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⑿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1.2工程概况 XX市XX地铁联络线土建工程,设计起讫里程DK5+242.000- DK10+690.000,线路起点位于XX厂站处,经XX西客站站、XX街站、XX大街站至XX站, 全长5.448km,共设5个车站。 1.2.1标段概述 XX地铁联络线土建第二合同段,主要项目包括XX西客站站(剩余部分)、XX西客站站-XX街站区间和XX街站。 XX西客站站:主体已实施,剩余轨顶风道、中隔墙和站台板等部分二次结构。 XX西客站站-XX街站区间:区间右线起讫里程右DK7+094.275- 右DK7+595.405,全长501.130m;左线起讫里程左DK7+094.275- 左DK7+595.405,全长511.371m(长链10.241m);该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在DK7+433.000处设置施工竖井和横通道一座。 XX街站:车站为地下三层三跨岛式框架结构,车站主体长153米,宽19.3米,高18.96米,顶板覆土约3.7米。附属部分由出入口通道、出入口地面厅、风道、风亭组成。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附属结构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1.2.2周边环境状况 1.2.2.1周边建筑 XX西客站站已实施。 XX西客站站区间-XX街站区间从XX西客站站起,暗挖至XX街站。地面现状为废弃农业大棚及农田,将近XX街站处为XX小区及规划居住用地。 XX街站位于XX街与XX南路交叉口,车站主体大致呈南北向垂直于XX街。站址北侧为已建的XX小区的几栋高层住宅,南侧为规划住宅用地。 1.2.2.2交通状况 XX街站位于XX小区南侧、沿车站主体方向有一条现状道路,但没有规划红线。XX小区已经施工完毕, 交通繁忙。 1.2.3地质状况 1.2.3.1工程地质 根据XX区域地质资料,XX地区主要发育的前第四系地层中基底构造形迹,表现为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和一北东向具有微褶皱变形的隐伏隆起。区内断裂都是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断裂,是古老断裂,进入新生代以来又有继承性活动,未发现新生断裂。 XX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地处松花江中游,其余为广阔松嫩平原,平原波状起伏,河谷地貌发育、阶地清晰,漫滩开阔。XX地区地势东南高,地面标高为 180-200m,北西低,标高 114-120m,地势总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东南部呈岗阜状起伏,西北部地形比较平坦。 根据钻探揭示及对地层成因、年代的分析,本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地层组成,按照地层时代由新至老顺序分别为: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杂填土,分布在表层,厚薄不均、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2al )、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冲积地层(Q33al )、中更新统上荒山组湖积地层(Q22l)、下荒山组冲积地层(Q2lal )、下更 新统东深井组冰水堆积地层(Q12fgl)。在东深井组地层之下为白垩系嫩江组泥岩(K1n)。 1.2.3.2水文地质 本工程沿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中更新统与下更新统砂砾石层孔隙承压转无压含水岩组,含水岩组由中更新统下荒山组中、粗砂和下更新统东深井组粗砂层组成。 该工程沿线地下水参与降水-下渗-蒸发的垂直水循环运动,但由于该场地含水层顶板为弱透水层粉质黏土、厚度较大,地下水含水层补给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各含水岩组渗透性强,径流条件好,相互间水力联系密切。该场地地下水受当地气象因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影响较弱。 沿线地下水也与松花江有一定水力联系,但由于径流路径远,联系较弱。中部XX沟、XX沟主要为地表水形成的冲沟(也是区域内工业、民用排水通道),XX沟、XX沟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蒸发及区域内排水影响较大,与地下水联系较弱。 该场区东南部岗阜状平原地下水位主要与周边人工开采有密切关系,周边企业生产及生活、农用灌溉和养鱼池蓄水主要使用本区地下水,形成不均匀的降落漏斗,在该场地形成局部特殊流向,场区附近没有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污染源。 沿线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 12.60-55.36m之间,绝对标高为108.35m-116.26m。XX客站站-XX站区间地下水埋藏较深,地铁车站及隧道埋深范围内不涉及地下水影响,对地下施工不会产生影响。 起点-XX客站站区间隧道底板埋深接近下水位或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视情况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 临近XX沟附近、XX街、XX街下穿XX院段、XX大街站等地段的在勘察过程中发现上层滞水,基坑开挖时需要采取降水措施。 沿线地表水为XX沟与XX沟,两条河沟为XX市西南区域主要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的主要通道,施工过程注意防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