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 本细则突出了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特点 1. 本细则侧重工艺标准、工艺流程,坚持以工艺标准保证质量标准,以克服过去常见质量通病为主线,在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对现行标准中已有详细规定和要求的内容不再重复描述,因此,在本细则中未提及的或简化的施工程序和要求,均应按现行规范执行。 2. 路基工程施工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与桥梁和隧道等工程密切配合,正确选用施工方法,满足设计要求。如需变更,应按公司《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3. 路基中涉及混凝土、砂浆、改良土、级配碎石等搅拌工艺的,要积极采用集中场(厂)拌方式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尤其城市内的工程,必须采用(铁道部2007年7月5日转发国家六部委商改发[2007]205号文中规定)。 (二) 路基工程要严格管理、精心施工 1. 全线路基施工中,各单位必须坚持“试验段先行、样板引路、以点带面、一次达标、全面创优”的质量管理思路,确保路基工程质量达到设计目标值。 2. 路基施工中应充分考虑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管线、综合接地、声屏障等工程项目的施工或预留,减少二次凿孔(槽、洞)现象,保证路基工程一次达标。 3.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的种类较多,均必须满足设计刚度和沉降的要求,每项工程均应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和《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验收。 (三) 路基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推广“四新成果” 1. 路基工程施工应实行机械化施工,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和新测试方法。 2. 路基工程填料作为结构物材料,应优先采用集中拌制和机械运输供应方式。 3. 路基工程施工中应推广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测试设备。 (四) 路基施工应符合国家及铁道部法规和标准 1. 爆破器材以及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及规定。 2. 路基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法规。 3. 本施工细则未涉及到的内容应执行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本细则中涉及的术语和符号按铁道部规范和标准中的含义执行。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上轨道型式主要采用无砟轨道,个别地段采用有碴轨道。地基处理以CFG桩基为主,其它型式为辅。 由于本线区段长,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地基处理、路基类型、过渡段和支挡建筑工程繁多,主要情况为: (一) 路基工程 1. 路基工程类型:全线经过的地区路基工程主要有浸水路基(滨河桥头、行洪滞洪区、水塘)、软土和松软土(液化)地段路基、黄土路基、岩溶路基、下蜀黏土路堑、路堤坡面防护、路堑坡面防护、挡土墙、地下水路堑等工程。 2. 挡土墙工程:挡土墙主要分布在车站内、以及池河至丹阳段丘陵及陇岗地区,一般为回收路堤坡脚设置路堑或路堤挡土墙。挡土墙采用扶壁式、悬臂式、重力式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3. 过渡段工程: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和半填半挖路基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等连接处也设置过渡段。 4. 排水系统:侧沟、天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均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砌筑。基床换填地段的纵向排水盲沟及地下水路堑地段的排水盲沟,把水排到路堑地段以外的排水沟内。路基线间集水井、电缆槽、手孔、过轨电缆井等应与路基排水沟槽相连通,确保及时把水排出。排水沟的出口应将水引排至路基以外,防止冲刷路基。 5. 通信设施:路基两侧路肩上设置预制钢筋混凝土通信和信号电缆槽(每侧两槽),电缆槽位于接触网立柱外侧,并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电缆过轨钢管,钢管与电缆槽的连接处设置手孔。电力电缆槽设于路堤坡脚、侧沟平台。接触网立柱位于电缆槽内侧,声屏障基础设置于路肩宽度范围以外。 (二) 特殊路基的处理 1. 水塘路堤、水塘路堑、河流两侧桥头和行洪滞洪区浸水路堤全线零星分布。水塘路堤一般采用围堰抽水疏干后清淤,然后进行路堤填筑,塘埂标高以下填筑渗水土;当清除淤泥困难时,采用抛填片石挤淤,路堤边坡采用干砌片石防护;水塘路堑于堑顶外设置挡水埝,堑坡加强防护,个别工点堑坡设支撑渗沟,以确保堑坡稳定。桥头、行滞洪区浸水路堤根据水文资料确定防护高程和护道,防护高程以下填渗水土,根据边滩流速的不同,边坡防护采用种植紫穗槐并喷播植草、浆砌片石骨架护坡、干砌片石或浆砌片石护坡等防护措施。 2. 软土和松软土地段路基。京徐段主要分布在北京至济南段冲洪积平原区;济南至徐州段零星分布在济南站、曲阜站前后以及DK575~DK578段;徐沪段主要分布在徐州至池河段河流两岸一级阶地上;池河至滁州段丘间谷地零星分布;滁州至南京主要分布在长江及支流一级阶地,封闭和半封闭的丘间谷地,长江高阶地的坳谷中;南京至丹阳段软土主要分布在长江及支流一级阶地,封闭、半封闭的丘间谷地、长江高阶地的坳谷中;上海虹桥段软土连续分布。天然地基经稳定和沉降检算不能满足线路技术条件时采用适宜的措施加固处理。主要工程措施有换填或翻挖分层压实、片石挤淤、冲击碾压、强夯、强夯置换、水泥搅拌桩、CFG桩、旋喷桩、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等,必要时结合堆载预压处理。 3. 黄土路基分布在济南至界首段,应加强排水设施和边坡防护,根据黄土地基厚度及湿陷性采用换填改良土、冲击碾压或重锤夯实、强夯、灰土挤密桩等加固处理,同时作好陷穴处理。 4. 岩溶路基主要分布在济南至镇江丘陵区,受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运动的影响,局部灰岩岩溶较发育。路堤地段路基宜根据岩溶发育、溶洞充填情况、地下水及地质构造对岩溶的影响,采用注浆处理。路堑地段采取探钻结合的原则,在开挖至路基面时进行物探探测及钻孔验证,对岩溶发育地段采用注浆处理。 5. 下蜀黏土路堑主要分布在栏杆至池河黄淮冲积平原及高阶地、滁州至丹阳长江高阶地。根据路堑边坡高度的不同,采用立体植被网内喷播植草防护、浆砌片石拱形截水骨架或混凝土空心砖内客土植草护坡等措施;当堑坡高大于6 m时,分级设平台;当边坡较高时,在路堑下部设矮挡墙。 6. 地下水路堑根据地下水发育程度、埋置深度、地层情况以及渗透性,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基床范围内地下水发育时,侧沟底部或侧沟平台下设纵向盲沟或透水管以加强防、排水措施。地层为土质时,应根据地下水情况宜设边坡支撑渗沟。如基底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基底挖除换填或注浆处理,如仍无法满足路基变形要求时,采用封闭式钢筋混凝土“U”型槽。 (三) 坡面防护 1. 路堤坡面防护分布在全线。根据路堤高度、填料性质等采用边坡斜铺三维立体网植草、种紫穗槐并喷播植草、带截水槽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混凝土空心砖内植草防护、边坡平铺土工格栅等防护。 2. 路堑坡面防护主要分布在济南至徐州丘陵区、定远至滁州境内剥蚀丘陵及宁镇丘陵地段。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边坡高度、岩层风化程度等,采用浆砌片石护墙、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混凝土框架锚杆、喷播植草等防护形式,在侧沟平台或边坡平台设置绿化槽,种植低矮乔灌木或爬山虎等爬滕植物进行绿化。对于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地形较陡或岩层顺层地段采用路堑挡土墙、锚固桩或预应力锚索桩加固。 (四) 路基填料 1. 路堤 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细粒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C组(不含细粒土、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块石土)填料或改良细粒土填筑。 对于填土高度小于基床厚度(无砟2.7m、有碴3.0m)的低路堤,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底层范围的土质和压实标准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 路堑基床 不易风化的硬质岩路堑基床,将路基面作成横向两侧4%的排水坡,对凹凸不平处用混凝土填平,有碴轨道路基时换填0.2m厚级配碎石。强风化硬质岩、软质岩、一般土质 (含全风化岩层)、下蜀黏土路堑,基床表层(无砟0.4m厚,有碴0.7m)厚换填级配碎石。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土质和压实标准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 过渡段路基填料 过渡段范围的基床表层采用掺3%~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基床表层以下按照设计进行填筑,采用掺3%~5%水泥的级配碎石或其他合格填料填筑。 (五) 路基沉降控制标准(设计文件要求) 1. 有碴轨道地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0m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0mm/年,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0mm。 2. 无砟轨道路基在铺设轨道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大于15mm。 3. 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