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砖混结构住宅墙体裂缝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共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砖砌墙体 裂缝 预防措施
1.前言
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材料单一、工程造价低、施工操作简单,结构整体性能好,保湿效果好等特点,较为适用, 目前我国的住宅工程百分之六十以上均以砖混结构为主。由于住宅建筑涉及的量大面广,并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注重住宅工程质量仍为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近年来砖混结构住宅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不断发展,但与其它工业化建筑体系相比,仍存在着作业量大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施工工期长等不利 素,加上操作人员大多为外来民工,流动性大,不懂技术,质量意识差,给住宅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带来诸多影响。针对住宅工程出现的主要矛盾,为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应注意从质量意识上、技术管理上和组织管理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砖混结构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
砖混结构就是竖直在承重构件用砖砌体,而水平承重构件用砼,由这两种材料混合建造的结构由于其造价低,取材方便,性能良好而广泛用于中小城市七层以下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中。但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常使墙体产生一些形状不规则、宽度不等的裂缝。这些裂缝不令影响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而且会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严重者甚至引起房屋的倒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研究这些裂缝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2.裂缝形成原因
2.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
在工程中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或者是湿陷地基,软弱地基(主要有淤泥、淤泥土质、冲填土、杂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缩沉陷,使基础变形,并将这种不同的沉降传至上部砌体,沉降大的部分对沉降小的部分产生向下的剪力,由于墙体的抗剪能力较差,当结构刚度较差,房屋建成年代较长,结构体形复杂,墙体抗剪强度满足不了要求时,墙体就产生了裂缝。在建筑物内外荷载过大 超过了建筑物的设计,或大
面积较厚的填土未按要求先填土后建筑,这都会引起建筑物基础的位移和沉降不均匀。建筑物平面形状设计得过于复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属不稳定裂缝,一般均有发展的趋势,严重的会一直发展下去。设大门大窗,立面变化大,使建筑整体刚度较差,结构措施不当,都会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建筑物呈现危险状态,甚至破坏。
2.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于建筑物处在自然环境中受温度、季节及风丽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在太阳光的长时间辐射下,屋面板的温度比墙体温度高很多,且由于在相同的温度变化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 )比砖的线膨胀系数 ( /℃)约大一倍;使得屋面板的变形要比砖墙的变形大很多,故而在墙体与屋面板的接触面就产生了剪力,该剪力与墙体所受屋盖压力构成了双向应力状态,当主拉应力大于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出现裂缝。在房屋纵向两端会对称产生正八字裂缝,纵墙上有窗沿的,裂缝一般均通过窗口对角线,靠窗的一端,裂缝宽度较大。当墙体一端伸胀受到限制,八字裂缝则转变成裂缝。斜裂缝多发生在山墙和内纵墙。
水平裂缝多在沿内外纵横墙顶层圈梁的下标高处。在建筑物四角形成水平包角裂缝。当外纵墙窗洞多时,水平缝出现在洞上口标高处。当外纵横墙上门窗洞口不多时,墙体砌筑质量较高,抗拉抗剪能力较强时,在正八字缝出现之前,可能在纵墙中段顶部墙顶与屋面板接触处,因热胀使顶板伸长,从而出现水平超鼓缝。
温度裂缝属稳定裂缝,能量释放后残留变形不大,对结构安全影响不大。
2.3 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由于是由粗、细骨料、水泥、掺合料等经配比、搅拌、振动、成型、养护而成,砌体的干缩主要来自于水泥石的干缩,即水化热的产生,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3.防治措施
3.1原材料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管理,对使用的砂、石料、掺和料、添加剂严格进行材料进场检验制,严格控制配合比、水泥用量和坍落度,使混凝土内部缺陷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裂缝产生。
(2)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每车商品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及和易性检查,并按有关要求收集记录混凝土小票,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连续浇注。
3.2在设计方面采取的措施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的不规则化;合理配置现浇板板内的钢筋,不宜配置大直径、大间距的配筋方法;合理控制钢筋间距,严格控制最小配筋率;房屋阳角处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房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 mm,屋面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20 mm。
3.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木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要有可靠的支撑点,做到模板平整,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在浇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扣件松脱下沉现象发生。拆模一定要达到设计允许值,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必须到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裂缝。
(2)钢筋绑扎施工加强对负筋质量管理。加密负筋支撑马凳的间距不得大于lm,确保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的裂缝。
(3)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浇捣后的养护。浇捣过程中,不断用移动标志来控制混凝土板的厚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浇捣完毕后根据厚度控制点用4m铝合金刮杠进行找平,在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三次抹压成活的施工工艺,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养护是整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高温下应增加浇水次数并使表面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并用塑料布覆盖,保持塑料布内有凝水,这样即可减少由于温差产生的裂缝,又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约束应力,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4)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对浇筑好的现浇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如确因工期较紧,急需进行上一层砌体施工,应采取预防现浇板受集中荷载过早而产生裂缝的措施。如砖块边吊边用,堆放不得超过3层,砂浆不能用小车直接放置在现浇楼板上,用铁锹放在灰槽里等有效措施。
4.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只有在设计、施工、原材料控制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严格把关,认真遵守设计、施工规范,才能大大减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