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横断面布置为人行道3米+非机动车道5米+分隔带2米+机动车道22米+分隔带2米+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3米=全宽42米。本工程上部结构均采用20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桩顶盖梁式桥台,基桩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0米,人行道采用彩色道板和花岗岩路沿铺设,桥栏杆和抱鼓石均采用麻灰色花岗岩整体雕刻,桥立面采用喷真石漆处理。 该承台基础厚度为1500M,面积约108M2,属于大体积砼施工。 二、施工方案选择 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输送. 浇注路线沿长向平行布置,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斜面浇注方法。顺长方向,由远而近,向后退浇,一次浇筑到位,在保证砼不出现冷缝的条件下,适当放慢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 每个泵口配置2台振动棒,先分别在砼斜面上下两端同时振捣,使砼混合料自然流淌,然后再全面浇捣,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 合理布置测温孔,按时进行混凝土的测温工作,做好记录。 三、材料控制 1、材料选用:选用P.O52.5R矿渣硅酸岩水泥(低水化热),砂、石、粗骨料要求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2%,优质粉煤灰,减水剂,泵送剂,防水剂,膨胀剂。 2、优化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室试配,在保证强度和抗渗性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通过掺用适量的高质量的粉煤灰,以进一步降低水化热,提高砼的抗渗性,改善砼的和易性。 3、优选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上料前,石子采用水冲降温,并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及时卸料;在浇筑前,用水冲洗模板降温;泵管用麻布包裹,以防日光暴晒升温。 四、施工措施 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采用“一个坡度、层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针。根据混凝土泵送时形成的坡度,在上层与下层布置两道振捣点。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振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先振捣料口处混凝土,以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为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还采取二次振捣法。在振捣棒拨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土中留孔洞,这时是施加二次振捣的合适时机。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较厚,在浇筑两小时至6小时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然后用木抹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在初凝前用铁板压光。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 五、混凝土的养护 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应根据当时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气温,采用了“蓄水法”进行混凝土养护。具体做法是:因砼内部有大量水份,盖上薄膜,砼升温后,在薄膜与砼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蒸汽层,避免外界气温的影响。浸水麻袋使之更加密实,并且使水分不易散发,减少砼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收缩变形,养护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