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理论
  3. 内容

结构设计电算常见错误做法总结

结构设计电算常见错误做法

 

常见错误做法总结于下。

 

1. 暗梁当楼面梁使用。这是最常见的错误。暗梁之所以不能当楼面梁是因为其刚度不够,
荷载不能按自己设想的方式传递,即楼面荷载—板—暗梁—柱的传递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样将大大低估板的内力。我个人认为,根据内力按最短距离传递的原则,用暗梁代替梁只
有在板受集中力时,在集中力处沿板的最短方向(双向板沿两个垂直方向)设置暗梁,可以
认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满足抗弯强度和裂缝要求,此时板的计算跨度绝对不能按支承于暗
梁来考虑。但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也没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钢筋即可,除非因抗剪(冲
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 与上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是,在刚度发生较大突变(增加)处,应视为梁。典型的问题是
不同高程的板之间出现的错台,错台本身平面外刚度比较大,而板的平面外刚度较小,不管
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载都要传递到错台上,因此应当按梁来设计,尤其是抗剪钢筋应满足
要求。地下通道、车站遇到的这种情况较多,其荷载又比较大,但大多数人对错台的处理却
非常草率,这很令人担忧。

 

3. 框架结构形成事实上的铰接。最常见的是梁刚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对梁的约束作用较弱,
形成事实上的铰。这样减少了超静定次数,于抗震不利,也难以形成“强柱弱梁”。 坂神地
震时,地铁车站柱的破坏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地铁车站顶底板可看作
筏板,其梁的刚度当然大于柱,但中板处不宜将梁的刚度做得较大。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
涵洞、地铁车站等,有时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刚度较大的顶底板和刚度较小的侧墙,这样横剖
面就形成铰接的四边形,两侧墙土压力相差较大时很容易失稳,也不利于抗震。

 

4. 板墙受力钢筋置于分布钢筋的内侧。很多人总把分布钢筋想象成类似梁的箍筋,因此配
筋不小心就这样倒置。分布钢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受力及防止温度收缩裂
缝,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样外包以防止钢筋受压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墙截面高度较
小,为增加有效高度发挥受力筋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当外置受力钢筋。某些特殊情况,如地
下连续墙,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牺牲板有效高度,将受力钢筋内置。

 

5. 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
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某些设计人员将此
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 A; q#
D* H0 @) V+ n

 

6. 板钢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钢筋之上。这在地面上结构中还不容易出现,但在地下工程中,
由于结构形式不够直观,稍有疏忽就会犯错。最常见的是通道入口处顶板有一道收口的横梁,
其底部顺板向下倾斜,形成不规则的梁。多数人配筋将此梁受力钢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
板的纵向钢筋则从下侧锚入梁内。地下工程没有完全的分布钢筋,在这个横梁处,板的纵向
钢筋实际上是受力钢筋,不但要按受力钢筋锚固,还应当在梁受力钢筋之上。另外,很多人
认为此梁受力小,因而配筋马虎。实际上,此梁由于单边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应考虑
板上荷载传递到此梁上。

 

 

. 地铁车站不计中板开洞。由于开洞的影响比较难算,也由于部分人对开洞影响没有当成
一回事,因而计算时都加以忽略。当开洞较小时,这样也许没有多大影响,但地铁车站有时
在中板沿横向平行布置三排楼、扶梯,严重削弱该处楼板刚度,虽然洞边有加强的梁,但梁
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为400~500,因此不足以弥补其刚度的损失。至于加暗梁来加
强洞口,更不能弥补计算模式与实际不符的不足。鉴于加强梁高度受限,建议采用通用软件
计算时按空间结构预先计入这一不利影响,否则应加强该处侧墙抗弯、剪能力,并加强该处
楼板配筋

 

如何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

 

 

 

对于梁和扳,在出来电算结果以后,我一般采用手算结构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
As=M/(fy*h0),在这儿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积以后,再除以0.95,0.9,0.85三
个数字(因为大部分情况下γs在1和0.85之间),算出结果以后与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如
果相差不大,则认同电算结果,我通过很多次计算发现一般情况下是电算结果远远小于手算
结果(如果电算结果真的有错的话),这种情况一般是电算过程中计算机漏算了荷载,或者
与个人计算参数设置有误有关。

 

我们一般都是要校核软件的配筋系统的,很多情况下,软件的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量是没有
什么问题的,可是在配筋时容易出错。最好根据配筋面积图和配筋图校核一下!

 

要从两个方面判断:

 

1、合理性。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

 

框架结构 T1=0.1~0.15N;

 

框剪结构 T1=0.08~0.12N;

 

剪力墙结构 T1=0.04~0.08N。其中N为计算层数(N≤40)

 

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 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内外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画图的话应该自己参照配筋计算出来的面积自己画,计算机出的图比较不可靠!要特别注意
一下挑梁,大跨度梁的配筋。

 

首先,要保证结构模型和实际相符,如底层结构高度、铰接梁和框架角柱等特殊构件定义等

 

其次,复核输入的荷载,如建筑隔墙、电梯吊钩、空调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间荷载等

 

第三,计算参数必须逐一复核,使之和实际相符,详pkpm使用手册

 

第四,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下述9大指标全部pass的话,整个结构方案应是合理的

 

1、轴压比;2、剪重比;3、刚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刚重比;

 

7、参与振动质量比;8、倾覆力矩比;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具体规范条文详后附件

 

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复核一些特殊构件:柱轴压比、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

 

另外,“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对楼板大洞口周边梁板、转角窗房间楼板、不能贯通框架梁
之间楼板、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短柱、地下室顶板、大底盘顶板等电算结果反映不出来的部
位只能通过构造措施加强,使之和计算模型相符

 

这篇文章可以参考:

 

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复杂,构件很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
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对计算结构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
来判断计算模型简化是否合理,输入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决定该结果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
依据。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可以按以下的项目进行。(不包括含有多塔、错层等 特殊结构)

 

15.1 自振周期

 

对于比较正常的工程设计,其不考虑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 中。

 

框架结构: T1=(0.12.‐‐0.15)n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 T1=(0.06‐‐0.12)n

 

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结构: T1=(0.04‐‐0.06)n (式中 n为建筑层数)

 

第二及第三周期近似为:


 

T2=(1/3‐‐1/5)T1

 

T3=(1/5‐‐1/7)T1

 

如果计算结果偏离上述数值太远,应考虑工程中截面是否太大、太小,剪力墙数量是否合理,
应适当进行调整。反之,如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正确,无特殊情况而偏离太远,则应检
查输入数据是否有错误。以上判断是根据平移振动振型分解方法来提出的,考虑扭转耦连振
动时,情况复杂很多,首先应挑出与平移振动对应振型来进行上述比教,至于扭转周期的合
理数值,由于经验不足尚难提出合理的数值。

 

15.2 振型曲线

 

在正常的计算下,对于比较均匀的结构,振型曲线应是比较连续光滑的曲线附图一),不应
有大进大出,大的凸凹曲折。

 

第一振型无零点;第二振型在(0.7‐0.8)H处;第三振型分别在(0.4‐0.5)及(0.8‐0.9)H处。

 

15.3 地震力

 

根据目前许多工程的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其底部剪力大约在
下述范围内: 8度,二类场地 FEK=(0.03‐0.06)G

 

7度, 二类场地 FEK=(0,015‐0.03)G

 

式中, FEK为底部地震剪力的标准值,G为结构总重量。

 

层数多、刚度小时,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偏于较大值;当其他烈度和场地时,相
应调整此数值。但计算的底部剪力小于上述数值时,宜适当加大截面、提高刚度、适当增大
地震力以保证安全;反之,地震力过大,宜适当降低刚度以求得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15.4 平位移指标

 

水平位移满足《高层规程》的要求,是合理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是说:
合理的设计,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但是水平位移满足,还不一定是合理的结构,还要考虑
周期、地震力的大小等综合条件。 因为,抗震设计时,地震力的大小与刚度直接相关,当
刚度小,结构并不合时,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围内,此时并不能结
构合理,因为它的周期长,地震力小,并不安全。新《高层规程》位移限值放松较多,较容
易满足,所以还应综合其他因素。

 

其次,将各层位移连成位移曲线,应具有以下特征:

 

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怔,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弯形曲线(图二
A);


 

框架结构具有剪切梁的特怔,越往上增长越慢,成内收形曲线(图二C);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处于两者之间,为反S形曲线,接近一直线(图二B);

 

在刚度较均匀的情况下,位移曲线应圆曲光滑,无突然的凸凹变化和折点。

 

15.5 内外力平衡

 

平衡条件程序TAT本身已严格检查,但为防止计算中的偶然因素,必要时可检查底层的平衡
条件:

 

ΣNi=G

 

ΣVi=ΣP

 

Ni为柱、墙在单组重力荷载下的轴力,其和应等于总重量G,校核时,不应考虑分层加载。

 

Vi为风荷载作用下的底层墙、柱剪力,求和时应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

 

坐标的方向的不同,ΣP为全部风力值。注意不要考虑剪力调整。

 

对于地震作用不能校核平衡条件,因为采用SRSS法或CQC法进行内力组合后,不再等于总
地震作用力。

 

15.6 对称性

 

对称结构在对称力作用下,对称的内力与位移必须对称。TAT程序本身已保证了计算结果的
对称性。如有反常现象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

 

16.7 渐变性

 

竖向刚度、质量变化较均匀的结构,在较均匀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位移等计算结果
自上而下也均匀变化,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15.8 合理性

 

设计较正的结构,一般而言不应有太多的超筋截面,基本上符和以下规律:

 

1: 柱、墙轴力设计值绝大部分为压力。

 

2:柱、墙大部为构造配筋。

 

3:梁基本上无超筋。


 

4:除个别墙段外,剪力墙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5:梁截面抗剪不满足要求,抗扭超限截面不多。

 

符合上述八项要求,可以认为计算结果大体正常,可以在工程设计中应用。

 

计算机和人是不能比的,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当你结构布置不合理,不能给她
比较明确的传力途径的时候他可是胡来的,就比如说超筋的构件的配筋你一定要主意,一定
要复核的。我一般对电算总有点怕怕,但完全复核真是没那时间和精力,我处理的方法是比
较简单的,第一次生成配筋的时候只控制钢筋的间距,不控制他的直径,这样一看他的配筋
就知道他配的是不是合适,这样就基本可以判定你的结构布置是不是让它晕了,然后在间距
和直径一起控制,出施工图。

 

我参加过2005新版PKPM的研讨学习,PKPM软件在结构基本梁,柱构件上的计算已经非
常成熟,只要用户模型,荷载输入正确,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软件在板式构件,剪力墙上
的计算没有梁,柱构件的成熟。

 

在计算结果中,我们要注意检查计算书,判断有效质点,结构位移,平动周期和扭转周期的
情况,如果觉得有很大的问题,就去检查荷载输入是否有误,检查办法是逐一删除风荷载等,
看计算结果有无变化!!

 

在做柱子的截面设计时,我们一般是先手头算一下,再用电脑计算,一般用PKPM算出来的
柱子的轴压比和手算出来的会相差不大,但是柱子的配筋和我们实际做的:在地下室和一层
会相差一些,一般的我们把一层和地下室的提高一个等级,因为做过很多工程,发现底层的
柱子,PKPM算出来的比较小,不是配筋不够,而是和我们实际的做法有差别;在板的计算
上与梁的计算上,基本上和手算出来的差不多,就是挑梁的比较有出入,不知道是不是我们
的输入有错误,不过不管做那一个工程,每个挑梁的支座钢筋都很大,而实际上不需要那么
大!

 

这些就是第21楼说的:正确性=结构设计原理+设计经验+对所使用软件的熟练了解,我感觉
要学习+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才能判断计算出来的是否正确!

 

1.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序计算一般是没有错误的。计算机肯定比我们手算精度高。而且使用
的规范和结构理论都是一样的。

 

2.电算产生的错误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人输入的各个参数和荷载是否准确。第二方面
是我们选择的结构模型是不是合理,主要体现在计算结构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等。另一方面
是来之计算程序的问题:有些计算的理论比较复杂,在设计程序时并没有完全的模拟准确等
等,比如现在争论比较大的JCCAD等模块,我们院基本不使用,而是用手算来代替它,一
方面其参数输入复杂,费时,还是手算来的方便快捷。

 

3.计算机在选筋的时候,比较乱。就是两个设计人员给你相同的钢筋量选的钢筋也不一样的,
计算机这方面很乱来的。我们院的做法就是读取其钢筋量,自己人工选筋。


 

4.一般的模型我们是用satwe 和tat各算一下,然后对于还有疑问的地方自己手算。

 

PKPM计算也常有出错的时候,特别是做底框的时候,平面较复杂,节点距离小于150mm
时,很多地方的数据都很悬殊,PKPM最经常把框架梁(一端与柱固结,另一端与框架梁固
结)默认为挑梁,计算出来的负弯矩相当大,这样的情况在做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还有梁
跨数有时也会出错。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手算和电算的差别。手算通常是解析解或近似解,对于超静定结构,我
们使用的计算手册是解析解,我们自己做的弯矩分配法是近似解。而电算,特别是有限元,
是数值解。电算和手算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三大定律:平衡,本构,变形协调。所以,在规
则的情况下,电算和手算是基本一样的。

 

其次,手算的时候,由于人能力有限,不可避免的要大力度的简化问题,这里面就包含大量
的假定,包括对边界条件的假定。而电算中,梁、柱、墙是通过刚度和变形协调互为边界的。
电算是更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也必定比手算准确。

 

再次,GB 50010‐2002第5.1.6条 要求“结构分析所采用的电算程序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
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对电算结果,应经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
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JGJ 3‐2002 第5.1.13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本规程第10
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
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这些要求本质是防止我们盲目的相信电算结果,而不是要
我们再手算后,一根一根的和电算比较。什么是“合理”,我们通过经验来判断。怎么样的
经验呢?其实个人体会,还是要应用结构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当我们发现从属面积大的柱轴
力小过从属面积小的柱,这就是异常。当底层轴力不等于总竖向荷载,这也是异常。判断是
否合理,就是要发现有没有异常。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电算的结果是合理的。我
们应该总结这些“异常”,来作为对将来项目的提纲。

 

还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手算和电算即使是结构都十分吻合,但是两个方法的荷载取值相同但
都偏小了,我们又能校核出什么呢?

 

 

 

问题:楼梯间荷载建模过程中如何输入?

 

答案:方法1 在楼梯间板厚度定义为0,恒活载大小按楼梯间取,这种方法比较便捷快速

 

方法2 楼梯间直接全房间开洞,楼梯梁上算一半梯板荷载,注意在平台梁位置不要漏了集
中荷载。

 

[设计问题]坡屋面如何建模?

 

答案:1.关于坡屋面的层高,应该算到坡屋面屋檐的位置,也有说应该算到坡屋面屋檐和屋脊
的1/2位置.


 

2.建坡屋面的时候可以使用"上节点高"命令设置节点的高度,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整
个结构的形状,但要注意的问题是,虽然设置了节点高度,从立体模型看是坡屋面的效果,
这样建的模和按平屋面建的模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荷载计算清楚,不要掉了
荷载!!

 

问题:楼梯间荷载建模过程中如何输入?

 

答案:方法1 在楼梯间板厚度定义为0,恒活载大小按楼梯间取,这种方法比较便捷快速

 

方法2 楼梯间直接全房间开洞,楼梯梁上算一半梯板荷载,注意在平台梁位置不要漏了集
中荷载。

 

用tat计算小高层,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是和satwe控制一样吗?

 

答案:TAT SATWE PMSAP 的OUT文本控制的参数基本差不多,不过在软件的实现操作输出上
有些区别,我觉的高层建筑可以几个软件都计算一边,对结果做一个比较,取最合理的结果。

 

问题:框架结构计算时,梁柱箍筋间距如何考虑?

 

答案:框架梁存在集中荷载,宜取为100;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不存在集中荷载,宜为200,
但当框架柱计算长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还是应该区别考虑的!

 

因为程序中考虑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这样就带来了这个问题!

 

但是取100和200所计算出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应该这样采用。

 

问题:独立基础变阶要演算抗剪,配筋按照抗弯计算,但是配筋有没有最小配筋率的问题??

 

答案:我觉得既然是抗弯构建,应该满足最小配筋率的问题,否则配筋没有意思(我自己认
为的答案,资料上没有找到,请高手点拨)

 

问题2:水池计算的时候,有伸缩缝或者沉降缝的时候抗浮演算怎么进行?

 

这个我不太清楚,求解答

 

问题3:长宽比大于2小于3的板宜按双向板计算,请问怎么计算,查表没有系数,我是说
的手算,高手赐教,我等待回答

 

问题: 如何确定柱截面,梁截面和楼板厚度

 

回答: 梁截面估算: 梁高与跨度的关系 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 次梁一般取为跨度
的1/12~1/15 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 梁宽 主梁 200,250,300…… 次梁 200…… 跨
度较小的厨房和厕所可以取到120,150……


 

楼板厚度估算: 单向板:短边的1/35 双向板:短边的1/40 悬臂板:悬臂长的1/12 同时
要遵守混凝土规范10.1.1中对板的最小厚度规定

 

一般的估柱截面的方法: A=(受荷面积*层数*12~15)/(fc*轴压比)轴压比一般取0.8(框
架) 0.5(异框)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A‐‐‐‐‐‐‐‐柱的截面面积

 

用tat计算小高层,需要控制哪些参数?是和satwe控制一样吗?

 

求答案中...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
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自由度θ’,相应
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
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手段的局限所制。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
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
度为零的假设。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
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
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 (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
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
型。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
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
楼板两种。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TAT程序不同

 

问:PMCAD中若修改标准层平面布置(如增、删杆件)会影响已输入的荷载吗?

 

答:不会,在A菜单修改完存盘退出后,应执行一遍1,2菜单内容,并且进行“输入次梁
楼板”菜单应选第二项进入。再进行3菜单看各杆件荷载值和分布,除一些因修改打断(长
度有变化)的杆件上的荷载自动给删除外,其它杆件上的荷载均被保留。

 

 

 

 问:结构上多塔、错层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多塔楼之间层高不同能认为是错层吗?

 

答:结构设计上多塔、错层与日常习惯认为是有区别的,错层一般指结构中的竖向受力构件
在某一层(或几层)没有与该层平面构件相连系而跨跃该层(或几层)延伸至上层,则认为
有错层,多塔是指几栋建筑物或者底部几层,或者顶部几层(可能中部几层)平面构件(包
括楼板)连在一起,其它各层结构自成体系,称为多塔楼结构。多塔楼之间层高不同的楼层
只要不是连接部分的楼层,其本身是各自独立受力的,不能认为是错层。

 

问:有时更版后PMCAD与基础或TAT无法接力运行是什么原因?

 

答:由于PMCAD系列CAD软件数据共享有一定格式,软件更版一些模块作了功能的修改和


补充,软件模块之间数据传递格式可能有所改变或补充,因此更版时必须将有关联的模块都
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整体软件的数据互相连接,达到一体化运行(具体请在更版时向
CAD工程部有关技术人员咨询)。另外盗版和从非正规途径拿来的软件是完全不可能达到上
述要求的,软件的接力运行是不稳定的,并且会由于数据格式上的问题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问:在基础软件中如何获得上部结构传给基础荷载的标准值?

 

答:在JCCAD的“输入荷载”中选“荷载参数”在弹出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

 

在EF“信息输入”弹出窗口中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ZJ的“上部荷载”中的组合信
息窗口,把恒、活荷载分项系数改为1;BOX“荷载输入”菜单中的“荷载分项,组合,组
合值系数”将恒、活分项系数改为1,即可。

 

问:我采用EF算基础与手算结果比较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答:EF与手算结果是不一致的,一是EF软件采用计算模型是以文克尔假定弹性地基梁计算,
而手算一般用倒梁法模型;二是软件可以对底面积重复利用进行修正,而一般手算是不考虑
的;三是对基梁上剪力墙考虑其约束作用影响;四是EF可考虑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对基础的
影响;五是配筋计算考虑支座(柱)宽度影响,实际配筋值为距柱边B/3处(B为柱宽),
同时折减弯距不大于最大弯距30%。

 

问:TAT与其它同类软件相比,其优势在什么方面?

 

答:TAT与其它同类软件都是采用三维空间杆系模型,然而TAT非常重视其深度开发。作为
PKPM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模块,共享整个软件包的数据库和集成化优势,TAT对多塔,
错层等分析功能早已走向成熟,其活荷载不利布置已广泛用于多层复杂体形的内力分析,引
入弹性节点功能,运用于空旷结构分析(如构筑物、塔架、体育场馆等)。另外,TAT具有
对钢结构、钢砼混合结构的计算以及异形砼柱计算功能都深受广大设计工程师的欢迎。

 

问:我需要获得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恒十活荷载标准值,怎么做?

 

答:在基础CAD软件中都可找到“荷载组合”窗口,将恒十活分项系数改为1即可。

 

问:在输入一个框架结构时,电梯井为砖墙或砼墙板围成,我该怎么输入?

 

答:应明确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不应将墙输入,只能将其简化为梁柱体系,但不要遗漏荷载。

 

问:如何获得砖混结构转至基础荷载?

 

答:请在PKCAD中执行第8次菜单“砖混坑震验算”,即可。

 

问:基础计算时,应如何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答KPM系列CAD软件基础部分EF、ZJ均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计算影响,提供上部结构


无穷刚模型;不考虑上部刚度模型;按TAT计算上部结构刚度模型。用户可根据工程实际选
择计算。

 

问:TAT可分析楼层刚度不是无穷刚的情况吗?

 

答:可以,可考虑弹性节点,楼层分块无穷刚等设置。

 

问:在进行桩筏设计时,ZJ软件对桩沉降计算是否考虑群桩效应影响?

 

答:ZJ软件考虑群桩效应对沉降影响,向用户提供二种计算方法,“等代墩基法”和“沉降比
法”。

 

问:采用ZJ软件进行布桩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采用满堂布桩时,应按桩实际受力分布布桩,在平面边,角部位的桩数应多于其它部位,
布桩系数可参考《ZJ说明书》第88页,也可根据实际经验确定。非满堂布置或桩数较少的
情况。桩应尽可能布置在墙或柱下面。对于桩间土承担部分上部荷载的问题,应按当地经验
确定,一般可按承担10%考虑,但对可液化土,湿陷性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有震陷可
能的不良地基土均不考虑分担作用。若按土与桩弹性假设和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模型进行桩
筏分析,软件要求输入板底土反力基床系数值,用户在“模型参数”窗口第二项输入板底(B2
深)土极限阻力标准值时,软件会自动计算板底反力基床系数建议值供用户参考。

 

问:我们单位是乙级院,一般均设计多层结构,请问SATWE软件能适用于多层结构的设计
吗?

 

答:SATWE软件也适用于多层结构的分析,但用户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高
层结构的荷载组合与多层结构的荷载组合规则是不同的;(2)高层结构的配筋计算及构造要
求亦与多层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当用户使用SATWE分析多层结构时,有些参数的取值应
慎重考虑,应按照规范要求作出适当调整。

 

问:TAT对墙中柱以及边框柱是怎样处理的?

 

答:TAT程序忽略了墙中柱,在TAT的配筋简图中没有出现墙中柱。TAT将边框柱简化成短
厚墙肢,在配筋简图和配筋文件中都有体现。因而,TAT在进行柱归并后,归并库中没有这
两类柱。如果要考虑柱对剪力墙的刚度贡献,请采用我部的SATWE程序。

 

问:在使用PK绘制施工图时,绘出圆柱配筋数大于计算出的配筋数是怎么回事?

 

答:在PK计算中,对于圆柱的计算按GBJ10-89第4.1.19条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
构件公式计算,而在出施工图部分未作处理,仍按方柱处理,将平面内与平面外钢筋全部绘
出,而导致这种情况。如出现此情况后,请将柱设定为不设置垂直于框架平面的钢筋即可。

 

问:对于托梁,墙中梁,墙上梁,墙中柱,边框柱这些构件在使用SATWE软件进行分析时,
会不会导致分析结果失真?


 

答:不会。

 

对于转换大梁,SATWE根据墙元细分在其下边产生的出口节点信息,在托梁上相应的位置
增加了这些节点来模拟托梁与剪力墙在接触面上变形协调的实际情况,并以这些节点为依据
建立变形协调方程,较好的解决了托梁与剪力墙的内力分析问题。对于墙中梁和墙上梁考虑
到梁的宽度一般不大,而大部分截面与剪力墙共用,所以软件未考虑这些梁的刚度。对于墙
中柱,边框柱自动扣除了墙柱共用部分刚度影响,使结构刚度更为合理。

 

问:如何用PK计算井字梁?

 

答:将井字梁当作PK中的连梁进行计算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井字梁的受力比连梁要复杂。
井字梁计算请采用我部的TAT或SATWE软件作三维空间分析,其结果才是准确的。

 

问:在PKPM软件WIN95版中,如何对屏幕画面进行移动?

 

答:可先将ScrollLock键打开,再使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进行移动,或按住[ALT]键不放,
再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问:请问新版的SATWE软件中增加的刚性梁是何意义?

 

答:新版的SATWE软件中增加了刚性梁分析功能。这里的刚性梁具有如下特点:

 

1)刚性梁本身无自重,但可以承担外荷载;

 

2)刚性梁本身无变形,只随柱或墙发生平动或转动;

 

3)刚性梁的作用是正确的传递外荷载。

 

SATWE软件隐含规定:两端节点都在截面范围内的梁为刚性梁.当然,用户也可自定义刚性梁,
即在PMCAD人机交互输入时,将构件的材料信息定义为1000即可。

 

问:在用PMCAD输入错层结构时,对于错层洞口应如何处理?

 

答:由于在输入错层结构时按两层或多层输入,层分得很细,往往从洞口中穿过,为了使计
算正确,应把洞口上的墙梁按普通梁来输入。即在洞口两端加两个节点,在构件定义中定义
墙梁,在墙梁的标高处输入墙梁即可。

 

问:在计算多塔结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在多塔结构中,每层有两块或更多的相互独立平动的楼板。每块楼板的平动与其它楼
板无关,只是通过底盘有所影响。由于多塔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各塔的振动中的独立性.因
此,为了使各塔均受到合理地震力,振型数不应小于12,如考虑藕联则应更多;2)在某一振
型中,不能理解为某一塔的振动周期,而应理解为整个结构的周期,只是这个周期的振动以


该塔为主。在多塔结构中,不存在严格的各塔独立的周期,而应理解为各振动对哪个塔贡献
大,或该振型对哪个塔的反应大。

 

问:我们在使用PKPM系列软件的基础模块时,想将上部荷载的合力坐标与下部基础的形心
坐标的对比图形打印出来,却发现该图形并未形成*.T文件。请问我该如何将其打印出来?

 

答:您可以将该图形先形成好,并将其显示方式调整好,再按下Ctrl+P组合键,即可进行打
印操作,以后的版本将提供该图形文件。

 

问:在新版PKPM软件中,对托柱的梁在画图时如何处理?

 

答:梁托柱时,柱下梁是被柱分成几段来计算的。但在画施工图时,程序是将柱下的几段梁
合成一段通长梁来画的。上部钢筋的断点及箍筋加密区等都按通长梁来设计,使之更为合理。

 

问:为什么JCCAD在绘独基详图时绘不出柱插筋?即使绘出的也不是联接TAT,PK绘框架柱
的柱与断面配筋,而是程序自定义的钢筋根数规格与TAT,PK绘制的框架柱完全不同,不知
何故?

 

答:这是因为在JCCAD中没有运行"上部构件"菜单里的"框架柱筋"子菜单造成的。该菜单是
用来输入框架柱在基础上的插筋的。用户在点取该菜单后,用下一级子菜单中的"定义类别"
和"柱筋布置"即可对各个柱子布上不同的插筋,并可通过"删除类别"和"柱筋删除"菜单作任
意删除。如已经完成了TAT或PK的绘制柱施工图,这里就可自动读取相应的柱筋数据。

 

STS钢结构中的一些问题:

 

2‐9STS中梁柱断面修改后形成TAT数据后,总是第一次的断面形状,改不过来。

 

2‐9答:是操作问题,STS‐1中断面修改后,必须进行执行数检和输入次梁楼板菜单,且在执
行输入次梁楼板菜单时选择第二项。

 

2‐10 STS用TAT计算后,能否将钢结构的应力打出来,以便于优化设计。

 

2‐10答:钢构件的应力有输出,见TAT主菜单与‘计算结果的图形显示’中2、7项

 

5‐1在厂房设计中,厂房顶采用轻钢结构而厂房的围护采用钢筋砼排架结构,能否同时计算
绘图,排架柱及钢梁。

 

5‐1答:可以同时计算,但目前由于钢—砼构件连接节点STS未设计,故不能同时绘图

 

11‐2STS中柱脚节点及材料表均有错误,不知有何改进?

 

11‐2答:请说明具体的错误信息,以便查核

 

12‐1钢结构斜梁平面外计算长度如何考虑?是以支撑间距离还是以檩距距离为准?如檩条


距2m,支撑6米,如何定?

 

12‐1答:按规程,应为支撑间距,即6米

 

26‐3STS里在输入平面内外计算长度后,输出结果时平面内外计算长度颠到?

 

26‐3答:STS建模时,应正确输入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和平面外计算长度,输出结果和输入
数据是一致的

 

82‐6钢结构软件可以算圆弧形变截面梁吗?门式钢架可进行空间计算吗?

 

82‐6答:目前不能,今年版本将增加PM的变截向梁建模和TAT的吊车荷载计算,到时可实
现门式刚架空间计算。

 

82‐7钢结构柱脚计算时,有无进行锚栓设计,如有的话,锚栓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锚固
要求,软件中有几种锚栓材质可选?

 

82‐7答:STS中柱脚锚栓有Q235和16Mn两种材质,程序进行了锚栓的验算

 

结构PKPM

 

2‐6 PMCAD输入的斜梁,转SATWE后为何无高差了?

 

2‐6答:PMCAD输入的斜梁和错层梁,可以在PK计算和TAT计算中得到正确反映,和SATWE
的接口将在今年做好。

 

3‐3不知新版PKPM中考虑没有板上布置砖墙线荷载,或局部面荷载?

 

3‐3答:PKPM目前还没有布置板上线荷载和局布面荷载功能。

 

3‐4边框梁边有悬挑板时,此边框架好象没有考虑悬挑板给边框的扭矩作用?

 

3‐4答:边框梁有悬挑板时,悬挑板对边框梁的扭转作用目前尚未考虑。

 

7‐1框架梁宽度≥350mm时,要求采用四肢箍,而此时PK修改钢筋时只能有两根拉通,是
否能改成4根?

 

7‐1答:可以,拉通的根数可以改为任意根。

 

9‐3在框架结构中,部分主梁上有砼墙,而上一层的梁搁在此砼墙上,问下一层搁墙的主梁
能得到此墙传来的荷载吗?

 

9‐3答:用SATWE计算梁将和其上的墙共同工作

 


15‐1PMCAD的结构平面图,现浇板支座负筋长度不能归并。

 

15‐1答:现在还没有加上板负筋长度归并功能

 

15‐2PK绘图中梁的弯起筋是否考虑了抗剪作用?

 

15‐2答:梁设立弯起钢筋后其梁端必须的箍筋面积相应减少

 

16‐1 荷载规范中吊车组合最多考虑四台,PK计算中多跨多台吊车是否考虑了组合?如何考
虑?

 

16‐1答:每跨吊车荷载的最大,最小轮压和水平刹车力是由用户输入的,对多跨吊车竖向
荷载按最不利的最多两跨考虑,吊车水平荷载不论是单跨还是多跨厂房均按吊车荷载中最不
利得一跨考虑,有地震荷载组合时不再考虑水平刹车力。详见PK技术条件的吊车荷载分析
和排架柱计算一节。

 

18‐1 根据PK画出的框架梁弯矩包络图对梁截面配筋进行手算,得出的配筋量不管是支座还
是跨中都比PK给出的配筋量大,怎么回事?

 

18‐1答:梁的最大弯矩如果是抗震作用组合,将乘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再去配筋。

 

20‐1在PK中,当挑梁与框架主梁标高不相同时,挑梁钢筋不能修改,为什么?有没有解决
办法?

 

20‐1答:可以修改,用修改钢筋和配筋参数下的‘挑梁修改’菜单

 

22‐1PK剪力包络图,柱的剪力的正负和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2‐1答:梁两端均以向上的剪力为正

 

24‐1 某单跨排架的计算结果中,某些内力组合中,柱上端轴力大于柱下端轴力很多,请解

 

24‐1答:柱上端轴力大于其下端轴力时,两个轴力不在同一个组合中

 

25‐2 平面法中画梁图,全楼归并后,如果画完一层后,修改好的梁的配筋并不能传至另一
层,亦即相同号的梁在每一层都要修改,而原来DOS版中相同的梁号需修改一遍即可。

 

25‐2答:修改后的钢筋只记录在被修改梁所在的层和所在的平面位置上,其它与此梁相同
归并号的梁并未修改。

 

25‐3 平面法中画梁图,立面改筋中,改梁下部钢筋,不能输入两种钢筋。如改梁下钢筋为
2Φ20+2Φ22软件却认人4Φ22.。为什么?

 


25‐3答:平法改筋时梁下钢筋是可以改为二种直径钢筋的

 

38‐1为什么用框架计算,各种条件都达到要求,仍有裂缝发生,是否因给足裂缝要求过严?

 

38‐1答:程序是按规范方法计算的梁裂缝宽度

 

38‐2 梁断面配两到三排筋时,仍用双肢箍,纵筋固定问题如何解决,是否软件可自动增加
到四肢箍。

 

38‐2答:程序对宽≥350的梁设置四肢箍

 

43‐3砖混抗震验算中,构造柱参加工作依据是规范中哪一条?

 

43‐3答:依据《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9‐1框架柱配筋能否直接传给独立基础

 

49‐1答:在框架绘图结束时,要选择保存钢筋数据,这样柱配筋可传给基础

 

62‐1 刚才在回答计算基础所用的柱下内力的取值时,讲最好用TAT,SATWE计算出的结果,
如果取PM计算的内力时要加大。请问要加大多少为好,是否要乘个系数。

 

62‐1答:对于交叉地基梁,筏板基础等整体形式的基础,PM恒活一般可以直接用来设计基
础,不用再放大,对柱下独立基础,PM恒活只传来竖向力,没有弯矩和剪力。可能使基础
底面积偏小。固此最好采用TAT或SATWE荷载。

 

103‐1框架柱配筋为什么用PK从两个方向分别计算结果,不一致,

 

103‐1答:用PK的平面杆系,每一方向计算时,柱只得到该方向的钢筋面积,两个方向当
然是不一样的,最后柱的配筋应是两方向分别取各方向计算结果。但用TAT、SATWE空间程
序计算,可以同时得到柱两个方向的配筋。

 

 

 

104‐1PKPM能否进行弧梁抗扭计算

 

104‐1答:用TAT、SATWE可以进行弧梁抗扭计算。

 

105‐1PM人机交互输入,顶部无柱节点的单跨梁可否输入双坡等截面曲梁,并进行计算绘
图?

 

105‐1答:可输入双坡等截面梁,但梁在立面如是曲梁,可将曲梁简化成折梁再输入。

 

109‐2框架、不等跨框架支座负筋的断点长度以大跨为准,还是以小跨为准。


 

109‐2答:梁支座筋伸出的长度,按配筋包络图和规范的要求结出,并保证角筋在全跨连通,
全跨连通这一条肯定满足了某些早期构造手册的第一断点要按长跨计算的要求。

 

116‐1请解释一下,PK钢筋表中箍筋高度为何有时扣除75?是否合理?(在双排筋时)这
样在跨中无双排筋时扣75不合理,应扣50。

 

116‐1答:梁上有次梁时,为保证次梁上部主筋的保护层厚度,箍筋上部要留出1倍保

 

护层厚度再加25毫米。如果用户不愿意这样做,可修改梁画图时的一参数,可由用户选择
箍筋高度是梁高减50还是减75。

 

121‐1任何PM的砖混计算,多层住宅的挑阳台引起外墙轴向力的增大考虑没有?(其M使
外墙轴向力增大)

 

121‐1答:挑阳台的轴向力在墙体承压计算中已考虑,但其弯矩引起的墙体局部承压验算未
做,可用GJ来计算。

 

133‐1新版PKPM中底部两层框架的计算有没有改进,其结果是否可用?从建筑图转到
PMCAD能否详细说一下,最好能演示一下。

 

133‐1答:PMCAD中砖混结构或底框结构的算法是规范规定的方法,现规范中没有作两层底
框的算法,因为两层底框的工程实践较多,PMCAD把一层底框的算法推广到两层,因为超
规范,就必须提示用户仅供参考(其实,目前任何声称可算两层底框的程序都是超规范的)。
一般来说超规范的实践需另加措施并应有关部门批准.但是,在现修订的抗震规范征求意见
稿中是允许两层底框结构的。

 

135‐1有一底框上砖混结构(一层底框五层砖混)部分楼面有错层,在建模输入主梁时,按
实际情况输入标高,输入次梁楼板时将楼板错层,最后形成PK文件计算底框时发现框架梁
上受力很小,显然,上面砖混荷载未传下来,这是为什么?

 

135‐1答:底框结构目前不能考虑错层。

 

 

 

136‐1在PK画图中,用框架顶层柱筋向梁中锚固,而柱通常比梁宽,不易施工,而用梁中
筋何柱中锚就易施工,是否有一参数来加以控制。

 

136‐1答:有一参数由用户选择是:梁筋伸入柱或柱筋伸入梁。

 

136‐2顶层梁,若用结构找坡,可否在绘图时,就予以考虑?

 

136‐2答:结构找坡可输入斜梁或在PK中输入变高截面梁。

 


140‐1PK交互式中可输连续梁,并单独计算出结果,但在模拟固端时,只能用断面大的柱代
替。虽然这样与工程实际更接近,但静力手册中有固端梁的计算,能否以后的约束条件中专
门加一个固端。

 

140‐1答:用断面大的柱模拟固端应是满足工程实际计算要求的理想方法。

 

147‐4框架的轴压比到底是用哪个轴力计算出来的?我们采用程序算出的轴力包络图算,结
果轴压比超过规范规定允许值。

 

147‐4答:轴压比是用抗震作用组合的最大轴力算出的,该值一般比轴力包络图上的轴

 

力最大值小

 

147‐9同一个工程分别用PKPM、TAT计算梁柱配筋相差很大,尤其是梁的出入更大,(TAT
则偏大好几个级别)

 

147‐9答:用TAT计算时,如选择了活荷不利布置计算,就应将程序隐含的梁跨中弯距增大
系数1.2改为1,否则梁下部配筋将偏大很多。

 

147‐10PM平面配筋最好能够开发得能够自动调整的不乱,且不重叠。这样可减少调筋工作
量。

 

147‐10答:这很难做到,用户一般应该用程序提供的多种手段来调整布置平面楼板钢筋。

 

151‐1砖混抗震验算挑梁直接输入还是加线荷载?

 

151‐1答:作墙体抗震和承压计算时,挑梁可直接在交互输入中按主梁输入,但挑梁本身需
由GJ软件计算。

 

151‐2底框、上部砖混挑梁如何输入?底框框架梁上及非框架梁上墙体均为承重墙,TAT计
算结果准否?

 

151‐1答:挑梁输入同151‐1。TAT计算结果不准,不能用。

 

154‐3在PM建模时底层高度算至基顶如加1m,在LTCAD中层高如何改至原层高,否则梯段
高度不对。

 

154‐3答:可在楼梯主菜单1中将层高改为原层高。

 

 

 

TAT、SATWE

 

1‐1SATWE比TAT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可以计算长墙肢和封闭墙肢而不用开计算洞,那么有


SATWE程序就可以不用TAT程序吗?

 

1‐1答:可以,但要注意两者不同的适用范围。

 

2‐1SATWE中剪力墙小墙肢配筋为何总太大?长厚比<4的墙段按柱配筋,为何实际却按墙
配?

 

2‐1答:小墙肢按柱配筋,当墙长LW≤4*WT1或LW≤3*WT2或LW≤2*WT3时按柱配筋,

 

其中:

 

WT1:小于4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WT2:小于3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WT3:小于2倍墙厚按柱配筋的最小墙厚

 

2‐8 柱下墙用墙元模型算时,梁高弯矩如图,似乎不合理,是否有误?

 

2‐8答:图中结果不正常。正确结果在柱顶处梁上弯矩应为负值或小的正值。可能数据有误,
需根据数据检查问题在哪。

 

3‐1框支梁一边支座为柱,一边为梁时,由SATWE生成框支榀时,简图有梁处为什么无支座?

 

3‐1答:此种情况不能用FEQ进行平面计算,用SATWE结果即可。

 

3‐2由SATWE生成的框支梁荷载如何校核。

 

3‐2答:可在SATWE荷载图中校核

 

10‐1 用TAT或SATWE计算过后,用“画梁施工图”菜单画梁顶有高差时(如150mm),在
施工图中未标注高差值?

 

10‐1答:如在PM建模时按错层梁或斜梁输入,可在梁施工图中画出高差。

 

25‐5 计算高层带有地下室,嵌固端应该怎么取?如果取±0.00,地下室无法计算,如果取
地下室底板但考虑相对刚度,实际结构±0.00开始

 

25‐5答:地下室计算要反映侧向土对其的嵌固作用,因此在TAT、SATWE中设有‘侧向土与
地下室的相对刚度’,此系数反映了侧向土对地下室的约束程度,如取0则为没有嵌固,取
10为完全嵌固,由于侧向土对地下室不能完全嵌固,应取≤10的数,如在软件中缺省为3,
也可自己按经验取值。

 

25‐6梁刚度放大系数并没有影响配筋结果,影响什么?


 

25‐6答:梁刚度放大,使结构的刚度增大,则地震力会增大,周期会减少,在竖向力作用
下的整体传力会有调整,而配筋,除非由构造所控制,一般会有变化,可仔细观察梁的内力
包络。

 

27‐5 TAT计算时,AB梁在A端的弯矩中,钢筋面积比梁CA在A端大很多。输入时AB梁按
B端铰接输入。请问这是为何?

 

27‐5答:首先AB梁跨较大,由于B端为铰接,则在A端会引起更大的弯距,CA梁的A端
与AB梁的A端弯矩不平衡的部分成为主梁的扭矩。

 

40‐1一般版本的TAT(非TAT‐8)计算一般的多层框架是否可行?(如3~4层)有没有要注
意的地方。

 

40‐1答:可行,注意小于8层的结构程序已自动取为“要进行活荷载不利分布的计算”,并
把它的梁跨中弯矩最大系数取1.0 。

 

 

 

81‐1 底框计算时刚才你们说用PMCAD中地震抗震验算,接PK不能用TAT、SATWE,但在
PKPM新天地有一期中说可用SATWE将总信息材料信息改为砌块,并在砌块信息中输入底框
的层数,PKPM新天地叙述可行吗?

 

81‐1答:规范规定砌体结构用基底剪力法计算,SATWE将砌体结构用空间模型计算,其内
力结果供用户参考,但不能用SATWE计算底框结构的底框架梁,SATWE将底框梁与其上的
砌体考虑为共同工作,使底框梁的弯矩比常规算法小很多,今后SATWE将作改进适应底框
计算。

 

83‐1多层框架,单层面积近3000m2首层拟设部分夹层(多块、独立)

 

问?①TAT、SATWE计算时可否做为一层输入,夹层面积如果过小,是否合适?②夹层平面
中,双向无连接梁程序自动设定为贯通柱但单向有梁连接的柱。TAT、SATWE计算结果差异
过大,为什么?

 

83‐1答:夹层面积过小可作为荷载,这里取决于楼板的定义,双向有梁时TAT、SATWE均为
有板,则为刚度无限大,可单向有梁,TAT仍认为有楼板,而SATWE不认为,故在TAT计算
时,应把该点定义为弹性节点。

 

84‐1 有框剪力墙结构,用SATWE计算后,剪力墙边上的柱配筋相当大,此计算结果是否合
理,或者是否是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

 

84‐1答:边框柱应与其相联的剪力墙配筋综合采用,因边框柱和与其相连的剪力墙肢是分
别配筋的,对柱配筋时如将二者相加可能偏大,用户可酌情处理。

 


85‐1在同一层平面中,有几块互不相联的楼板,SATWE是否自动把本层各块楼板按分块无
限刚计算?如果SATWE把各不相联的楼板按分块无限刚计算,那么定义多塔的意义何在(除
了多塔的各塔层高可互不相同之外)?是否可以认为当几个塔的层高相同时,可以不定义为
多塔,固程序能自动按楼板划分为分块无限刚计算?

 

85‐1答:是,刚性楼板的块数与多塔不是同一个概念,一个塔中可以有多块刚性板和弹性
板,输出位移时按塔数输出,此外,多塔结构与非多塔结构的风荷计算是不同的。

 

90‐3为何与剪力墙相联的悬挑梁,SATWE计算的配筋比TAT计算的配筋要小很多?

 

90‐3答:剪力墙的计算模型不同,对梁的约束程度不同,就具体情况,如梁与剪力墙平面
外相联而没有其它支撑,这种情况应以SATWE更真实。

 

91‐1 对砖混结构,SATWE对构造柱和砖墙两种不同材料的联接处,如何模拟和协调,其计
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多大差异?即请问你们有否作过实验为证?

 

91‐1答:未作过实验,SATWE计算砌体结构,是按有限元理论对砌体结构的一种模型简化,
梁柱与墙在连接点处变形协调,墙与墙在交接线处变形协调。

 

93‐1 为什么相同的标准层,(相同的柱、梁截面),上面输入的荷载相同,在TAT计算时某一
根梁会超筋,而另一层相同位置上的那根梁不超筋。

 

93‐1答:水平力(地震、风)对不同位置的构件的影响不同。

 

 

 

荷载(填充墙)折减问题:请问大家,结构计算中的梁上附加的荷载计算是否只计算填充墙
的荷载呢?还是把窗门洞之类的的荷载折减去呢?但若后住户把窗洞或门洞塞了,在另一处
开,荷载就不足了。

 

‐‐‐‐‐‐‐‐‐‐‐我在做计算的时候,并不对门窗进行折减,这多少也为自己留下些安全度。只有遇
到构件计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梁高不够)才会考虑折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了什么问
题(如梁有裂缝了),就应当按扣除门窗进行计算。至于门窗改动的问题,我倒认为可以这
样,没有尊照设计的情况,出了问题并不在设计考虑的范筹之内。就假设明明是住宅,却去
了做了仓库使用,去了问题设计当然不负责。这有个前提你在说明中已经了这一点。可以做
如下说明:各房间的使用活载为多少;任何墙体的改动均应事先征得结构工程师的同意。

 

那么,外墙谁会填?:隔墙按轻质加气砌块算,荷载不会太大,拆填都方便,计算时保守一
点没关系。

 

那么你也许会问门窗洞要大到多少才考虑折减?

 

‐‐‐‐‐‐‐‐除了大尺寸的门窗,我一般都不扣除门窗洞,这是放在自已口袋里的一点保障。

 


至于住宅里的墙体我想就不折减了吧,对有些公建开的窗较大,柱距也较大时我才考虑折减,
连这个也扣,似乎有点过分。其实从定额的角度来看,只要梁板的配筋是适筋范围,对总体
造价影响是不大的。

 

总之结构计算一般都要将计算结构人为放大,可以不扣除门窗洞口,反正都是要放大的。

 

 

 

 

 

恒荷载系数取值1.35和1.2怎么区分?

 

‐‐‐‐‐‐‐以恒荷荷载效应组合为主取1.35,以可变荷载效应组合为主取1.2,恒荷与可变比例多
少时,才算恒荷荷载效应组合为主(怎么区分)?:

 

‐‐‐‐‐‐‐《荷载规范》3.2.5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注: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按建筑结构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在最近使用PKPM中的SATWE软件时发现,跨度相差很大的主梁与次梁,程序仍按交叉梁
系考虑,如何正确判断大梁配筋的正确性?

 

答:将次梁两端铰接,再重新计算,大梁配筋应该不会有问题。不过这样做工作量太大了。

 


问题 门架支撑设置常犯错误

 

答案 1 屋盖支撑宜设置在端开间或者第二开间,当设置在第二开间时,第一开间相应位置
应设置刚性系杆。同时柱间支撑应该随屋盖支撑走以组成空间稳定体系。

 

2 温度区端部不宜设置柱下支撑。

 

问题:预埋螺栓深度与螺栓直径有什么具体要求,在哪里可以查询到具体规范,谢谢!

 

答:详见混凝土规范10.9.7

 

问: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的刚度增大,梁端弯矩增大还是减少?

 

答:增大。可以用极限的思想解释,当柱的刚度无穷大时,框架梁可视为两端固支,两端弯
矩为最大值;当柱的刚度为0时,框架梁可视为两端简支,两端弯矩为0。可见,竖向荷载
作用下,框架柱刚度增大,梁端弯矩增大。

 

温度缝,地震缝的设置问题

 

规范上只说了各结构类型中的设置间距,却没有声明宽度。

 

在框架结构中,伸缩缝,沉降缝不宜大于50mm,抗震缝不得小于70mm,建筑高度12米
以上每增加5米,缝宽增加25mm,(抗震图籍上,本人记得不准,请查核)

 

但是,在抗震设防地区,温度缝的设置应按抗震缝设置。

 

恒荷载系数取值1.35和1.2怎么区分?

 

‐‐‐‐‐‐‐以恒荷荷载效应组合为主取1.35,以可变荷载效应组合为主取1.2,恒荷与可变比例多
少时,才算恒荷荷载效应组合为主(怎么区分)?:

 

‐‐‐‐‐‐‐《荷载规范》3.2.5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注: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按建筑结构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桩基础问题

 

问题1 桩间距一般为多少?

 

回答 桩间距和采用的桩类型有关现在我们采用预制桩为多,以静压预制桩为例,一般桩间
距不宜小于3倍d,我们通常采用3.5d 有时候作单厂排架结构,弯矩很大这时弯矩起到主
要作用,我们可以适当加大桩间距,以起到抗拔作用。

 

奖励积分20 by admin@zj 原因:为网站发展提供支持

 

问题:网架结构在PKPM中如何导荷

 

答案:在PKPM中,可按正常建模,梁用虚梁代替,并设板厚,柱顶可设为铰接计算

 

问题:pkpm中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该如何取?

 

答案: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的楼面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
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予考虑。当近似以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时,应根据梁翼缘尺寸和梁截
面尺寸的比例予以确定。通常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可取1.5,中框架梁可取2.0;有现浇面层
的装配式楼面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适当减少。当框架梁截面较小而楼板较厚或者梁截面较大
而楼板较薄时,梁刚度增大系数可能超出1.5-2.0的范围。

 

问题:框支剪力墙有限元分析时,程序中如何从SATWE、TAT等空间结构计算结果导荷载至单
榀的平面结构中的,在选取切榀范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程序仅按结构层给出顶部和底部内力,该内力是否为该柱间的最大内力?

 

答案:FEQ主要针对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榀的二次分析,当次梁承托剪力墙时,不能用
FEQ分析。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只能分析主梁承托的框支榀;

 

(2)在截取计算榀时,最好全轴线截取,以减少与整体分析时的误差;


 

(3)在截取层数时,只能截取框支层上部不超过4层。因为在整体分析时,框支托梁的竖
向刚度要远小于落地墙的轴向刚度,竖向荷载按刚度分配后,使托梁承担的荷载远小于托梁
上部的总荷载,所以取转换梁上部3‐4层,计算得到的托梁的内力才有参考价值;

 

(4)转换层结构的整体分析,应选用墙元、壳元模型(SATWE),这样FEQ在传递荷载时更
为准确;

 

(5) FEQ主要计算框支托梁配筋、剪力墙加强部位的配筋,其他部位、构件的配筋应参考
整体分析的结果。

 

此问题不存在,程序无论是否框支剪力墙均输出了构件内力。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结构设计电算常见错误做法总结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lilun/132452267015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