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道路工程
  3. 内容

隧道隧道洞身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案34p

  • 资料大小:83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05-10 10:44
  • 发布作者:菜花头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隧道位于四会市黄田镇沙塘坑,全长215米,起迄桩号为K48+360~K48+575,为双垮连拱式隧道。隧道区属于丘陵地貌,隧道横穿山丘,进出口段自然坡度较陡,坡角在35-400左右。隧道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山顶高程约95m,最大埋深约43 m。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纵断面线型为+1.53%和-1.6%的单人字坡,变坡点桩号为K48+460。隧道在斜坡下进洞,洞口地形右低左高,受自然坑影响,进洞后有一段偏压浅埋隧道段。隧道在沟谷中出洞,洞口地形中间低,两侧高。  1.2.2气象情况    隧址区年平均气温21.0-21.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12.20,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28.50。    隧址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832mm,每年4-9月为雨季,平均降雨量1377.7 mm,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且隧址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雨季有洪涝现象.    隧址区年平均风速1.7m/s,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西南风。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盛行在7~9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8m/s,破坏力极大,伴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1.2.3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中导坑实际开挖围岩级别及补钻地质资料,该隧道实际地质与设计地质存在较大差异,现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推断如下:    隧道进口段(K48+377~K48+428)长51m,为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为Ⅴ级,稳定性较差。    洞身K48+428~ K48+476段,长48米,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上部为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III-V级,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时有失稳现象。    隧道出口段(K48+476~K48+560)长84m,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为V级,稳定性较差。  1.2.4 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平常无地表水流,仅在降水后冲沟有短暂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降水量的多少所控制。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量不大,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地势高低的不同而变化。整个隧道施工不存在大规模突水问题,但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天然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隧道成为新的局部排泄基准,从而出现局部渗水和涌水现象,主要为雨季地表水沿局部宽大构造裂隙向隧道汇集,形成短时涌水现象。该区最高洪水位低于隧道进、出口高程,对隧道建设无影响。 隧道区地下水PH值为6.8,HCO3-含量为1.79mmol/l,侵蚀性CO2含量为7.12mg/l,SO42-含量为38.0mg/l,总硬度为52.56mg/l。经腐蚀性评价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经计算推测,本隧道最大涌水量为500m3/天。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隧道洞身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案34p
http://m.civilcn.com/luqiao/dlgc/136815387348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