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混凝土塌落度应该控制在14 cm~16 cm,新拌混凝土必须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及可泵性。对于钢筋密集的节点处经研究、试验决定采用细石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为了确保模板支架的受力均匀,保证其稳定性,混凝土采用从中间向两边扩展浇筑,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以下是几点具体措施:①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将模板内的杂物、残渣、污垢等彻底清除,并且洒水湿润模板,以防止模板吸收新浇混凝土中的水分,而造成混凝土失水收缩变形过大;②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若混凝土浇筑因故不得不中断时,应该采取措施,防止下一层混凝土硬化;③转换层大梁采取分层筑捣的方法,每一层厚度应该在30 cm左右,上一层混凝土必须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时,应该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5 cm~10 cm,以确保上下两层混凝土粘结密切。混凝土振捣应该均匀密实,坚决杜绝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④对于钢筋十分密集的区域,可以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或者钢钎进行捣实。
  4.2 裂缝控制措施
  由于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较大,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裂缝。虽然,产生裂缝的原因多,控制难度大,但是施工时应该认真分析,合理防治,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等加强控制,尽可能的防止裂缝的产生。本工程施工时主要采取了以下防裂措施:①添加优质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采用水化热小的水泥,减小水化热,防止温度裂缝。另外,还可以采用冰水搅拌,通过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或者在浇筑现场采取遮阳等措施已达到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②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的
  1 h~1.5 h后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提高密实度,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③在满足混凝土的泵送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混凝土的塌落度;④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养护措施,表面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大梁侧面用土工布包裹并经常洒水。
  5 结束语
  该工程已竣工多时,转换层没有产生裂缝和变形,充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此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转换层的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同时充分创造有利条件变不利施工为有利因素,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原.梁式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03.
  [2]李吴为,马智勇,孙姣.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钢筋的连接和安装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3]张秀华.转换层结构设计、施工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7,01.
  [4]董安亮,臧从磊.框架-剪力墙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莱钢科技,2006,S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zjs/150146571532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