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技术
  3. 内容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 要】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跨度和承受的竖向荷载均很大,致使它的截面尺寸高而大,混凝土的连续浇捣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实践,本文以该工程1.8 m厚板转换层施工为例,阐述钢筋混凝土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转换层结构要承受上部各层的全部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质量。针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时钢筋密集、浇筑的砼量大、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大等难点,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注意对钢筋密集部位的浇捣、控制温度及养护等措施,以保证砼强度达到要求,并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和后期有害裂缝的产生,从而确保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稳定可靠。
  1 转换层的结构和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的厚板转换层通常是设置在建筑结构的下部,转换层要承受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如果结构层不具有足够的强度的话,结构破坏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一般情况下转换层结构都需要采用刚度较大的材料,重量也要比一般的楼层结构超出不少。另外高层建筑的厚板转换层结构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与其他结构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在地震发生时,该部位产生较大的变形破坏。厚板转换层结构还具有较大的截面面积,截面过大也会增加施工的难度。
  厚板转换层是一种三向都受力的复杂构件,高层建筑物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也是复杂多变,分布也不够均匀。在上部剪力墙密集的部位,厚板转换层的内力就相对较大,在厚板转换层的边角位置,剪力墙数量少。板体内部的受力也就相对较小。厚板转换层的竖向受力方面要对整体的弯曲和局部的弯曲效应进行综合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厚板转换层的厚度是影响到结构动力反应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转换层的厚度会对结构的频率造成影响。在相同频率的策动力作用下,竖向力的影响效果会随着板体厚度的增加而显著的增加。厚板转换层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薄膜应力。
  2 转换层的布置形式
  2.1 施工方案
  厚板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为51.3kg/m2,采用常规的支模体系,单靠下层楼板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势必会破坏下层结构,而采用分层卸载的方法则必须从地下室底板起搭设4层支撑架,靠各层楼面的变形协调来传递扩散荷载,这样既不经济也不能保证结构楼板不产生开裂现象。经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确定采用叠合梁的原理转换厚板,即将转换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0.8m厚,待其强度增长达到90%后再浇筑第二层1.0m厚混凝土,利用第一层先浇板承受第二层后浇板的施工荷载,转换板的钢筋相应分两层绑扎。
  2.2 在底部形成大空间的转换层
  在高层建筑的下部保留大空间的结构形式是现在很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建筑平面的低端设置转换层,使得转换层能够跨越底层建筑的平面,使得上部荷载能够很好的传递到下部结构的支撑点上。另外也可以设置一个强度大的筒体,能够支撑起转换层,四周向外悬挑,这样也可以做到形成一个下部的大空间结构。
  2.3 外部大柱网形式转换层
  如果高层建筑存在筒中筒的结构形式,需要在外筒结构设置转换层结构。添加水平转换层之后可以在建筑的下部扩大柱子之间的间距,从而形成大的空间。这种情况下的转换层结构要沿着结构的外延的周围的柱列或者是角筒进行布置。此外按照结构功能的划分,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三类:上下结构层之间的转换。通常是采用剪力墙结构将上部的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便形成更大的内部自由空间结构。改变上下结构层的柱网和轴线。这种结构形式没有对上下结构层的结构进行改变,但是通过添加转换层扩大了柱子之间的间距。对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同时改变。在上部结构层设置剪力墙通过转换层结构改变为框架,同时柱网的轴线要和上部结构的轴线错开布置,来达到一个上下部结构不对齐的目的。
  3 施工方法
  3.1 模板工程
  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立杆用3.6m的整根钢管,中间不设接头,间距为0.5m*0.5m,立杆下满铺2.5cm厚木板,水平方向拉杆设4道,并设剪刀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下加设1个扣件,以增大抗滑移能力。顶端横杆上放10cm*10cm木檩条,间距为40cm。模板采用竹胶板。转换层的侧模用¢14钢筋在相应位置与暗梁主筋拉接,外部与模板背楞固定。经验算,上述模板支撑体系满足第一步0.8m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转换层施工期间,1—3层的梁板支撑均不拆除,在第一步0.8m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第二步1.0m厚混凝土浇筑前,松开3层模板支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进行卸荷,然后再全部上紧,以使第一步0.8m厚混凝土板和模板支撑体系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在第二步1.0m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全部模板及支撑。
  3.2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为使转换板的整板的承载性能不因混凝土分两次浇筑而下降,必须在两浇筑层结合面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来保证两层混凝土板协同工作。预留坑槽:在先浇层板上表面留设间距lm呈梅花形布置的混凝土坑槽,槽深为100mm,平面边长300mm,通过预埋木盒子来实现。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捣实混凝土。混凝土测温。测温点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灌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mm,水平测点间距为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热电偶体径的6—10倍,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50mm,并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实施动态控制。由于转换层在春季施工,所以采用蓄水法进行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3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为l00mm。板侧面挂草袋(或麻袋)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根据在转换厚板不同深度各相关部位埋设的测温点,所显示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水温。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小于25摄氏度。当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摄氏度时,可提高养护水温;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超过25摄氏度时,可适当降低养护水温。反之亦然。
  4 结束语
  由于转换层具有“大、重、密”的特点,使施工难度增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支撑系统失稳、模板变形、钢筋错位、混凝土漏浆等质量问题。因此,在进行施工时,除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外,还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模板支撑体系不仅要进行精确计算,还要有足够的构造措施保证,并要强化检查,完善手续。对进场钢管、扣件进行“三证检验”并随机抽查钢管厚度及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搭设过程中随时检查弹线的准确性及立杆是否与定位点对应,在确保混凝土全部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支架方可拆除。钢筋绑扎必须保证位置的准确,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钢筋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表面必须清洁,钢筋的间距要均匀,各排上下位置要对位,预埋位置、数量及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霖.2.8m厚混凝土整板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 施工技术,2012 ,(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zjs/1501472210325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