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师考试
  3. 内容

一级建筑师辅导之场地选择和设计概述

  第一节场地选择和设计的概念

  “场地选择和设计”应理解为“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简称。规划指的是一种秩序的设计,利用规划可以制定社会性目标,并将目标转变为行动计划;规划意味着对于现实状况、目标和行动比较方案有预见的、系统的思索和阐述,行动方案的优选以及合理地实现所选方案的指示的拟定;另外规划还具有社会学的内容,规划将合理的方法用于阐释社会性目标,并将它过渡到具体行动计划的课题,因此它是社会调节的一部分。而设计是针对对象而说的,可以理解为工程任务主要部分的探讨性的图解(构思草图)和任务最后的图解(设计图纸)。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可以把场地选择和设计解释成: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单一建筑物或小规模群体建筑物)的要求,在比较基地现状条件和理解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选择相对来说在各方面都能满足项目要求的最适合的场地,并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选择和设计,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发挥效用,并使基地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佳效益,节约土地,减少浪费,

  第二节场地选择和设计的内容

  (1)场地的前期策划,场地开发限制,包括场地自身的限制、场地周围乃至整个城市或地区的限制。

  (2)场地选择,针对某一用途选择合适的场地。

  (3)场地分析,分析影响场地建设的各种因素。

  (4)建筑布局,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其形状,布置道路网与建筑小品及绿化,进行竖向设计,确保建筑外部场地满足消防要求,保证建筑群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空间艺术效果。

  (5)城市公用设施(如各类停车场等)的场地设计。

  (6)场地的调整及场地的扩建。
  第三节场地选择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虽然各类场地设计因性质、规模以及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的不同而异,但在结合场地具体实际情况的同时,一般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场地设计应体现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切实注意节约用地,在选址中不占或少占良田,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使用地达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贯彻执行“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力求发挥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

  二、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场地的总体布局,如出入口位置、交通线路的走向、建筑物的体形、层数、朝向、布局、空间组合、绿化布置等,以及有关建筑间距、用地和环境控制指标,均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三、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

  场地布局应按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性质特点进行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置紧凑、交通流线清晰,并避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符合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工业项目的常规设计,必须保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连续,畅通、安全,力求使生产作业流行短期、方便、避免交叉干扰。

  四、技术经济合理

  场地设计必须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特别是确定建设项目工程规模、选定建设标准、拟定重大工程技术措施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力求技术上经济合理。

  五、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场地交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短捷、通畅、避免重复交叉,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减少其相互干扰与交通折返。其内部交通组织应与周围道路交通状况相适应,尽量减少场地人员、货物出人对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影响,并避免与场地无关的交通流在场地内的穿行。

  六、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按日照、通风、防火、防震、防噪等要求及节约用地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应合理选择,如寒冷地区避免西北风和风沙的侵袭,炎热地区避免西晒并利用自然通风。散发烟尘、有害气体的建、构筑物,应位于场地下风向,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环境。

  七、竖向布置合理

  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建、构筑物、道路等的竖向布置,合理确定其空间位置和设计标高,做好场地的整平工作,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做到填、挖土石方量的就地平衡,有效组织场地地面排水,满足场地防洪的要求。

  八、管线综台布置合理

  合理配置场地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线路,管线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有关技术要求,便于施工和日常维护,解决好管线交叉的矛盾,力求布置紧凑、占地面积最小。

  九、合理进行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场地的绿化布置和环境美化要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植物绿化在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防灾、降尘、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并注意绿化结合生产。场地设计应本着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法和工程措施,把建设开发和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舒适、优美、洁净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生活环境。

  十、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

  考虑场地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应本着远近期结合、近期为主,近期集中、远期外围,自内向外、由近及远的原则,合理安排近远期建设,做到近期紧凑、远期合理。在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的同时,避免过多、过早占用土地,并注意减少远期废弃工程。对已建成项目的改进、扩建,首先要在原有基础上合理挖潜,适当填空补缺,正确处理好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之间的新老关系,本着“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原则,通盘考虑,做出经济合理的远期规划布局和分期改造、扩建计划。
  第四节场地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1)从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考虑所选择场地的具体地点和范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能否满足;

  (2)考虑周围环境和条件对建设项目有什么要求,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周围群众利益将发生什么影响;

  (3)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进行认真考虑,所选场地对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调整是否有利;

  (4)在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或特殊意义的城市,还应考虑对保护城市原有风貌特征和传统文化是否有利;

  (5)对于不同的城市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的问题。

  第五节场地选择和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自然资源条件予以充分的运用,杜绝对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上及地下水等各种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要重视对各种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合理确定场地面积

  合理确定场地面积也是场地选择中应当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当场地面积有限时,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经过精心布局,对现有场地加以充分利用,就有可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应当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场地面积比较宽裕的场合,也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场地面积。这时仍需精心计算,杜绝随意占用土地的现象。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国家对不同类别的用地所制定的用地标准指标,计算各种场地面积,同时也要兼顾施工及材料堆放场地的面积,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
  三、详细了解有关资料

  进行场地选择时,需要全面掌握有关资料,并且需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校核,避免因为参考了错误或失效的资料而造成返工或其他损失。较为重要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地形地貌资料

  对于场地的地形地貌也要做到胸中有数,根据其具体特点,恰当地趋置建筑和组织道路,并且因地制宜地进行竖向规划,保持场地排水通畅,最大限度地减少土石方量。

  此外,还应对用地内的小气候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改善用地的气候条件。

  (二)气象资料

  场地的气象资料对于项目建设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了气象资料,才有可能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对于前期工作来说,应当特别重视的气象资料包括:

  (1)气温,要求了解历年各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严寒日期数,冻土深度,以便确定是否采暖及基础的埋深。同时也要了解气温日差、年差,最热月份13时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

  (2)降水量要求了解历年逐月、逐日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尤其是一次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雨量以及初、终雪日期,积雪时间,积雪深度和密度等,以便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风象要求了解当的风象情况,对历年各风向频率(全年、夏季、冬季)、静风频率以及年,季、月平均及最大风速、风力等资料均应充分掌握。同时也要在工程设计中考虑风暴、防风、自然通风及局部环流的影响。

  (4)云雾及日照:要求了解云雾及日照的年、月、日均数。从而确定日照标准、间距、朝向、遮阳及热工工程计算依据。此外还要收集有关风沙、雷击资料,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三)水文地质资料

  对于建设用地的水文地质资料也必须全面掌握。不仅要了解河流、水库、湖泊及滨海的水位;五十年、百年及常年洪水淹没范围,沿岸特征,冲积断面,流量,流速方向;水温,含沙等地面水的资料情况。同时也要了解深水井、泉水的水量、水位变化,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能、成分等地下水的情况,以便确定建筑基础深度并保证地基处理设计的质量与安全。

  (四)工程地质资料

  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必须详细了解场地所处区地质构造、地层成因年代、建筑指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历史地震资料、震速、震源和断裂构造,场址处岩土类别、性质、承载力、有否不良滑坡、沉陷地质现象,同时也要了解是否有古墓或人为破坏等情况。应当力求避免在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流砂、溶洞、三级湿陷性黄土、一级膨胀土、古井、古墓、坑穴、采空区、有开采价值的矿区及承载力低于0.1Mpa的场地进行建设。

  (五)交通运输条件

  是否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场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收集和掌握交通运输条件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注意场地周边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条件:并使场地的道路系统与所处地段的市政交通规划有良好的衔接,保证交通的高效便捷。

  (六)给水排水条件

  在进行场地选择时,既要保证供水系统的可靠性,确保水质、水量、水温符合要求,也要保证排水系统的可靠性,确保场地不受浸泡。因此,应当对城市管网布局、管径、标高、压力保证及补救措施以及污水系统现状与新建连接点管道埋深、管径、坡度和排入水量等资料有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要特别重视粪便污水的处理方式,保证污水净化环保达标。

  (七)能源供应条件

  常规的能源供应条件不外乎以下三类:

  (1)热力:需了解供应的可能性、热源及热媒参数、热量、管网、价格。

  (2暖气:需了解供应的可能性、供应量、压力、发热量、网络及价格。

  (3)电力:需了解供应的可能性、电源位置、距离、供电量、电源回路、输电线路进入场地的设计、分工以及计价方式。

  (八)应当详细了解有关电信通信条件。确定电话、电视、电传、网络各种信号需要量、场地附近设备设施供给可能性、敷线方式、截面大小等。

  (九)安全保护条件

  选择场地时,应注意所选场地与相邻场地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这一间距必须满足安全、卫生、视觉、环保等各项规定,同时也要符合人防、防水、电源要求。必须避免在洪泛地段、通信微波走廊、高压输电通廊与地下工程管道区域内进行建筑活动。

  (十)环境及景观条件

  对建设项目拟选场地应作好与环境及景观协调工作。对于文物古迹、著名自然景观或自然保护区,必须按当地文物及有关部门的要求考虑保护措施。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环境与建设项目之间关系,既要功能合理,又要与环境相协调。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建设项目,都应该树立全局观念,不能惟我独尊,必须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充分考虑与施工条件也是场地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

  (十一)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也是场地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需要详细了解的情况包括:

  (1)当地及外来建材供应、产量、价格;

  (2)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水平、机械起重能力、数量以及施工周期;

  (3)水、电、劳动力供应条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场地选择和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收集、整理、分析、比较项目所需的各种基础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的过程。通过对场地交通运输、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选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场地,将场地的不利因素缩减到最小,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场地设计同样要在业已选定的场地上,根据基地既有的各种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策划和设计,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的要求。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一级建筑师辅导之场地选择和设计概述
http://m.civilcn.com/news/jzshi/135944333017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