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隧道位于珠琳至普者黑区间,双线隧道,设计为人字坡,隧道进口接路基,具有一般交通条件。属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测区内最高峰约1718m,最低高程为1495m,相对高差约120m。隧道设计标准为预留200km/h(预留250km/h)双线隧道,隧道进口里程DK510+900。 2.2工程施工条件 (1)地形地貌 测区属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测区内最高峰约1718m,最低高程为1495m,相对高差约120m。测段内斜坡地段多被第四系坡残积红黏土覆盖,山丘坡体一般厚0~3m,低洼平坦地带一般厚5~20m,局部较厚。斜坡地带地表多为杂木,局部平缓处被垦为旱地。自然坡度一般5°~15°,局部为陡壁。隧道进口有乡村便道相通,交通条件一般;出口段仅有人行小道,交通不便。 (2)地层岩性 测区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红黏土,坡残积红黏土。下伏三叠系中统个旧组一段灰岩夹泥质灰岩,下统永宁镇组灰岩夹砂泥岩,洗马塘组泥灰岩夹砂质页岩,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灰岩夹煤层,下统灰岩;断层破碎带之断层角砾。 (3)地质构造与地震参数 测区属树皮弧形构造,由大致平行向东南突出的弧形褶皱和断裂组成,是树皮弧形构造与天星帚状构造的复合部位。 区内与工程相关的构造有:老坡背斜。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新建云桂铁路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2009年5月)划分,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4)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与地下水 测区属珠江水系,隧道出口以北发育南丘河的支流-中寨河,流向近东西向,至老八冲村转为北,河流侧蚀下切较弱;其余为地表沟水,其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旱季沟内多无水。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泥岩夹砂岩的风化裂隙带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的补给,水量较少;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中,因受构造影响,裂隙发育,区内岩体多破碎,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地表可见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溶隙、溶沟、溶槽,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布不均匀,受岩溶发育程度控制,由大气降水、地表水通过各种岩溶或溶蚀管隙补给,富水性较强。 隧道出口段受构造与岩性控制,属于地下水迳流排泄区。隧道洞身发育老坡背斜与老八冲向斜之复式向斜,为区域贮水构造,富水性强,地下水沿向斜轴自南向北运移,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其中DK513+870右侧170m岩溶下降泉流量13.2L/S(该泉季节性变化大,枯季会干),标高1490m;DK513+750右侧1100m岩溶下降泉流量40L/S,出口标高1505m。隧道轨面高程1577~1530m,位于地下水季节变动带内。 测绘时为旱季,测区内均无地表水,据初测取水样(2008-云桂水CW-11)、定测时水样(2009-云桂水WD-187)分析,水质属:HCO[3](-)-Ca(2+)·Mg(2+)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2007〕140号),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Mg(2+)、pH值、Cl(-)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DK512+030~DK512+220段下伏地层以P[2]w灰岩夹煤层,按H1考虑。 (5)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 该段不良地质为岩溶、有害气体,特殊岩土为红黏土。 岩溶:隧道穿越三叠系中统个旧组一段(T[2]g(a))灰岩,下统永宁镇组(T[1]y)灰岩夹砂泥岩;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P[2]w)灰岩夹煤层,下统(P[1])灰岩等地层均为可溶岩或以可溶岩为主,地表可见溶缝、溶孔、溶槽、岩溶漏斗及小溶洞等,岩溶为中等~强烈发育。根据DZ-52-028钻孔揭示,轨面线附近发育有较大溶洞,粉质粘土充填。 有害气体:隧道DK512+030~DK512+220段P[2]w地层含煤层,隧道开挖应加强对有害气体的监测,保障隧道通风顺畅。 危岩落石:隧道出口段为灰岩地层,地势陡峻,自然坡度45~60°,局部可达77°,该段岩层节理裂隙非常发育,部分岩体受风化卸荷影响易发生崩落而形成危岩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