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城问题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与内城地区工业基础缩减相联系的经济衰退及其对就业的影响;自然环境恶化,服务设施和住宅内设施缺乏;以城市贫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衰败;社区和种族争端。前述各种城市社会问题及若干住宅问题都可以包容在内城问题之中,之所以称为内城问题,是因为城市问题最集中表现在内城区。这里对所有涉及上述问题的内城问题作一简单的归纳。
战后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迅速增加,引发了城市工业、人口、商业大规模郊区化。中产阶级向郊区迁移,以私人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往来于市中心办公地点与市郊的住宅之间,导致了早上上班时间,汽车由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造成内城交通极度阻塞,人车争路等混乱局面。市区内的房屋,本来已经是年久失修、设备陈旧,中产阶级迁出市区之后,补充进入市区内的往往是负担不起私人汽车而又在城内上班的贫民和少数民族,内城渐渐变成贫民窟和受人歧视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由于贫困,无力维修房屋,使已陈旧的房屋进一步破落,环境卫生也进一步恶化。至于由内城税收维持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公园、医疗设施等,也因区内的地方政府收入少、支出多,只能因陋就简,服务质量低劣,造成学童缺少良好的教育机会,健康不良和容易误入歧途等问题。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于是便不得不继续留在内城贫民窟内,一代一代地住下去。在西方,这叫做空间陷阱,陷入内城的贫民便好像坠入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和脱离内城的范围。因此,西方城市的内城问题愈来愈严重,好象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爆炸只是迟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