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段共布置钻孔21个,并在其中4个钻孔内开展了钻孔声波测井实验,布置了3630m长度的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勘探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地层主要为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 )及其风化层,隧址区未见大的断裂构造,隧址区地质构造以节理裂隙为主。其中,隧道进、出洞口位置结构面较为发育。进洞口段主要结构面倾向W或SW,倾角较陡(65°~85°),与洞轴线大角度相交,对洞口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出洞口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的有三组,分别倾向NE、SE、NW,倾角也普遍较陡(52°~79°),主要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斜交,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和出口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结构面普遍较为平直,延伸长度最大未见超过6m,进洞口节理裂隙线密度最大10条/m,出口最大4条/m。隧址区内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微风化岩体属坚硬岩,其工程性质较好,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80MPa,是理想的建筑材料。覆盖层较厚,厚度3.2~69.7m,主要由残破积土构成。残破积土以粉质粘土为主,普遍表现出遇水软化的特征。隧址区不良地质作用规模较小,以地表局部崩塌和滑塌为主。特殊性岩土规模较小,局部花岗闪长岩经绿泥石饰变、风化等改造后形成膨胀岩、高液限软土。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 VI度,地震活动较弱。隧址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为季节性降雨及沟谷水;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覆盖层和全-强风化层中孔隙水为主;地下和地表水的水量均较贫乏,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总得说来,隧道洞身部分地质条件较好,洞口地质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