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考试心得
  3. 内容

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掌握重点汇总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3)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
  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评价专题的设置。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g.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h.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i.公众参与j.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
  (1)了解开发区污染源分析的基本原则及对区域污染源分析的主要因子应满足的要求;
  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规模、规划阶段、产业结构、行业构成等,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确定近、中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
  (2)了解开发区污染源估算方法概要。
  分为类比分析法;调查核实法;排放系数法;对规划中已明确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开发区,可以根据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估算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应主要依据开发区规划的人口规模、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并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活垃圾增长影响的基础上确定。
  (3)熟悉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
  开发区能源结构及其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集中供热(汽)厂的位置、规模、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预测与分析。工艺尾气排放方式、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控制措施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区内污染物排放对区内、外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区外主要污染源对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4)熟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应包括开发区水资源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尾水回用以及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应包含不同的排水规模、不同的处理深度、不同的排污口位置和排放方式。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选择简易(快速)水质评价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5)了解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识别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通,评价包气带的防护特性。
  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限制性(防护)措施。
  (6)熟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分析主要内容;
  预测可能的固体废物的类型,确定相应分类处理方式。开发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纳入所在区域的固体废物管理/处置体系的,应确保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如符合垃圾卫生填埋标准、符合有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标准等),并核实现有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可能提供的接纳能力和服务年限。否则,应提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建设方案,并确认其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于拟议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选址的合理性。
  (7)熟悉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
  根据开发区规划布局方案,按有关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和方法,拟定开发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8)熟悉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按照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到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的原则要求。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烟尘、粉尘、so2;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按五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cod、nh3、tn、tp等因子以及受纳水体最为敏感的特征因子;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的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对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二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9)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的情况,包括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生态退化状况包括植被破坏、土壤污染与土地退化等。分析评价开发区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功能及生态景观影响。应着重阐明区域开发造成的包括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影响性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能性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行途径等。
  对于预计的可能产生的显著不利影响,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
  (10)熟悉主要的环境保护对策;
  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当选址临近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重要和敏感的居住地,或周围环境中有重大污染源并对区域选址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开发区内各功能区除满足相互间的影响最小,并留有充足的空间防护距离外,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各产业间的合理连接,以及适应建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的布局条件来考虑开发区布局的调整;规模调整包括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的调整;在拟定规模的调整建议时应考虑开发区的最终规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如受区外重大污染源影响较大),在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中
  (11)熟悉主要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及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煤的集中转换以及煤的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考虑重点考虑污水集中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以及废水排放的优化布局和排放方式的选择。如在选择更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的同时,考虑增加土地处理系统、强化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固体废物影响的减缓措施重点是固体废物的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对于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功能显著影响的开发区规划,根据生态影响特征制定可行的生态建设方案。
  提出限制入区的工业项目类型清单。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掌握重点汇总
http://m.civilcn.com/kaoshi/hps/ksxd/138277894322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