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项目区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项目范围内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世Q4eol、Q3al+1,表层为风积砂,下部为撒拉乌苏组细砂、亚粘土;②21为细砂:浅黄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级配良好,干燥,松散;⑥22为细砂:褐黄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夹有中砂、粉砂,饱和,密实;⑥52为亚粘土:褐黄色,土质均匀,可塑。各土层厚度随地势变化各不相同。 四、施工方案及方法 4.1 施工方案简述 路基开挖:开挖区段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自上而下分段、分台阶开挖;装载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路基开挖土方纵向运至填筑区段利用。 路基填筑:本路段的土质大多为风积沙,风积沙填筑严格按照陕交建[2000]435号 关于印发《沙区路基施工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进行施工。 路基填筑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方法施工,各区段流程单独作业,严禁交叉。采用推土机清场、平地机摊铺、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根据现场填筑试验段所测试数据确定。 4.2 施工方法及工艺技术措施 4.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路基施工前,先将路基沿线施工临时道路及取土场至路基的临时路修通。遇沟渠预埋管涵,使临时道路贯通全线,保证车辆畅通。修建防水、排水工程,使路基工程施工期间,始终要保持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避免工程或附近农田受冲刷。 4.2.2 土工试验 中心试验室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对挖方段、取土场区进行土工试验,为土方施工提供各项试验数据。选定监理工程师同意使用的合格的材料。 4.2.3 施工测量 4.2.3.1控制点检测与横断面复核 (1)控制点检测 从业主接桩后,对导线点进行检测,导线检测采用《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061-85)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标准,用宾德全站仪检测。 导线复测只观测左角,采用半测回法观测,测回间校差不超过5″,在一个测站观测两个方向的边长,实际是对每一边往返观测。外界气压、气温、以及仪器加常数输入仪器,仪器便自动计算改正,显示改正后的水平距离。高程检测采用水准仪板尺,高程复测严格按照国家四等水准点的观测要求施测,高程取值精确至0.1mm,每段高差往返各一测回。 检测的角度、边长和高差分别与原有角值、原有边长、原有高差的差值,即检测结果,应提交监理工程师。 (2)横断面复核 根据原始地形及设计横断面进行横断面复核,起伏较大地段,应进行加密。由于线路里程桩、边桩已有标识,所以横断面复核,采用钢尺拉距加密里程,横断面复核从已知高程控制点开始,每400m左右与另一已知水准点闭合。测绘成果与设计提供值不符时及时交监理工程师确认。 4.2.3.2 导线点、水准点的增设 (1)导线点增设 ① 沿线布点:对业主单位所交控制桩及资料进行复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加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测量依据进行控制点加密。原有控制点间距较大,并且部分点位于正线上,施工中必将被破坏,有一部分点距离施工道路较远,如不进行控制点加密势必给予施工带来困难,因此沿线距施工路边线20-40m布设导线点,以满足施工需要。 ② 布设原则及施测方法:由于业主交桩平面控制点为一级导线点,所以加密导线采用相同级别,布设闭合导线,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技术规范所规定的一导线标准,平均边长200m,测角中误差3″,测距相对中误差1/15000,方位角闭合差12(N)1/2。 (2)水准点增设 由于桥位工作水准控制点要求较高,△h=±20(L)1/2mm,因此水准点增设采用《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061-85)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水准测量标准,采取附合测量,限差控制±20(L)1/2mm,采用水准仪往返测一次,水准尺为双面尺。 4.2.3.3 中线复测 (1)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 (2)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 (3)如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 4.2.3.4 路基放样 (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线、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十)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 (2)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填5m应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3)路基施工期间每半年至少应复测一次水准点。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在不大于20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5)取土坑放样时,应在坑的边缘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土场供应里程桩号及挖掘深度;作为排水用的取土坑,当挖至距坑底0.2—0.3m时,应按设计修整坑底纵坡。 (6)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宜先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7)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 4.2.4施工准备 风砂路基施工前,应注意做好施工便道 、用地宽度 、施工测量 及施工组织等工作。 为防止风砂移动危及施工便道 ,兼顾考虑施工方便 ,施工便道选择在与线路平行的背风侧 ,个别地段绕道砂丘 ,采用干、支相结合 。在砂层表面松散影响通车处,铺以粘性土、柴草等封层 ,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在风砂地区施工测量, 线路上的标桩易受风砂的掩埋和吹拂而失去稳定性 ,施工前的线路复测与标桩的保护尤为重要,因此,线路标桩较其它地区要大且长,,并多设护桩 ,砂漠地区午间风砂大,气温高气流波动剧烈 , 影响测量精度 , 故测量工作安排在11 时前,晚4时后进行 。 风砂地区路基施工高潮选在风砂较小,气温适宜的秋季及初冬,为避免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受到风蚀和砂埋 ,集中力量采取分段施工,一气呵成和边施工、边防护。防护材料的供应,事先应做妥善的安排,为防止大量破坏地表植被 ,土方调配应尽可能纵向利用 。 4.2.5.路基试验段施工 4.2.5.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具组合和施工组织。收集试验段各种施工参数、机具组合、人员配备等资料,用于指导后序大规模施工。 4.2.5.2质量目标 按业主与监理要求及我标段施工总目标,要求路基填筑试验段质量目标为: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4.2.5.3试验路段的选择及参数收集 (1)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及本合同段路基填土高度、气候地理条件、以及机具、人员情况,决定选择正线里程为K2+200~K2+000,长200米路基作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试验。 (2)施工机具的配备:①挖掘机1台②压路机1台③sd160推土机1台④平地机1台⑤自缷汽车8台⑥洒水车2台 3、人员安排 现场指挥人员3名,测量人员4人,试验人员3名,驾驶员6名,土方工人10名。 4、试验段路基基本参数确定。 每层路基填筑松铺厚度按施工规范暂定为30cm。先用压路机静压1遍,振动碾压1遍,测定压实度,然后进行洒水,使含水量基本达到饱和,测定饱和状态至最佳压实含水量的间隔时间,然后振动碾压5~6遍,在碾压过程中每碾压一遍均需测定压实度,并做好记录。 5、土工试验 中心试验室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对取土场区进行土工试验,为土方施工提供各项试验数据。选定监理工程师同意使用的合格的材料。 6、路基放样 (1)路基边坡放样原则上采用全战仪测放中桩,并测放中桩法线,沿中桩法线作地面横断面图,根据横断面图套用设计图后,确定中桩与边桩的距离,定出中桩后并要求对边桩超平,以便确定边桩的正确性,边桩位置应较设计放大30~50cm,并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一般每50m应设置一处。随着填土厚度的加高,用挖掘机及时清理边坡余土。 在放完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施工完成后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2)路基设计高程采用中央分隔带外缘高程,计算填土标高时必须扣除路面高度。 路基填土至设计标高时,要严格控制顶面填土标高,绝对不允许欠填。 7、场地清理 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30cm内的草皮和表土。对妨碍视线、影响行车的树木 、灌木丛等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后在施工前进行砍伐、移植及清理。 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挖除,清除下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用材料和树木等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 凡监理工程师指定要保留的植物及构造物,应妥善加以保护。 清理及拆除工作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在未取得认可前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8、填前压实 清表工作完成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进行填前压实,其压实度(重型)应不小于90%。 4.2..5.6施工工艺 风积砂路基在施工时, 采取分段施工、分段成形 、分段防护的方法。为制订可靠的施工方案,在路基全面施工前,应先做试验段,取得经验后再正式施工。 路基成形:路基填筑必须按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清除地表过强盐渍土和腐植土30cm 后对原地面进行压实,当地表密实度达到要求压实度95%后,再按试验段所取得的经验和数据分层填筑碾压。在进行分层填筑时, 由于沿路筑路材料缺乏, 路途遥远, 土方需要量大,若采用换土填筑,无论从经济上还是 工期上都是极其不利的。施工中应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 ,选择当地土场的土作为填料进行填筑。 风积砂路基压实机械的选择除满足压实的技术要求外,还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 、压实机械效率及工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应选择在砂漠中能自由行 走的前后轮驱动的振动压路机或履带式推土机 。振动压路机自重应不小于18 t ,推土机功率应不小于 105k W。风积砂的压实采用饱水状态压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