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在西方,美的本质表现为唯物(主观论)和唯心(客观论)的相互否定,轮流“坐庄”。例如柏拉图认为美在理式,是唯心主意;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属于唯物主义。在近代,英国经验主义中,夏夫兹伯认为人的内在感观使人感受到了美,是唯心主义;柏克认为美在于物体的感性性质,是唯物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中,康德从审美判断来界定美,是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则把美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客观唯心主义。 在我国,对美的探索开展比较晚,20世纪后才有系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代表人物朱光潜认为:美即距离即直觉即内模仿即移情。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讨论美的本质问题,出现四种观点:主观派、客观派、社会派和主客观统一派。例如主观派的代表人物高尔泰认为:美,只要人感觉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觉到,它就不存在;社会派的代表人物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的,但是这种客观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其社会属性。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主要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主流是搁置美的本质问题,另一个方向是丰富、细化自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