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如何进行后浇带模板安拆才能满足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要求,达到设计所要达到的结构处理效果做一探讨。
【关键词】后浇带模板;施工工艺;缺陷及原因
如何进行后浇带模板安拆才能满足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要求,达到设计所要达到的结构处理效果,本文对此做一探讨。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2.施工工艺
(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部门认可。
(2)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3)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边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
3.后浇带因模板问题易出现的缺陷及原因分析处理
3.1后浇带接缝夹渣
主要是因为后浇带加设构造筋、钢筋密集,无清扫孔,凿下的松散混凝土清除困难,尤其是碎小灰渣,致使清除不彻底,出现夹渣。
3.2板(梁)底面后浇带接缝不平顺
主要是因为施工中,后浇带模板采用二次支模,模板与混凝土面接触不紧密,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体沿缝隙挤出,造成新老混凝土交接处新混凝土外凸。
3.3后浇带所断的梁根部(长梁段)表面出现裂缝
主要是因为施工中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提前拆除,且没有对长梁段采取可靠的支撑加固措施,使梁(长梁段)变成大悬臂构件,改变了梁的受力方式,致使梁根部内力偏大,根部混凝土受损,出现裂缝。
3.4后浇带两边接缝处出现高差
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①底层模板支撑在刚回填不久的回填土上,而回填土又没有夯压密实,在浇梁板混凝土时回填土下沉,致使模板下沉或者是因为其他层面(含底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不当,在浇梁板混凝土时此处模板下沉,造成在梁板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后浇带两边出现高差;②在后浇带未浇筑前提前拆除所在跨的模板,且对梁的自由端支撑加固措施不当,致使两端梁变成悬臂结构,造成自由端下挠,形成高差。
4.后浇带模板安拆方法
模板施工要有详细的模板、支撑等构件的强度、稳定性计算,要尽可能地使用钢管支撑,保证模板体系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与格栅、格栅与牵杠均应紧密接触,模板顶撑的长度要有一定的可调性,使顶撑能够紧紧地顶在牵杠上,底层顶撑下的回填土要夯压密实,支撑下垫厚木板,支撑间用不少于两道水平拉杆连接,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同时,根据上述缺陷及原因分析,对后浇带模板按以下方案进行处理。
4.1留设清扫孔方法
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整体安装,为方便后期后浇带浇筑前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梁侧模安装时在后浇带处用伸出后浇带两边各200mm的短板安装侧模(此侧模应处于两格栅之间),此处相应的横档、夹条也相应地采用短条拼接,以便于此处梁侧模的安拆,清理杂物时拆除此处侧模作为杂物清扫孔,杂物清除后,将拆除的侧模原位安装修复。
4.2设置可拆卸的模板系统方法
在安装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时,在后浇带处设置伸出后浇带两边各200mm的独立模板体系(梁底模除外),此体系的模板构件拆除安装不受体系外模板的影响,此体系支撑系统采用2排间距800mm、顶部配有调节螺杆的钢管支撑,支撑间用2道水平拉杆相连接,清除杂物时松下调节螺杆,拆除模板,此时,后浇带处形成了一个无遮拦的大开口,清除杂物极为方便。杂物清除后,拆除的模板按原位恢复,旋动调节螺杆,顶紧牵杠,梁侧模的安拆同方法1。
4.3设置自由端模板支撑系统方法
在距后浇带两边500mm处各设一宽为1200mm独立模板系统,此系统作为自由端(若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前,模板完全拆除,后浇带两边的板边及梁端均为无约束的自由端),临时支撑将一直留置到后浇带模板拆除之时。此模板系统与其它模板同时安装,但不影响后浇带所在跨的其它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此系统楼板模板支撑采用2排间距为600mm、排距为1000 mm的钢管可调支撑,梁底处支撑为2列多排(排数根据计算而定,一般不少于4排,短梁段可设置2排)钢管支撑。跨内其它模板与同层其它模板安装方式相同,且可与同层其它模板同时拆除,当达到后浇带规定的浇筑时间时,凿除老混凝土边缘处松散混凝土,清尽老混凝土表面杂物后,即可安装后浇带模板。模板支撑采用配有可调螺杆的钢管支撑。
4.4方法比较
方法1、方法2均能使后浇带所在跨的混凝土构件始终保持在浇筑和成型阶段的受力状态中,只要模板系统在梁板浇筑和成型中刚度及稳定性满足要求,就不会出现3.3及3.4所述的缺陷。方法1因模板整体未受挠动,也不会出现3.2所述缺陷,但因杂物只能从梁侧模开口处清除,清除杂物尚有一些难度,故需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清除杂物,3.1所述缺陷也可以避免。方法2因清除杂物比较方便,不会出现3.1所述缺陷,模板第2次安装时,顶撑采用配有可调螺杆的钢管支撑,支撑紧紧地顶紧就模板构件,使模板与老混凝土底面接触紧密,3.2所述的缺陷也就不会出现。
方法3因清除杂物较为方便,杂物清除彻底,不会出现3.1所述缺陷。后浇带处模板二次安装时,支撑体系采用配有可调螺杆的钢管支撑,可使模板与老混凝土面紧密接触,3.2所述的缺陷不会出现。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提前拆除,自由端处加设了有效支撑,此时长梁段受力方式虽已改变,但因支撑的存在,梁的支撑跨度大大减少,而且此时梁所承受的荷载远未达到设计值,故此时梁根部所产生的内力不足以使根部混凝土受损,因而3.3所述缺陷同样不会出现。因自由端处已设置有效支撑,自由端不会产生竖向位移,虽然长梁段可在跨中产生下挠,但在此大梁截面小跨度的状况下,下挠是非常微小的,而自由端在支撑处因下挠所产生的角位移更是微乎其微,两者均可忽略,故3.4所述缺陷也同样不会出现。
5.总结
方法1、2能够使后浇带所在跨内的梁板构件始终保持在初始受力状态,模板挠动少或无挠动,因而混凝土构件不会受损,但方法1、2模板占用量大,占用时间长,加大了施工成本,故多不被施工单位采用;方法3,后浇带所在跨内的模板能够及时拆除,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减少了模板投入量,降低了施工成本,此方案多被施工单位采用。按方法3施工时要严格按施工方案设置自由端支撑体系,保证构件不受损,否则易造成混凝土构件受损,严重的会导致混凝土构件损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督查,保证方案得以正确实施。因后浇带一般设在构件受力最小部位,后浇带模板在后浇带混凝土达到75%设计强度时即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