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中,对于模板工程中模板及其支护系统的安装、拆除,钢筋工程的下料、绑扎安装,混凝土工程的配比、运输、布料、浇注振捣、养护等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现分别陈述如下:
1 模板工程
1.1 基本要求
模板工程采用胶合板、钢木模板等材料。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和预埋钢管等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偏差应符合规定。
1.2 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方案应经专家论证)。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3 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
2 钢筋工程
2.1 基本要求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则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 钢筋接头位置及要求(主要按03G101构造图)
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且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
2.3 施工缝处钢筋处理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不留施工缝,如遇天气、施工组织、水电供应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设施工插筋以增加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插筋数量和伸入缝两侧的长度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确定。板插筋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筋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2.4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建筑公司工班在完成钢筋工程安装后及时进行班组自检,同时要求水电予埋施工班组自检,并相互间检查,之后报项目部质检员进行检查验收,当质检员查验并现场督促整改完成后确认符合要求,再正式报请工程监理部到场进行隐蔽验收(施工员和质检员对现场质量情况有充分把握时,应提前半天作出验收准备);严禁不经隐蔽验收进行混凝土的浇灌。
3 混凝土工程
3.1 基本要求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法。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按照要求随机抽取制作,并做好养护;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浇筑时,上一层混凝土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施工缝、后浇带的位置及处理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处理;浇灌施工时安排钢筋工在现场随时将下踩的钢筋网向上提拉,保证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超标;现浇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季节、时段及时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或其他有效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时,(通常浇灌后不早于8小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模板安装等作业。
3.2 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坍落度测定→混凝土运输→试块制作→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养护
3.3 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混凝土的布料
泵送混凝土的垂直输送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不能直接放在楼面钢筋网上。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作水平布料。
综上所述,不论是建筑公司的施工员、质检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还是工程监理部的所有工程师,在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要严格操作,严格把关,严格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