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理论
  3. 内容

砌体砌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砌体砌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摘要:砌体结构式采用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在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是困扰施工单位的重大问题,影响砌体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除砌体结构材料生产质量因素和设计因素外,施工质量的控制和预防是关键因素。因此,熟悉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分析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并采取措施,对施工材料及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砌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砌体,砌筑,质量通病

  一、石砌砌体

  (一)砌体垂直通缝

  1.现象:片石、卵石砌体上下各层石缝连通,尤其在墙角及接茬处更多见。

  2.危害:降低了砌体的整体性。

  3.原因分析:

  (1)片石、卵石砌体,多采用交错组砌方式。但因片石、卵石块体是不规则的,忽视了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砌缝未错开,尤其在墙角处未改变砌法。

  (2)施工间歇留茬不正确,未按规定留踏步形斜茬,而留马牙形直茬。

  4.防治方法:加强石块的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禁止砌出任何重缝。在墙角部位,应改为丁顺叠砌或丁顺组砌,使用的石材也要改变。可在片石、卵石中选取块体较大、体形较方整、长直的,加以适当加工修整,或改用条石、块石,使其适合丁顺叠砌或组砌的需要。

  (二)砌体里外两层皮

  1.现象:剖视截面,可发现砌体里外层互不连结,自成一体。这种石砌体承载能力差,稳定性不好,受到水平推力极易倾倒。此种现象在片石砌体中尤其多见。

  2.危害:砌体稳定性不好,极易坍塌。

  3.原因分析:

  (1)选料不当。片石体形过小,每皮石块压搭过少,未设拉结石,造成横截面上下重缝。

  (2)砌筑方法不正确.尤其采取过桥型、填心、双合面砌法.极易造成砌体里外两层皮。

  4.防治方法:

  (1)要注意大小块石料搭配使用,立缝要小,要用小块石堵塞空隙,避免只用大块石,而无小块石填空。禁止“四碰头”,即平面上四块石料形成一个十字缝。

  (2)每皮石料砌筑时要隔一定距离(1~1.5m)丁砌一块拉结石,拉结石的长度应满墙,且上下皮错开,形成梅花形(见图2-8-2)如墙过厚(40cm以上)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且其中一块长度应大于砌体厚的2/3。

  (3)要认真按照砌石操作规程操作。对于块石、料石,可采用丁顺组砌和顺叠组砌。对于片石则多采用交错组砌方式。

  (三)砌体粘结不牢

  1.现象:砌体中的石块和砌筑砂浆有明显分离现象。掀开石块有砂浆饱满度不够现象,石块问有瞎缝。敲击砌体时可听到空洞声。

  2.危害:砌体粘结不牢.造成砌体承载力不足.尤其是抗剪强度降低。

  3.原因分析:

  (1)砌体灰缝过大.砂浆收缩后与石料脱离开形成空鼓。

  (2)石料砌筑前末洒水。尤其是在高温干燥季节,造成砂浆过早失水。影响砌体的整体作用,降低砌体强度。

  (3)采用不适当的砌法。如采用铺石灌浆法,致使砂浆饱满度差;或砌体的一次砌筑高度控制不严。造成一次砌筑过高,造成灰缝变形,石缝错动。

  4.防治方法:

  (1)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灰浆饱满,石料上下错缝搭砌,控制砌缝宽和错缝长度。片石灰缝宽小于30mm,块石灰缝宽少于20mm,粗料石灰缝宽小于10mm。

  (2)砌石作业前适当洒水润湿;严格控制砌筑砂浆的稠度。

  (3)控制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卵石砌体每日砌筑不大于1m,并应大致找平;片石砌体每日砌筑不大于1.2m,料石砌体每天砌筑高度原则上也不宜超过一步架高。

  二、砌块、砖砌筑砌体

  (一)砌缝砂浆不饱满

  1.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瞎缝);砌筑清水墙采用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大于2c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2.危害:造成砌体的砌块间粘结不牢,砌块因砂浆不饱满而受力不匀,使墙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3.原因分析:

  (1)用推尺铺灰法砌筑。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2)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用了大缩口的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2~3cm,既减少了砂浆饱满度,又增加了勾缝工作量。

  (3)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4.防治方法: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

  (3)严禁用干砖砌墙。冬季施工时,初冬季节白天正温时,也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

  (二)清水墙面游丁走缝

  1.现象:清水墙面出现了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上下竖缝在留口后发生错位、搬家。

  2.危害:影响清水墙面的外观质量。

  3.原因分析:

  (1)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掌握不好,稍不注意产生游丁走缝。

  (2)开始砖墙摆砖时,未考虑开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造成口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产生上下错位。

  (3)里脚手架砌外清水墙,需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墙缝不太方便.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游丁走缝。

  4.防治方法:

  (1)事先对到场砖尺寸实测,确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应进行统一摆底层砖。

  (2)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砌筑中,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

  (3)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引测。当砌至一定高度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砌体砌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lilun/149034430229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