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考试心得
  3. 内容

安全管理辅导:人员安全管理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构成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4类(即事故的4M构成要素):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由于管理较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发生接触时就会发生工伤事故。工伤事故都与人有关,如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纠正,即使其它三方面工作得再好,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机床安全性能很好,但工人戴手套操作旋转物件,手被卷入而出工伤;女工不戴女工帽头发被绞而出工伤事故等等。
  在各种事故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如传动部分没有罩壳,电气插头塑料壳已损坏,临时线有裸露接头等。也常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操作车床戴手套,冲床加工中手入模区内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发生交叉就是事故的触发点。例如,人违反交通规则横过马路(不安全行为),汽车制动系统失灵或路面太滑(物的不安全状态),当人横过马路的不安全行为和车或路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点相遇(交叉)时,就会发生车祸事故。
  伤害事故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结果,是人的行动轨迹和物(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物料等)的运动轨迹在时空中发生非正常接触而引起的。因此,从事故发生的过程来看,要想不发生事故,根本的措施只能是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使人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必要且充分条件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发生交叉,并产生了超过人体承受能力的非正常能量转移。所以,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事故发生之前一定存在危险行为或危险因素,原则上讲,只要人们认识并制止了危险行为的发生或控制了危险因素向事故转化的条件,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要完全消除物质系统的潜在危险是不可能的,而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又非常之多。并且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往往又是相互关联的,很多不安全状态(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会引起或扩大不安全状态。此外,任何事故发生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人与物的状态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事故的形成和发展是时间的函数。所以,加强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安全管理好,可能使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减少,反之,则会使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增加;安全管理不好,有时甚至会成为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企业为了防止工伤事故,制定各项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其基本目的就是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然而,就设备来说,使其符合安全要求还是可以办到的,但对操作者来说就很难做到事事、处处保持行为正确,因为影响人安全性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心理、社会等等。所以由违章和不慎造成的事故是大量存在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事故的“桥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不善搭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因素是相互牵连的,就像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其中的一条边变化,另外三条边也就跟着变化。决定另外三条边的就是人的因素。因为管理规程是人制定、修改、补充的,也是由人执行、监督的;设备是人按规章购置、安装、操作、维修的;企业作业场所的环境也是由人安排的,这就不难看出,一个企业出不出工伤事故,人的因素是起决定的作用。所以,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对于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员安全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人员安全管理的任务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而做的有意的行为或错误的行为;二是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所做的无意行为。前者如使机器超速运行、未经许可或未发出警告就开动机器、使用有缺陷的机器、私自拆除安全装置或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未夹紧工件或刀具而启动机床、装卸或放置工夹量具不当、没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人处于不适当的工作位置或接近危险部位、在机器运转中进行维修和调整或清扫等作业。后者如误操作、误动作;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忘记关闭设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错误等。引起行为失误的原因有物缺陷、人方面缺陷、作业不合理和管理缺陷等。
  要预防事故就要减少不安全环境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员的安全性。提高人员安全性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选拔和配置、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人的行为等(如图所示)。
  选拔和配置主要通过职务分析、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选拔测试等方法保证人的特性与所从事职业或工种更加匹配,减少事故倾向者,从而减少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提高人员安全素质的主要方法是宣传、教育、培训,包括对新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等。规范人的行为主要是利用各种控制力来实现,如激励措施、纪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等。
  对人员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提高人员安全性的途径选拔与配置提高安全素质利用各种作用力规范人行为
  职务分析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选拔测试宣传、教育、培训心理调试激励措施纪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
  把好选人关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新选人员应保证符合岗位安全特性的要求,尤其对于比较危险的作业、特种作业岗位,必须严格按有关安全规程要求选拔作业人员;二是在职人员的动态考核,对于那些由于生理、心理等变化不再胜任本岗位操作的人员应及时给予调整。此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有:安全素质分析法、职务分析法、职业适应性测试法等。  
  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这是预防工伤事故的根本,主要技术方法有:宣传、教育、培训、训练、安全活动等。
  有关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如安全活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劳动组织制度等。  
  对人员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
  人员工伤事故大多数发生在作业过程,因此应加强对人员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监督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要预防事故就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因人的行为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所以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是整个人员安全管理中的难点。主要技术方法有:心理调适法、激励措施、纪律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控制法、行为抽样法等。
  2.现场作业方法合理性的监督
  现场作业方法不合理就容易导致事故,尤其对于危险作业,必须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程序作业,如动火管理、设备维修管理等。主要技术方法:现场观察法、类比法、功能程序分析法、“六何”分析法等。
  3.人员操作动作的合理性监督
  合理的操作动作应做到安全、经济、高效。主要技术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动素分析法、人机分析法、模拟分析法等。  
  人员安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主要是人员安全台账的建设与管理,如人员的安全心理特征类型、生理状况、身体检查记录、作业工种、违章记录、安全考核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主要技术方法有:手工安全台账建档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法等。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安全管理辅导:人员安全管理
http://m.civilcn.com/kaoshi/aqs/ksxd/138476718123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