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理论
  3. 内容

地面与楼面工程通病及治理

1、地面空鼓
1.1 现象
地面空鼓多出现于面层与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击有空鼓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地面使用功能。
1.2 原因分析
(1)垫层(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浆膜或其他污物。特别是室内粉刷的白灰砂浆粘污在楼板上,极不容易清理干净,严重影响垫层与棉层的结合。
(2)面层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由于垫层迅速吸收水分,致使砂浆失水过快而强度不高,面层与垫层沾结不牢固;另外,干燥的垫层(基层)未经冲洗,表面的粉尘难于扫除,对面层砂浆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3)垫层(或基层)表面有积水,在铺设面层后,积水部分水灰比突然增大,影响面层与垫层之间的粘结,易使面层空鼓。
(4)为了增强面层与垫层(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需涂刷水泥浆结合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如刷浆太早,铺设面层时,所刷的水泥浆已风干硬结,不但没有粘结力,反而起了隔离层的作用。或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或先浇水后撒干水泥面)的扫浆方法。由于干水泥面不易撒匀,浇水也有多有少,容易造成干灰层、积水坑,成为日后面层空鼓的潜在隐患。
1.3 预防措施
(1)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
1)认真清理表面的浮灰、浆膜以及其他污物,并冲洗干净。如底层表面过于光滑,则应凿毛。门口处砖层过高时应予以剔凿。
2)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10mm,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悬殊过大,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缝、空鼓。
3)面层施工前1~2d,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
(2)注意结合层施工质量
1)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应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面与楼面篇
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5为宜。
2)刷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抹铺。铺设面层时,如果素水泥已风干硬结,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
(3)冬期施工如使用火炉采暖养护时,炉子下面要架高,上面要吊铁板,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而使砂浆或混凝土失水过快,造成空鼓。
(4)在高压缩性软土地基上施工地面前,应先进行地面加固处理。对局部设备荷载较大的部位,可采用桩基承台支撑,以免除沉降后患。
1.4 治理方法
(1)对于房间的边、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0.1m2且无裂缝者,一般可不作修补。
(2)对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如房间的门口、中部等处,以及空鼓面积大于0.1m2, 或虽面积不大,但裂缝显著者,应予翻修。
(3)局部翻修应将空鼓部分凿去,四周宜凿成方块形或圆形,并凿进结合良好处30~50mm,边缘应凿成斜坡形。底层表面应适当凿毛。凿好后,将修补周围100mm范围内清理干净。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修补时,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然后用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如原有面层较厚,修补时应分次进行,每次厚度不宜大于20mm。终凝后,应立即用湿砂或湿草袋覆盖养护,严防早期产生收缩裂缝。
(4)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去,并将底面凿毛,重新铺设新面层。有关清理、冲洗、刷浆、铺设和养护等操作要求同上。
2、预制楼板顺板缝方向裂缝
2.1 现象
顺预制楼板的拼缝方向通长裂缝。这种裂缝有时在工程竣工前就出现,一般上下裂通,严重的水能通过裂缝往下渗漏。
2.2 原因分析
(1)板缝嵌缝质量粗糙低劣
1)对嵌缝作用认识不足,对嵌缝施工的时间安排、用料规格、质量要求、技术措施等不作明确交底,也不重视检查验收。
2)嵌缝操作时间安排不恰当,未把嵌缝作为一道单独的操作工序,预制楼板安装后也未立即进行嵌缝,而是在浇筑圈梁或楼地面现浇混凝土结构时顺带进行,有的甚至到浇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面与楼面篇
捣地面找平层或施工面层时才进行嵌缝,导致嵌缝往往是外实内空。
3)嵌缝材料选用不当,不是根据板缝断面大小的特点选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嵌缝,而是用浇捣梁、板的普通混凝土进行嵌缝,往往大石子灌入小缝中,形成上实下空的现象。
4)预制构件侧壁几何尺寸不正确,有的预制楼板侧壁倾斜角度太小,难于进行嵌缝。
(2)嵌缝养护不认真,嵌缝前板缝不浇水湿润,嵌缝后又不及时进行养护,致使嵌缝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
(3)嵌缝后下道工序安排过急,特别是一些砖混工程,常常在嵌缝完成后立即上砖上料准备砌墙,楼板受荷载后产生挠曲变形,而嵌缝混凝土强度尚低,致使嵌缝混凝土与楼板之间产生缝隙,失去了嵌缝的传力效果。
(4)在预制楼板上暗敷电线管,一般沿板缝走线,如处理不当,将影响嵌缝质量。
(5)预制板构件刚度差,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大;或是构件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及预应力值大小不一,使同批构件的刚度有差别,刚度小的构件两侧易出现裂缝。
(6)局部地面集中荷载过大,也容易造成顺板缝裂缝。
(7)预制楼板安装时,两块楼板紧靠在一起,形成“瞎缝”。
2.3 预防措施
(1)必须重新和提高嵌缝质量,预制楼板搁置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嵌缝,并根据宽窄情况,采用不同的用料和操作方法。
(2)严格控制楼面施工荷载,砖块等各种材料应分批上料,防止荷载过于集中。
(3)板缝中暗敷电线管时,应将板缝适当放大。
(4)改进预制楼板侧面的构造,如采取键槽形式,则能有效第提高嵌缝质量和传力效果。
(5)如预制楼板质量较差,刚度不够,楼板安装后,相临板间出现高差,可在面层下做3cm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若棉家较大,加设钢筋网片)。
(6)预制楼板安装时应坐浆,搁平、安实,地面面层宜在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后施工。
(7)使用时应严格防止局部地面集中荷载过大,这不仅仅使地面容易出现裂缝,还容易造成意外的安全事故。
2.4 治理措施
(1)如果裂缝数量较少,且裂缝较细,楼而又无水或其它液体流淌时,可不作修补。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面与楼面篇
(2)如果裂缝数量虽少,且裂缝较细,但经常有水或其它液体流淌时,则应进行修补。
修补的方法如下:
1)将裂缝的板缝凿开,并凿进板边30~50mm,接合面呈斜坡形,坡度h/b=1:1~2。
预制楼板面和板侧适当凿毛,并清理干净。
2)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修补时达到面干饱和状态。
3)补缝时,先在板缝内刷水灰比为0.4~0.5的纯水泥浆一遍,然后随即浇捣细石混凝土,第一次浇捣板缝深度的1/2,稍等吸水,进行第二次浇捣。如板缝较窄,应先用1:2~1:2.5水泥砂浆(水灰比为0.5左右)浇2~3cm,捣实后再浇C20细石混凝土捣至离板面1cm处,捣实压平,可不要光,养护2~3d。养护期间,严禁上人。
4)修补面层时,先在板面和接合处涂刷纯水泥浆,再用与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高度略高于原来地面,待收水后压光,并压得与原地面平。压光时,注意将两边接合处赶压密实,终凝后用湿砂或湿草袋等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期间禁止上人活动。
(3)如房间内裂缝较多,应将面层全部凿掉,并凿进板缝深1~2cm,在上面满浇一层厚度不小于3cm的钢筋混凝土整浇层,内配一层双向钢筋网片(φ5~φ6,@150~200mm),浇筑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表面略加适量的1:1.5水泥砂浆)。有关清洗、刷浆、养护等要求同前。
3、楼地面起砂
3.1 现象
楼地面表面粗糙,光洁度差,颜色发白,不坚实。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3.2 楼地面起砂产生的原因
(1)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配制不当
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少,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表面易产生泌水现象,使得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面层强度不耐磨,易产生起砂。
水灰比过小,水泥用量过多,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比较干硬,且施工困难,同样影响质量。
(2)水泥、砂等原材料不合格
低标号水泥或存放时间较长受潮、结块的水泥,水泥活性差,水泥的胶结性能较差,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面与楼面篇
影响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的面层强度,且不耐磨。砂的粒径过细,拌合时,水灰比增大,降低强度。砂的含泥量过大,影响粘结力,均会引起地表面起砂。
(3)养护期不适当
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拌和后,经过初凝和终凝到硬化,在潮湿环境的水化作用下,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是强度在水化作用下不断增长。如果养护时间过早,地表面较“嫩”,水分太多,会导致地表面的脱皮、起砂,如果养护时间过长,硬化的深层作用会因为水化热引起的水分迅速蒸发,形成缺水状态,减缓硬化速度,使得强度与耐磨能力明显降低。
(4)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表面压光掌握不当
混凝土表面的压光时间过早,砂浆或混凝土表面会有一层游离水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地表面扰动,对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利,压光时间过晚,水泥的胶凝体结构已经形成硬化,表面较干,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
(5)砂浆或混凝土表面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
在地表面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走动或施工作业,地表面的扰动较大,破坏强度和抗磨性。
(6)冬季低温施工时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地表面产生受冻
在没有保温措施的冬季低温施工,砂浆或混凝土就易受冻,使得其表面的强度被破坏,且受冻后,体积要膨胀,解冻后不能收复,使得孔隙率变大,表面形成松散的颗粒,大大降低了表面的强度,经人走动会起砂。
3.3 预防措施
3.3.1 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控制
(1)严禁使用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过期水泥及受潮结块水泥,对进场水泥必须检验水泥的生产厂家、名称、资质、试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及现场抽试水泥安定性的复试报告、合格证方可使用,在水泥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施工时,能有效的防止早期受冻,对确保水泥浆或混凝土强度,防止楼地面表面起砂的必备条件。
(2)细骨料的选用。应严格控制在楼地面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中不得使用细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且含泥量不应大于3%,其无论在强度还是耐磨度上都胜过细砂。且细砂宜干缩,保水性差,不利于地面压光。
3.3.2 严格控制水泥砂浆水灰比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面与楼面篇
用于楼地面的水泥砂浆稠度控制一般不应大于35mm(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细石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30mm,这是影响楼地面起砂的关键因素之一。
3.3.3 控制好楼地面层的施工工艺
(1)掌握好压光时间
控制好楼地面的压光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先用木抹子搓打,抹压平整,达到面层材料均匀、紧密,与基层结合牢固,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一般指上人时有脚印但不明显下陷),把凹坑、砂眼、脚印等压平整、不漏压,这样能有效的消除表面的气泡和孔隙等楼地面层的缺陷;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终凝前完成(一般指上人时无脚印),是压光的关键工序,压光时用力均匀,消除抹痕,使表面光滑平整。
(2)做好养护工作
一般养护时间应控制在压光后24h左右进行洒水养护,严禁过早养护,养护周期应控制在7~14d为宜,以满足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养护期间,严禁上人。
(3)做好楼地面冬季施工
  施工方案中必须有明确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防止楼地面层的早期受冻。
3.3.4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早上人作业,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面施工的流程安排,在养护期间,严禁上人或堆物,减少地表面的摩擦、扰动,以保证强度和抗磨性,特别在封堵楼层内施工预留洞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4  楼地面起砂的治理方法
楼地面起砂的治理方法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楼地面起砂面积不大且不严重,用纯水泥浆罩面的方法,施工程序:清理起砂面层→钢丝刷清除砂粒并冲洗、湿润→纯水泥浆罩面→压光→养护。
(2)大面积起砂,用107胶水泥浆修补:用钢丝刷清除浮砂并冲洗干净,有凹痕处先用水泥拌和少量107胶水制成的腻子嵌平→107胶加水(约一倍水)搅匀刷地面一遍,以增强与地面的粘结力→用107胶水泥浆分层涂刷3~4遍(室温控制在10℃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7胶掺量约为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了强度会降低,少了影响粘结力,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面与楼面篇
107胶水泥浆参考重量配合比:
底层胶浆:水泥:107胶:水=1:0.25:0.35
面层胶浆:水泥:107胶:水=1:0.2:0.45
(3)严重起砂且面积很大,浆面层全部剔除、翻修处理:剔除面层、清理浮砂→表面凿毛、湿润→用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刷一遍,增加地面黏结力→用1:2水泥砂浆铺设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压光、养护。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地面与楼面工程通病及治理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lilun/131900564715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