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技术
  3. 内容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的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本文通过近年来混凝土整体结构浇筑的经验,分析了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从浇筑前期准备、浇筑技术以及裂缝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投资的增加,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浇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往往被人忽略。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几何尺寸,而且要获得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 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净 ,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 ,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 ,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 30~50 cm。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 ,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 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 1.5 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 5 cm 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5)混凝土浇筑期间 ,如表面溢水较多 ,应及时清除 ,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尤其是浇筑顶板 ,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7)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 ,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 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 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 

  8)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捣密就应该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 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2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1) 选择合理的配合比。严格控制砂石以及水泥的含量,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节省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在不影响设计强度的同时,也要保持混凝土良好的性能。2) 有效降低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可以采用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将砂石冷却的方法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延长初始凝固的时间,降低浇筑的速度,以加快热量的挥发。3)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25 度以下,可以进行拆模工作,但是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于25 度,就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减小内外温差。4) 做好混凝土的维护保养工作。早期的养护工作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降低后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2.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浇筑前,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初始凝固时间控制在3至4 小时内,在运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坚决严禁加水。在混凝土到达施工工地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膨胀剂或者减水剂。浇筑工作开始时,将混凝土进行分区处理,按区浇筑,严格遵守浇筑顺序。进行振捣工序时,振捣棒应快速插入,缓慢拔出,保证混凝土的紧密度。混凝土的所有浇筑工作应在混凝土最终凝固之前完成,防止表面出现裂缝,抹压工作应分三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中断,如果因为意外,不能进行连续浇筑,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的测量工作。 

  2.3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分析 

  在完成最后一道抹压工序后,表面要做好遮盖工作,一般选用不吸水的材料,防止表面水分散发导致混泥土干裂收缩,同时防止干湿循环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控制在15 度左右,时间控制在14 至28 天之间,保证混凝土水化的顺利进行。 

   

  3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 ,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 ,当浇筑高度大于 2 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 1.5 m。 

  2)混凝土必须在 5 小时内浇筑完毕 ( 从发车时起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 1.5 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 ,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 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混凝土时 ,先浇筑梁混凝土 ,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 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 振捣采用直径 30 mm 振捣棒, 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 

  5) 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 ,及时进行覆盖养护。 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 地下 3 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 7天,地下 1 层顶板养护时间为 14 天。    

  结语 

  由于近年来,建筑的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一定要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标准值上,当混凝土入仓时禁止破坏混凝土的粘聚性, 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时要均匀铺入,每层厚度大约控制在 20~30 cm之间。 这样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迅速进入混凝土内部,缓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逸出。 振捣棒插入点间距要均匀排列,以防漏振。 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捣,其特点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浆快,易于排出空气,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参考文献: 

  [1] 马良柱.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6) 

  [2] 王铁梦.王铁梦教授谈控制混凝土工程收缩裂缝的 18 个主要因素[J].混凝土,2003,(11) 

  [3] 孙修艾,程曙明.大面积框架结构梁板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03,(01) 

  [4] 孙家瑛,眭少峰.上海长江隧桥斜拉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及应力监测分析[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http://m.civilcn.com/jianzhu/jzlw/jzjs/152429072135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