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师考试
  3. 内容

二级建筑师工程规则辅导精选

  建筑总平面布置进入施工图阶段,也是工程规划进入详细设计的阶段。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建筑定位,场地竖向设计,以及地上、下综合管网设计内容

  一、道路及建筑定位

  道路与建筑定位通常都是借助于地形图及坐标系统来完成。

  道路定位是以道路中心线为坐标,通过交叉点、转折点、弯道圆心半径等坐标确定。建筑则以建筑物四角的坐标数值定位。

  二、竖向设计

  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场地设计中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计的标高要求。因此必须将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进行垂直方向的布置。

  1.竖向布置的任务

  (1)选择场地的整平方式和设计地面的连接形式;

  (2)选择建筑物、构筑物地坪标高和广场、运动场等整平标高;

  (3)确定道路标高和坡度;

  (4)拟定场地排水系统;

  (5)计算土石方工程量;

  (6)合理设置必要的工程构筑物和排水构筑物等。

  2.设计地面形式的选择

  (一)设计地面形式

  将自然地面加以适当改造,使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称做设计地形。设计地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形式:

  (1)平坡式。把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均无大的变化。

  (2)台阶式。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连接而成,连接处设挡土墙及护坡。

  (3)混合式。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

  (二)设计地面连接形式的选择

  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2)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

  (3)场地面积大小;

  (4)土石方工程是多少等。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则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三、设计标高的确定

  影响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除,设计标高至少要高出设计洪水位0.5m。

  (2)考虑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的影响。

  (3)考虑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

  (4)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

  四、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

  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要求是:避免室外雨水流人建筑物内,并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运输有良好的联系。

  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l%~3%之间,一般允许在0.5%一0.6%范围内变动。

  建筑物的进车道,应由建筑物向外倾斜。

  建筑物室内地坪应略高于道路中心的标高。

  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股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只考虑行人要求,一般室内外高差可在0.45~0.60m,允许在0.3~0.9m范围变动。

  一般情况,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

  当采用城市型道路时,地面雨水排至路面,然后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入雨水口。所以,道路原则上不应有平坡段,最小纵坡应为0.3%,道路中心标高比建筑物室内地坪低0.25~0.3m。

  当采用郊区型道路时,路面不考虑排水要求,其排水由路边的排水沟承担,进行竖向设计时,应将地面和路面雨水顺利排入边沟。

  三、场地排水

  1.场地排水设施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确定。

  一般分为明沟排水及暗管排水两种形式,暗管排水多用于建、构筑物比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等情况。

  明沟排水多用于建、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高差变化较多,道路标高高于建筑物标高的地段,或埋设地下管道不经济的岩石地段,山坡冲刷带泥土易堵塞管道的地段等。明沟的断面尺寸根据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坡度一般为0.3%~0.5%,特殊困难时可采用0.2%。

  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等确定;

  单侧设雨水口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考虑排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

  2.场地排水坡度

  为了方便场地排水,场地坡度不应小于0.3%,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场地坡度也不应大于8%,各类地面排水的适宜坡度详见表2—41所列:

  场地排水坡度表2-41

  地面种类排水坡度地面种类排水坡度

  黏土

  砂土

  轻度冲刷细砂>0.3%

  <3%

  <10%湿陷性黄土

  膨胀土建筑物周围6m范围内>20%,6m以外>5%

  建筑物周围2.5m范围内>2%

  场地的雨水排除组织也是竖向设计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场地各处标高的确定,各部分之间标高关系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场地内的排雨水组织。场地雨水排除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地表的自然排水方式,这种方式是不设任何排水设施,利用地形坡度及地质和气象上的特点来排除雨水。地表的自然排水方式一般适用于雨量较小的情况或者是局部小面积的地段。场地雨水排除的第二种基本方式是采用地下的雨水管道排水,在场地面积较大,地形平坦,不适于采用地表排水时,或者场地对卫生及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时,或者场地中大部分建筑物屋面采用内排水时,或者场地排水系统要求与城市雨水管道系统相适应时,采用管道式雨水排除方式是较为合适的。除以上两种基本方式之外,在场地卫生及环境质量要求较低或投资受限,或基地条件有限时,场地中的雨水排除也可采用明沟排水方式。整个场地范围的雨水排除系统既可以全部采用上述的某一种方式,也可划分成一些小的分区,将上述方式混合使用。

  在采用管道式雨水排除方式时,其雨水口的布置,应考虑集水方便,并应与整个管道系统具有良好的连接条件。一般情况下,雨水口的布置都应避免谊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分水点以及其他地下管道的上面。一个雨水口可负担的汇水面积,应根据降雨强度、场地中室外地面的铺砌情况、土壤性质和所采用的雨水口的形式等因素来决定。在一般情况下,每个雨水口可负担3000~5000m2的汇水面积。但多雨地区应小一些,干旱地区可适当放大。另外还应考虑到场地具体的布置形式的影响。

  为保证雨水排除顺畅,避免积水,场地地表应保证一定的排水坡度,其坡度值的大小视降雨强度及地面的构造形式、材料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宜采用0.5%~2%的坡度,在有困难的局部区域坡度可更缓一些,但最低不应小于0.3%。反过来看,场地地面坡度也不宜过大,那样虽然利于排水,但却会影响使用,所以坡度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场地内地面坡度的上限一般为8%。在表2-42中给出了广场、游戏场、绿地等的适用坡度。建筑物至周围地面、道路等的排水坡度可在0.5%~6%之间选取,最佳值是1%~3%。因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会高于周围的室外地面,所以建筑物周围的雨水排除一般是使雨水向四边自然排除,再汇入场地主要的排水路线。如果场地的具体地形难以满足上述组织方式时,那么则应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局部的高差,井采取其他一些辅助设施,引导雨水自建筑物周围排除。

  四、土石方工程量平衡

  1.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有方格网计算法、横断面计算法、查表法、计算图表法等。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一)方格网计算法

  将绘有等高线的总平面图划分为若干正方形方格网,间距取决于地表的复杂程度和计算的精度,一般采用20一40m;在每个方格中分别填入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程,分别算出每个方格的控、填方量,然后汇总。

  (二)横断面计算法

  一般用于场地纵横坡度变化有规律的地段,精度较低。横断面线的走向,应取垂直于地形等高线的方向。间距视地形情况而定,平坦地区可取40-~l00m,复杂地区可取l0~30m。

  2.土石方平衡

  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建设场地的土石方工程,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考虑平衡。在进行土石方平衡时,除了考虑场地平整的填、挖土石方量外,还要考虑地下室、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基础,地下工程管线等土石方量。同时还要考虑松散系数的因素。

  松散系数,是自然土经开挖并运至填方区夯实后的体积与原体积的比值。各类土的松散系数见表2-43所列。

  几种土的松散系数表2-43

  五、管线设置及管网综合

  1.主要工程管线特性及用途

  (1)给水管网。

  水厂或高位水池(独立水源)有压力管线至用户。采用钢、铸铁、水泥管,多埋于地下。一般生活和消防用水可合用一管道,生活和生产用水一般分开设置。

  (2)排水管。

  由用户的污,废水经管道排入污水净化设施。一般进入化粪池净化后的污水排入市政下水网,在化粪池内发酵的粪便应定期半年至一年掏出。公共餐饮污水,经室内隔油器排至室外隔油井。其污油定时掏出,污水全部进入市政管网。在大城市尤其是国外是将污水排人市政管线,经提升污水站至大污水处理场统一处置。最后经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再排入河道。排水管一般用退避土管,小型排水管用陶土管或砖砌沟。

  (3)雨水管。

  一般应独立成系统,经管网排至河道。个别小城镇有雨、污水合流于一管的做法。

  (4)蒸汽、热水管。

  均称热力管,热源经钢管保温管道系统埋入地下或做管沟,再由架空管线送至用户。

  (5)煤气、天然气管。

  统称燃气管,系由城市分配站或调压站调整压力后,将燃气输送给用户的管道。敷设方式在生活区一般是埋地,在厂区也有架空设置的。

  (6)电力线路。

  系指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的线路。外网220kV、ll0kV和35kV;内网指建设场区内l0kV和4kV电压,电力线要绝缘,有架空和埋地两种敷线方式,电力线距建筑有严格的距离要求。

  (7)弱电线路。

  一般指电话、广播、电视线路,可用多芯、光纤及铜轴等电缆。一般要远离电力网线。

  (8)其他管线。

  应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而定,如氧气、乙炔、压缩空气、输油及化工管线等。注意安全防腐蚀要求。

  2.管线的敷设方式

  敷设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地下敷线方式:此种方式不影响地上环境,直埋施工简便,管沟埋设特别是多管线时,施工挖土量及占地面积大,且不便于检修。

  (2)地上敷线方式:人流货运少时,根据地形可采取此方式。此方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快、易检修的优点。更适于山岩地段。但煤气及排水管还需采用地下埋设的方式。

  (3)架空敷线方式:不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适于工厂采用,管线多,管径大,用高、低支架支承。

  3.需注意的问题

  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4.地下管线布置原则:

  a.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由浅入深的安排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

  b.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水平排序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c.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后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d.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避免将直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f.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e.地下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a)将煤气、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b)给水管应在污水管上面;

  c)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的下边,并在其他管线的上面。

  f.互相干扰、影响的管道不能共沟。

  g.地下管线可敷设在绿化带下,但不宜布置在乔木下。

  h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检修量多的、管径小的放在上面,将有污染的放在下面。

  5.地上和架空管线敷设原则:

  A.地上和架空管线应不影响交通运输及人行安全。

  B.应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c无干扰的管线,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支架上。

  6.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

  临时管线让永久性管线;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新设计的让原有的;有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的管道;施工量小的让施工量大的。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二级建筑师工程规则辅导精选
http://m.civilcn.com/news/jzshi/135977437317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