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xx隧道右洞进口桩号为YK9+645,设计标高为216.630米,出口桩号为YK10+210,设计标高为208.059米,长565米,纵坡采用-1.517%单向坡;左洞进口桩号为ZK9+655,设计标高为246.478米,出口桩号为ZK10+190,设计标高为208.360米,长535米,纵坡采用-1.517%单向坡。隧道位于圆曲线段内,左洞平曲线半径为2700m,右洞平曲线半径为2500m。隧道成洞面采用C20喷射砼、Φ22砂浆锚杆及φ6@20×20钢筋网加固临时稳定。 2、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拟建隧道位于丘陵区山坡地带。隧道进口现地面高程220~225m,出口现地面高程210~218m,沿线最高点高程305m;相对高差105m左右,坡上植被茂盛,灌木从生. 隧道场区位于闽西南拗陷带之广平-龙岩拗陷带中,地壳整体相对稳定。隧道场区地质构造条件较为复杂,断裂较发育。根据钻探揭露,该区域岩性变化明显,种类较多,层理、层间节理裂隙、地层交界处的节理裂隙较发育。基岩为泥盆系桃子坑组适应砂岩、砂砾岩和(D3tz)寒武系林田群变质粉砂岩、砂岩(∈11)。进口段岩层产状15°∠35°岩层视倾角为52°;洞身段岩层产状350°∠25°,岩层视倾角为33°;从永安向武平为不利结构面,施工时从武平向单向施工,已利侧壁稳定,并且及时衬砌。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硬场地土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建议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执行。 (2)水文地质条件 本隧道段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赋存运移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裂隙带中,水位受地形、地貌及降水影响变化大;后者赋存于基岩节理裂隙密集带中,由于洞身主要位于强风化变质粉砂岩、砂岩中,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弱,故洞内地下水主要来自于节理裂隙密集带中,而本隧道洞身发育有三条张性构造带,构造带内节理裂隙较发育,导水性较强,因此,洞身地下水涌水量总体较大;出口段压扭性断层沿线见有上升泉,地下水发育。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沟谷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进、出口段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分布于洞顶,洞身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碎状强风化层中。 因隧道底板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可不考虑地表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因钻孔采样分析成果,地下水水质为HCO3·SO4-(Na+K)·Ca型水。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对照判定,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3、工程数量:洞门及明洞开挖硬土:7279 m3;洞门及明洞开挖软石:4853 m3;洞门及明洞回填土:5313 m3;M7.5#浆砌料石护脚:30.8 m3;M7.5#浆砌块石护脚:30.8 m3;M7.5#浆砌片石排水沟:68.7 m3;M7.5#浆砌片块石泄水槽:40.9 m3;M7.5#浆砌片石平台:52.7 m3;M7.5#浆砌片石截水沟:52.7 m3; 种植乔、灌木:300棵;C20喷射砼:39.7 m3;Φ22加固锚杆:2961㎏;Φ6㎜钢筋网: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