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结构总结
  3. 内容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 资料大小:14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06-21 15:00
  • 发布作者:西瓜头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近几年商品住宅楼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作为住宅楼的主要承重结构形式的砌体结构——砖砌体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特别是墙体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砌体裂缝的产生导致墙体渗漏,有的危及结构安全,从外观上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可见预防砌体裂缝的产生及正确处理修补裂缝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下面谈一下砌体裂缝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虽然已广泛应用,但材料脆性大,抗剪强度差。在很多不利条件下,墙体都比较容易出现裂缝。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由于地质勘探不利,没有搞清地基土层情况,很容易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房屋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大时,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缝;房屋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时,其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缝。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当房屋一端地基较弱,建筑物一端较高或荷载较大时,造成一端沉降大而出现斜裂缝;当房屋出现正八字缝和倒八字缝时,若房屋的刚度较弱, 随着沉降的加剧,会在八字缝的中间出现一些竖向裂缝,一般是由砌体内的主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引起的。    2、温度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类裂缝比较容易出现在墙体与其它构件接触的地方,比如,墙体与圈梁的交接处。这是因为,由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有相当大的差别,在相同温差下,混凝土的伸缩要比砖砌体大1 倍左右。所以当温度变化较大时,容易产生裂缝。除了以上情况之外,局部荷载过大、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等也可能引起墙体的裂缝产生。    3 预防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措施从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不难看出,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就会控制裂缝的产生,目前普遍采用的预防措施有:(1)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可按规范规定的房屋长度设伸缩缝,同时综合考虑房屋的使用功能,布置施工顺序,同时应避免楼盖错位,一般情况下,宜在房屋平立面变化处设伸缩缝,缝宽为30㎜,缝中填沥青麻丝;(2)构造柱除了按抗震要求设置外,在女儿墙上适当设置构造柱,一般根据开间设置,间距一般不超过2M;(3)砌体在墙体转角、交叉与构造柱相连处,墙体筋沿墙体之高度间距1000㎜设加强筋两根,同时还要考虑到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形方面考虑, 确定砌体材料砂浆标号。一般外墙体特别是两端宜用370㎜厚砌体且砂浆标号不小于M5.0;(4)构造柱之间,女儿墙顶部加钢筋混凝土卧梁压顶,使之与砌体混凝土浇筑连接成一个整体,砌体被包在上下有梁、两侧有柱的局部范围内;(5)建筑物的顶层,斜屋面底可采用设置圈梁以抵抗一部分温度变化引起的推力;(6)设沉降缝可按规范要求在适当部位将房屋分成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把基础和墙同时分开,它一般设在平面转折部位、高度差异之处,地基土压缩性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4 墙体裂缝的处理方法当产生墙体裂缝时,一般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固补强法:一般是由于墙体裂缝之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墙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用于砖柱或小墙肢, 把角钢锚固在砖柱的两侧,把原有的水泥砂浆面层剔凿,重新抹上一遍,使角钢与砖柱形成一个整体;   (2)钢筋网修补法:对于墙体中较多裂缝,但不影响墙体的刚度,可以先在墙体裂缝处用钢钉镶上钢丝网, 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涂抹、找平;   (3)填充材料法:对于一些裂缝,经过几个冬夏季交换,裂缝的宽度不再变化,可采用环氧树脂与水泥砂浆,用一定的比例配成水泥砂浆胶,堵在裂缝处,然后再用水泥砂浆加107胶抹裂缝表面与原面层找平;   (4)新旧墙体连接时,沿新旧墙体两侧沿高度每隔五皮砖剔凿一道长1000㎜、深3㎜的灰逢,埋入2 Φ 6 的钢筋,钢筋的端部加直钩,直钩伸入砖墙竖缝中,然后,用1:2膨胀水泥砂浆灌缝,灌缝前应将新旧墙体裂缝处用水湿润,再用水泥砂浆将缝修补平整,并按时浇水养护;采取以上措施处理后,实践证明墙体裂缝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日常工程施工中,杜绝墙体裂缝的困难很大,有时即使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也很难保证砌体不出现裂缝,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主管部门齐抓共管,从结构、材料、施工等环节入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计、施工,一旦裂缝出现,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原则,确保处理工作的安全实施。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大致类型及原因   作为城市建设建造量最大的结构形式,砌体结构历来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其造价低廉、取材方便、技术简单、施工简便,一直倍受业主的青睐。但是,砌体结构作为一种离散体构成的结构形式,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如脆性大、抗震性能明显不足、结构变形能力差等弱点。特别是出现裂缝后,墙体的整体抗力性能明显下降,从而形成工程隐患。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随着国家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质量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砌体结构的开裂越来越引起工程界的重视。  一、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削弱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及抗震性能,同时也给使用者在观感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裂缝的产生,也出现了许多次生影响,如墙体渗漏、住户失密、保温性差等。导致砌体结构出现裂缝的因素很多,如地基沉降、温度变化、砌体材料干缩、材料不合格及施工质量未符要求等,相关资料反映这类裂缝约占砌体结构裂缝的85%以上。工程中常见的裂缝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缩裂缝,三是由温度和材料干缩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称“温度干缩裂缝”。  1、温度裂缝  (1)热胀冷 缩是物质的固有特性,因温差影响而出现不均匀的伸缩也会使砌体结构产生裂缝。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钢筋混凝土面板及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而产生的裂缝。由于屋面直接受日光照射,屋面温度远高于墙体温度;而钢筋砼层面板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的2倍左右,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  (2)、砖砌体本身均匀伸缩产生的裂缝。砖砌体的膨胀和收缩与砌体工作的条件有关,一般埋在土下的砌体,如地基比较恒定,而外露部分,如上部结构,温差变化较大,膨胀和收缩量大些,这样就形成砌体内部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在砌体截面较弱、应力集中较大的部位将会被拉裂和剪裂而形成裂缝。这种裂缝的位置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情况有关,裂缝的严重程度与施工季节有关,裂缝的宽度与气温成正比。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2、干缩裂缝  任何材料都有干缩湿胀的物理现象。干缩湿胀的这种特性,不同的材料由于材质和内 在的构造不同,干湿变形值是不一样的。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大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一般小型砌块的质量密度较小,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值相对较大。当墙体的面积较大,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干燥,出现了收缩变形。其产生的收缩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砌体就会拉裂,墙体形成一道或多道竖向贯通裂缝。若在强度低、干燥收缩值大、龄期不足,或含水量大的小型砌块墙上,这种裂缝更为严重。  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  3、 温度干缩裂缝  多数情况下, 温度和干缩裂缝可能由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在建筑物上仍能呈现出是温度或干缩为主的裂缝特征。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而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如空腔墙内外叶墙由于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二、现行规范抗裂措施  规范引入的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是基于防裂概念的“防”、“放”、“抗”的原则。  “防”,即以适当的屋面构造处理,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减小屋盖与墙体的变形,效果最佳。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保证屋面保温层的性能,采用低含水或憎水保温材料,防止屋面渗漏,南方则加设屋面隔热及通风层;外表浅色处理,外墙、屋盖刷白色,可使其内表面降温,隔热指标可显著提高;严格控制块体材料的上墙含水率。  “放”,即采用适当措施,允许屋面或墙体在一定程度上自由伸缩,如屋面设置伸缩缝、滑动层,墙体设置控制缝等,都能有效地降低温度或干缩变形应力。  “抗”,即通过构造措施,如设置圈梁、构造柱、芯柱、提高砌体强度,加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裂能力,以减小墙体变形、减少裂缝,这是砌体房屋普遍采用的抗裂构造措施。  但如上所述措施的效果如何,以及何种方法对已开裂墙体的修补最有效?下面列出我国最近的研究成果[4],供参考:1)提高砌体材料强度等级不是最有效的防裂措施;2)芯柱或构造柱加圈 梁能加强整体性,提高抗裂能力;3)在关键部位和易裂部位,或已开裂部位可采取下列有效措施:采用耐碱的玻璃纤维砂浆能提高墙体的抗裂能力2倍,玻璃丝网格布砂浆加芯柱可使墙片的抗裂能力提高3倍,玻璃网格布砂浆抹面的砌块墙的初裂荷载可提高1倍,开洞墙片设芯柱和钢筋混凝土带形成的封闭框架式的墙体的抗裂能力可提高33%~100%,增加芯柱对门窗洞口的墙体抗裂最有效,增加芯柱的墙片温度应力降低21%,而采用玻璃网布砂浆使墙片温度应力减小18%;4)使用高弹涂料也能有效保护已开裂的墙体不受外界侵蚀。  三、砌体结构开裂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加固方法  结构开裂的预防措施  砌体结构由于自身的特点,一旦出现了裂缝,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的。有的即便进行了加固,也 不能完全恢复其本来面貌。因此砌体结构的裂缝问题,应着眼于预防,把症害消灭在发生之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  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1)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当采用现浇砼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控 制缝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5)非地震地区,在房屋顶层宜设钢筋混凝土圈梁。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不宜露在室外。若不设圈梁,可在屋盖四周檐口下的砌体内,配置适当转角钢筋。  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开裂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  (1)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控制砌墙时材料的含水量(先让材料干缩后砌墙)。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累加出现大裂缝。  (2)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粱柱的构造措施。如墙体长度超过5m,可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超过3m(≤120厚墙)或4m(≥180厚墙)时,须在墙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或设置伸缩缝。  (3)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不足28d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如混凝土制品,有资料反映,如果以90d的干燥收缩值为基准,28d的只完成收缩的80%左右。而且这类砌块,28d前含水率大,物理化学变形不稳定,干燥收缩值大,特别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出厂含水率有时高达60%以上。  (4)正确掌握各种砌块使用时的含水率。《规范》规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蒸压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分别控制为5%~8%和15%、20%以内。因而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现场堆放等均要防止被水浸湿,雨季还应做好对砌块和砌体的遮盖。施工时,一般提前1~2d洒水稍作湿润。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mm~10m m为宜。  (5)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对砌体结构本身采取以下构造措施:  ①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设置位置: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  ②设置灰缝钢筋。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大于600mm;  ③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配筋带宜设置在楼盖处和屋盖处、体的顶部、台的下部,其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结构开裂加固补强  砖砌体结构一旦出现了裂缝,应首先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引起裂缝的因素。针对裂缝发生的原因、部位、严重程度,对裂缝进行加固与修复。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压力灌浆补缝法。此法是由灰浆泵把水玻璃胶泥或掺有其他胶结材料的水泥砂浆,水泥浆灌入裂缝内,把砌体重新胶结成为整体。  (2)局部锚固法。此法沿裂缝走向,每隔一定的距离,埋入水平钢筋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块或加设拉条,象缝衣服一样,把裂成两块的砖墙重新结合在一起,或拆掉一段重砌。  (3)外包加固法。对裂缝较多又不规则,象“十”字形、“X”形交叉裂缝的砖砌体,更适宜此法。  (4)整体加固法。前面所说的三种加固方法,一般只能加固建筑物的某个局部位置,对加强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收效不大。尤其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的砌体结构房屋来说,根本没有采用抗震措施或抗震标准偏低,对这类建筑的裂缝加固处理,我们应该做到一步到位,即在修补其裂缝的同时,还要保证或提高房屋的整体刚度。整体加固法包括钢拉杆加固法和钢腰箍及拉杆加固法,前者指在每层楼板或屋盖下面纵横墙交接处设置钢拉杆,将外墙与整个建筑物拉在一起;后者指在前者的基础上,外墙增加钢腰箍。  砌体裂缝是建筑物的一种常见病害,必须从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认真对待,才能有效地预防砌体结构开裂,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场所。对已存在裂缝的砌体结构房屋必须做好调查工作,及时采取有效加固处理措施。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http://m.civilcn.com/jiegou/jgzj/137179805950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