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考试心得
  3. 内容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只有对城镇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提出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建立正确的规划目标,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选择符合实际的空间模式。

  基础条件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是分析该区域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变迁。研究城镇体系历史上发展演变的规律,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和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这项工作要避免陷入个别城市城址变迁的繁琐考证,防止重古代轻近代的倾向。

  2.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

  目的是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状况、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泛的内容。具体到特定区域不必面面俱到,应抓住要害,重点深入。

  区域条件评价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具体地说,我们不能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或对有利因素片面夸大,对限制因素轻描淡写。并且还要认识到,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能源开发是带动地区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因素,但随着资源耗竭,在农业平原上一面是矸石山的隆起,一面是肥沃耕地和稠密村庄的塌陷、搬迁、积水,优势将向劣势转化。为了扭转劣势,人们又要从中寻找新的积极因素,建立新的平衡。泰安临近省会济南,长期以来难以和济南竞争获取投资,当地众口一词认为是泰安发展的不利区位因素。如果看到随着济南规模膨胀,今后进入离心扩散阶段时,泰安处在最佳扩散半径范围内的最佳区位,这时就成了优势。只有持辩证的观点,才会理解区域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要有一定的时序和阶段。

  3.城镇体系发展的经济基础

  城镇体系发展的经济基础论证一般要求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找出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分析、方案比较,指出主要部门发展的方向,最后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城镇。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区域经济结构现状特点及演变趋势;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城镇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作深度停留在罗列各部门发展的计划指标和一般化的泛泛而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该区域原先有较好的区域规划或国土规划的工作基础,这一部分的工作量可能大大节省,但这项工作绝对不可缺漏。另一方面,要求城镇体系规划对各经济部门发展的分析达到象国土规划中各部门规划的深度也是不现实的。城镇体系规划应尽可能利用各部门规划中的合理部分,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重点是把部门规划的设想落实到城镇上面。

  在经济条件分析中,有两种倾向需要避免。一种是资源丰富,国家投资较多的地方,要避免头脑过热,不顾客观条件和需要,规划新建项目过多、过大。另一种在国家投资少、项目少的地方,当地领导都可能感到无所作为,规划者要避免迁就现状,多从合理发展的方向上,积极提供建议,供领导筹集资金和争取项目作参考。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http://m.civilcn.com/kaoshi/ghs/ksxd/23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