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综合实际情况,对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发生沉降的原因进行阐述。在强调道路桥梁沉降危害性的基础上,对其相应的施工技术做出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沉降段设计及排水系统设计等,逐步减少道路桥梁的沉降情况,全面提高我国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
1引言
在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以此为前提,公众对于道路桥梁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道路桥梁在施工阶段内,通常会受到不良地基的影响。一旦施工人员处理不当,则会直接引发相应路段出现沉降问题,进而为道路的顺利通行造成阻碍。这就需要施工人员明确沉降原因,做好对应措施。
2道路桥梁沉降原因
引发道路桥梁沉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结构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通常选用钢筋混凝土搭板技术,同时在实际施工阶段内,逐步增加钢筋铺设数量。相对而言,此种方式可以在路基结构建设方面起到较大作用。但无法有效避免桥头跳车问题的出现;
二、压实度。路面台北填土作为整个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性环节,能够对整体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在实际作业期间,此环节涉及的施工工艺较复杂,施工流程烦琐杂乱,同时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三、地基问题。如若道路桥梁在运行过程出现沉降问题,则会增加跳车情况的发生率。反过来,一旦跳车问题加剧,则会促使地基下沉更严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并未从实际出发,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全面的实地考察。施工阶段内,由于并未对地基软土层进行精准定位,进而致使施工人员无法实行对地基的科学处理。开展道路桥梁建设的出发点是方便公众日常出行。施工期间,一旦处理不当则会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桥梁交通事故都是由相应路段发生不规则沉降引起的。当汽车行驶至道路桥梁中沉降路段时,容易发生跳车情况,不仅会使汽车轮胎受损,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方向盘失灵,威胁驾驶人员的生命健康。且随着跳车问题的不断出现,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的大体结构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致使桥梁与路基对应的连接部分发生持续性损坏,造成恶性循环。因而强化对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的施工管理、从整体上提高其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案例
以开化县桃坑溪尾水桥工程为例。该工程为开化县江滨路改造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整体长度为8m,其中包括横断面20m宽左右的机动车道,以及两侧各4m的人行道[1]。该桥梁工程作为整个建设中的控制性工程,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及其他因素。例如,在台风季节内,容易受到强降水的影响,而施工现场周围分别为河流及高层建筑,对应的路基处理不当,进而延长了施工工期。基于此,相应人员实行了综合性的考虑,包括施工所用材料、压实方式、排水设计等。同时结合该施工地区的天气情况,对其短时间内的强降水进行重点关注。在具体施工阶段内,为了保证该路段的排水正常,施工人员首先明确排水施工重点与基础——避免路基受到降水腐蚀、确保水系统的畅通。而后在对应的排水区域内对路面高度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有效降低路基坡度。通过此种方式促使该桥梁行为中间较高、两侧相对较低的趋势。安排专业人员加强对压实环节的管理,确定路基开挖形式。同时此工程于桥梁车行道位置上运用搭板技术,在台背路基处分别设置30cm厚度的混凝土搭板以及25cm厚度的厚垫层。以此避免出现桥头跳车的问题,降低了路面断层中薄弱部分对桥梁使用的影响,起到较好的防沉降作用。同时解决了连接位置处沥青混凝土路面隆起的问题。利用以上措施对该沉降段路基实行了有效处理。自该工程竣工,桥梁正式投入使用后,并未出现明显的沉降问题,保证了道路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为车辆的平稳行驶提供了良好保障。在此工程项目中,相关人员在工程建设阶段内,综合各要素考虑,不断提升施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同时对相应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进行严格监管、重点把控,防止由于不均匀沉降问题而导致道路裂缝的出现。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从该工程实际出发,对施工周边情况有一个大体上的掌握。通过一系列相关举措,促使整个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4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4.1强化地基处理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地基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质量,能够对其使用时长、安全性、舒适程度产生明显作用,甚至会关系到相应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开展及时有效的地基加固处理至关重要,也是该工程建设的基础。在此期间,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地基情况及工程周边环境,提前制定出地基处理方案。在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到地质情况、气候因素等,充分掌握影响地基质量的因素。结合地基处理需求及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当前阶段内,多数地基处理施工中,通常会采用CFG桩复合技术。此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所用成本低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施工人员在进行填充材料的选择时,应从土壤特点出发,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压缩性强、含水量较少的材料,以此有效降低路面沉降率。开展路面压实作业时,应确保所有操作严格遵循施工标准。
4.2提升施工工艺
为了保证道路桥梁之间的顺利连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行,因而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采用搭板施工工艺。此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搭板材料,保证其具备较高的强度。同时不断调整优化施工工艺,从整体上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程度及安全性。在正式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需结合实际道路桥梁的长度及相应的荷载力,精准计算出搭板的长度。并充分考虑到搭板的承重力及厚度,包括各方面因素对搭板产生的影响。设计阶段内,施工人员应结合台背地基情况,根据其填充物是否,满足搭板需求进行精准计算,包括对台背土体高度、周围结构特性等的考虑。另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看,搭板的厚度通常为80cm之上,以此确保搭板顶面可以与桥面保持在同一高度上[2]。同时施工人员应对相应的台背实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进而避免道路桥梁发生沉降问题。由于台背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施工人员务必慎重选择其施工技术及工艺手段,实现有效的加固处理。
4.3优化沉降段设计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需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不断总结规律。在路基路面施工正式开始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从工程情况的角度出发,适时改进施工方案。在设计沉降段结构时,需从多方面考虑,在符合施工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详细掌握具体的工程数据信息,全面提升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大体设计结束后,需利用模型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验证,确保设计可行、可靠。不断强化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技术。例如在路基建设中运用土木格栅技术,以此切实提升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利用科学的施工手段,将道路桥梁沉降段的沉降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根本上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次数。
4.4做好排水工作
多数情况下,道路桥梁中出现路基路面沉降问题的路段通常为雨水聚集的区域,路基经过雨水长时间的浸泡,相应的土壤结构、填充物结构等均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牢固性大大降低,继而出现路面沉降问题。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但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等对路面地基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将自然降水考虑在内,实行全面科学的排水设计。施工人员应结合道路桥梁周边环境,对其雨水、地下水、地形地貌等有一个详细的掌握,调整排水管道、沟槽的设计。针对地基坡面渗水性较差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在明确发生原因后实行有效解决,利用排水沟、暗沟、截水沟等,将积水控制在路基范围之外,保证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3]。在一系列施工环节均完成后,考虑到道路桥梁的使用时长,相关人员应制定有效的养护措施。例如,针对路基坡面而言,由于其通常会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如恶劣天气等,进而容易致使路基表面出现问题。因而施工人员可结合此情况,对易受风化作用影响的路段,运用草型护坡与墙型护坡的方式,不断提高桥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5结论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质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正式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降问题,为道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在施工阶段内,相应施工人员应遵循相关施工规范,不断完善施工技术,严格把控施工流程。结合各道路路段的不同情况,展开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在此过程中注重对总体施工质量的监管,对于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苏楠.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的实施[J].居舍,2019(13):59
[2]龚世奇.浅述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情况[J].智能城市,2019(8):171~172
[3]邓启静,赵代鹏.关于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居舍,2019(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