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理论
  3. 内容

建筑钢框架结构施工与连接技术

钢结构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可应用于大跨度、高耸、重载工程,如大跨度桥梁、展览馆、体育中心等,拓展了应用范围。近两三年来,住宅钢结构的发展也成了业内的热点话题。莱钢、马钢、热轧H型钢生产线的引进,给住宅钢结构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使得钢框架在住宅建设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文章将分析建筑钢框架结构施工与连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以及建筑物已经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人们居住以及生活的主体建筑。框架结构在建筑中被广泛的应用,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以及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其施工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建筑中部的钢筋绑扎问题,混凝土浇筑的烂根问题等。这些施工问题往往会给工程的质量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还要不断的加强对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 
 
  1. 框架结构及特点 
 
  框架结构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楼、商用楼等。比较适合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施工,框架结构先浇柱、梁、楼板,后做填充墙,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使用空间。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其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因此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框架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好,抗震效果较传统的砖混结构要高。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的关键因素是施工质量和震级,后者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因此框架结构以及墙体的施工质量对抗震效果有重要影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要好,且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但是框架结构体系也有不少的缺点,具体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等等。在地震区,由于地震作用明显,对于水平抵抗力弱的框架结构,如何利用框架结构的优点,合理地设计结构体系是现在建筑设计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2. 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现状分析 
 
  2.1梁柱节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梁柱节点施工工序较多,过程较为复杂,具体表现在:节点构造多,钢筋分的细密,施工场地往往都在高空。施工比较困难。尤其是中间柱子钢筋之间相互交横的时候,箍筋不易捆扎,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进行捆扎,梁柱市点处只能减少下放柱箍筋,以便消除安全隐患。
 
有的施工人员明知钢筋骨架整体人横后要捆扎往常点内的箍筋极其不易,于是直接用两根开口箍筋拼凑而成,但在整个节点区都用这种开口箍筋实质上已违反了相关的施工要求,如果在原位上捆扎钢筋(也就是先装好梁底模,在梁底模上绑好梁筋,后去安装侧模板),这种施工方式也会有不足之处:它只能先装好梁底模,而忽略了侧模板。
 
板的模板装不了,整个模板支撑系统就会失衡,模板也极可能出现各种倒塌现象;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一切钢筋都必须堆放在施工楼层上并进行二次运输,该模板体系较为开放,钢筋堆放或从上边搬运,都无法保证期安全性;支模和捆扎钢筋需要交叉进行,这对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都很不利,不仅容易出现各种窝工现象,施工人员的效率也会降低。 
 
  2.2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如今的建筑中,柱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通常都在 C45 或C60+,而现实的工程中楼盖最适宜用的混凝土强度往往是C20-C35。柱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比梁板更高。这两者的设计强度之间的差距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比,楼层越高,强度也会越大。
 
现浇框架时,容易发生“夹渣烂根”的情况,根部混凝土也会开始漏浆。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柱模是被直放在楼地板上,而事先又未对楼板找好平层或是增设标准框来浇出底面,留清扫口更不用说了。在层段大于 5m 的情况下,中段没留出浇筑口,可从顶部直接进料。自由落差超过 3m 时,受钢筋的限制,粗细料可实现分离,另外由于底部板不平整,缝隙未堵好,水泥浆很可能趁机流失。 
 
  3. 建筑钢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在施工中主要控制两个环节,下料和接头控制。 
 
  3.1.1 下料 
 
  钢筋在下料之前,必须先放出大样,并依据大样下料,下料应注意两个问题: 
 
  (1)不要把长的钢筋料下短了,因为这样会增加钢筋的接头数量,而直接影响钢筋的受力性能; 
 
  (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一次成型,在钢筋的同一部位反复加工易造成钢筋的疲劳破坏。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3.1.2 接头控制 
 
  钢筋连接主要靠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机械连接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接头,如筒冷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等。 相对而言,焊接质量的可控性要差很多,但其十分重要。超静定结构如果超出了其自身的荷载能力时,就会使得多余的杆件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将部分能量吸收掉,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降低了地震发生造成的破坏程度。由于超静定的结构次数比较多,因此,其就能够将地震能量更好的消耗,同时,也使得建筑抗震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4]。 
 
  3.2混凝土质量控制 
 
  保证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外加剂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就成为框架结构工程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水灰比失控,计量不准确甚至不计量,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偷工减料,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过振、漏浆等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这些会直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环节: 
 
  (1)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应该根据施工的环境,如温度、湿度进行合理的计算。首先要准确调整水灰比,在现场施工时根据试验室的理论配合比,实测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准确计算用水量;水的计量采用电子装置自动计量,计量设备定期检查。其次要确定水泥浆的用量、砂率及坍落度。 
 
  (2)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5]。 
 
  4.结论 
 
  建筑框架结构施工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严格控制钢筋梁柱节点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袁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85-86. 
  [2]赵雅梅.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4,06:42-43. 
  [3]杨海旭,王维韬.强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30-335. 
  [4]张耀庭,马超,郭宗明,杜晓菊,刘昌芳.不同弯矩增大系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4(02):29-37. 
  [5]银庆国.探究高层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271-272.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建筑钢框架结构施工与连接技术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lilun/147079805527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