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求层次理论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动机与个性》中提出了“需求层次”学说:
1)需求金字塔构成模型
2)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 规划设计要求
2-1 方便
利用规划手段,使设施配置和空间布局在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生理承受范围之内。
1)配建要求:居住(小)区中与人口规模对应,并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时投入使用的服务设施的多少。配建水平通常以千人指标计算。
2)千人指标
千人总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千人分类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千人(分项)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2-2 舒适
在满足“方便”的条件下,功能适宜、设计合理、绿化良好、施工精良,从而使使用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舒适感。
1)居住密度:单位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度等指标表示。
2)人均用地:总用地/总人口
3)人均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总人口
4)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与设施标准
2-3 卫生
通过有效防治,保证室外绿地与活动场地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良好。
2-4 安全
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的考虑,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犯罪何保证人身安全。
2-5 美观
3 设计总体原则
3-1 社区发展原则
1)适宜居住
2)识别与归属
3-2 生态优化原则
采取积极的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利用环境条件和先进的技术,营造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方便生活的生态型住宅区。
3-3 共享社区原则
1)共享设施
2)共享服务
3)共享环境
4)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