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防汛抗灾、河道、海域流场等方面的调查和监测是进行长期的物理监测和人工分析评价,不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精度差,不利于进行在宏观上应急决策的实施。而利用从太空卫星中捕获的高精度遥感数据,提取其中特征信息,其精度和时效性都明显地优于传统的处理方式,也可节省大量的财资消耗。主要是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新兴计算机技术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资源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资料为主,结合GPS和陆地、浅海工程测量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洪水、洪涝、海洋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开展全面的监测、监控和空间定位研究;对各种洪水节点上可能发生的洪灾淹没范围进行监控与预测,并即时提供科学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应用四部分组成的一种对空间信息以数字形式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存储、组织、模拟、分析和表示的系统?是计算机科学同地理学相结合的一个既反映数量特征又反映拓扑特征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功能特点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学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以地学研究和地学决策为目的,以地学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和动态预测能力;由计算机支持空间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学分析方法或模型。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独特的空间分析能力;对空间信息进行各种复杂的空间运算,实现多元地理信息的叠加分析,以及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查询,帮助人们了解空间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关系,多样化的信息来源。遥感、测量、地图、GPS.文字报告等都可以为GIS提供数据。广泛的应用领域。由于能同时使用、综合分析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因此能为具有空间查询、分析功能要求的领域所采用,特别适合水资源开发领域的需要。直观、形象的工作方式。GIS能直观地反映处理对象的空间分布和特征,相对于其他信息系统具有非常直观、形象的工作方式。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输出文字报告、专题地图,还可以输出电子地图、多媒体信息等数字化产品。快速的信息使用速度。一方面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和集成,可以实时利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很强的信息检索和综合能力,大大缩短了管理和决策的周期。
GIS防洪减灾的决策系统
GIS把所有接收到的信息连接到SYBASE数据库中,并显示于地图的相应位置,以便决策指挥者在决策时能全面了解情况。系统功能就是用电子导航技术控制显示相应的电子地图。主要包括:所需圈层及标注;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可查询的图形对象,即黄河基本情况查询、防汛料物调度、水雨情信息查询、险情监视和堤防工程状况查询等。
GIS图形的采集和矢量化处理建立黄河流域图、黄河防洪形势图以及黄河河道图;采用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堤防数据库、实时险情数据库和防汛料物数据库;通过电子地图与数据库的连接,浏览和查询黄河基本情况、堤防工程、料物储备、偎堤水深、险情和流域雨水情等信息,为黄河防汛调度管理提供支持;将现行的洪水预报及洪水调度系统、水雨情管理系统、气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黄河防汛指挥调度管理系统。
两个特性
针对性黄河的洪灾具有形式多样、影响范围大、洪灾危害区域相对集中、季节性明显等特征。利用GIS支持下的防汛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必须针对洪灾发生特征,提出真正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实用性GIS支持下的防汛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专业部门多,范围大,系统建设除了要解决好关键技术问题外,必须注意采用协调式系统建设的方法,制定阶段目标逐步完善的方法,特别是分析模型的应用要有必备的数据支持,充分强调系统的实用性。要实现与水利各部门联合,随时索取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