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州为典型的流塑状淤泥土质。福州博物馆深基坑支护就是其中一例,它所处的基坑涉及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耕植土和淤泥三层。面对周边旧民房情况复杂,人防工事积水多,全场地下水丰富的水文地质条件,我们针对性地采用了喷锚网技术,并围绕这项技术拟定了支护工程方案。以下是根据各部位特点把整个基坑分成A、B、C、D四段支护的现场描述:
A段主要保护近基坑的居民和上下管道。为此,首先加固民房,将民房和基坑隔离;在顶部挖台阶卸载;在基坑中部加一排暗梁,并施加预紧力以控制中部鼓出,同时在底部密排木桩,防止坑底隆起。
B段主要是地面静动载荷大,影响了边壁稳定。为此采取了增加第一排锚杆长度的措施,加大了支护的安全系数。
C段主要有一个人防工事严重渗水,我们采取了为锚杆加密的措施,增大注浆量,并在边壁设排水管,从顶部设排水沟。
D段主要是顶部土的整体性已破坏,为使边壁稳定和防止顶部位移过大,在这个地段我们增大了第一排锚杆程度,加大注浆量固化已破坏的土体。
为了防止坑底隆起、边壁位移和基坑中部鼓出和位移,我们不但在基坑底部设置了密排木桩,还在基坑A段第二排锚杆完成后,设置了一道暗梁。考虑到博物馆支护工程当时碰到了杂填土和淤泥,在设计中,我们把锚杆全部换成锚管,经过钢材实验和多次拉拨力现场实验,选择了直径48毫米,t=3毫米的钢管代替直径22毫米的钢筋。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考虑到周围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的安全问题,项目部在基坑四周和民房顶、底部,共布了24个测量水平位移和沉降位移的测点,以便随时报告基坑边壁和地面建筑的动态。后来工程监测数据表明,尽管该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差,地形环境复杂,基坑较深,建筑工程安全性要求高,但采用喷锚网技术与其它支护构件的组合技术后,工程造价比桩加内撑方式支护节省20%%左右,工期缩短约30天。
结论:
福州市博物馆基坑支护工程竣工后,经过长期观察,基坑整体和局部都较为稳定,周边民房和上下水管道安全,民房的沉降差仅1.8mm,远小于打桩时民房的31mm沉降值,而且B段的堆料、载重汽车和承台施工都十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