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事故分析
  3. 内容

砖砌墙裂缝的防治技术分析

【摘要】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墙体裂缝,影响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中裂缝的发生。

  【关键词】砖砌墙;裂缝;原因;防治技术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墙体裂缝,影响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中裂缝的发生。
  1 砌体结构裂缝的表现
  从砌体结构裂缝表现形式上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
  1.1 水平裂缝 由于墙体上部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的非均匀性,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相互组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沿灰缝错开,而斜裂缝既可能沿灰缝错开也可能横穿砌体或砖块.
  1.2 斜裂缝 在窗口转角处、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都可能产生此种裂缝。大多数情况下,纵墙两端部出现斜裂缝的概率较大.斜裂缝往往还出现在窗口的两对角处,窗口处裂缝宽度较大,向两边逐渐缩小,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内部的横隔墙和山墙上的斜裂缝呈八字形。有些裂缝在建筑物的外墙下部呈正八字形,其形状是下部裂缝宽,向上逐渐延伸并且宽度缩小。
  1.3 竖向裂缝 这裂缝常出现在窗口的两个下角处,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二层上很少发现.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混合结构的门窗孔常设钢筋混凝土圈粱、过粱等构件在梁端部的墙面上常出现局部竖向或稍倾斜的裂缝。裂缝中部宽、上下端小,有的还通至窗口下角附近。当过梁为暗梁时裂缝细微而不易被发现,过粱外露时裂缝很明显,过梁愈大,裂缝亦较宽。
  2 防止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建议
  2.1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①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②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③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④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规范)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 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预防措施
  设置控制缝①控制缝的设置位置:a在墙的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处设置竖向控制缝;c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则设置竖向控制缝;d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e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f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应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充。②控制缝的间距: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 或墙高的3倍;c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设置灰缝钢筋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②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③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④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⑤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同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帖,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O0mm;⑥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怊;⑦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⑧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⑨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⑩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①在楼盖处或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②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③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④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⑤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⑥对地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MU1O;⑦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⑧可用配筋带代替水平灰缝钢筋,二者具有下列对应关系。
  2.3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建筑物体型复杂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基条件不好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实践证明,这样的建筑物,由于整体刚度好,地基受荷载均匀,所以较少发生开裂。
  控制建筑物长高比。砌体结构的长高比越大,整体刚度越差,纵墙很容易因挠曲过度而开裂。根据调查,二层以上的砌体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2.5:对于平面简单,内外墙贯通、横墙间隔较小的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3.0。不符合上进要求时,要设置沉降缝。
  设置圈梁。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来说,不均匀沉降的损害突出表现为墙体的开裂。因此,常在墙内设置圈梁来增强其承受挠曲应力的能力,这是防止出现裂缝及阻止裂缝扩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当墙体产生挠曲时,圈梁的作用犹如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受拉钢筋,它主要承受拉力,弥补了砌体抗拉强度不足的弱点。当墙体正向挠曲时,下方圈梁发挥作用,反向挠曲时,上方圈梁发挥作用。另外,圈梁必须与砌体结台成整体,否则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设置沉降缝。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包括基础)分割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沉降单元,可有效地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分割出的沉降单元,要求具有体型简单、长高比小、结构类型不变以及所在处的地基比较均匀等条件。
  3 小结
  总之,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是一综和性问题,必须坚持设计和施工合作,做到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尽量杜绝事后加固的被动局面。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设计应紧密结合现场情况和实际施工条件,施工应尽力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将温度裂缝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砖砌墙裂缝的防治技术分析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fenxi/139063180524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