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的调蓄湖泊,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调蓄江河径流、发展航运、渔业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丰富水资源等用途,还对调节湖区气候和生态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每年有大量的泥沙进入洞庭湖,其中约四分之一左右的泥沙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四分之三则淤积在洞庭湖,1975年与1952年比较,七里湖平均淤积达4 m以上,南洞庭湖淤积近2 m,东洞庭湖淤积近1 m。由于泥沙淤积,造成四口洪道多呈淤积萎缩态势,湖内洲滩滋长、芦柳丛生、滞流阻水严重,进而加速泥沙淤积,并有恶性循环之势。而且由于湖泊萎缩使得水系紊乱,相互顶托干扰。这些问题导致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加强洞庭湖区河道整治、实施河湖疏浚工程、调整部分河段的河势、改善水流条件、稳定河床、减少泥沙淤积、延长河道寿命是非常迫切的。目前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已经完成,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和松滋河、藕池河、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汩罗江等疏挖总工程量达33 876.40×104 m3,目前为止已经付诸实施的有约4 067.91×104 m3 。为了客观地反映河湖疏浚的实际效果和作用,必须正确全面地对河湖疏浚的防洪减灾效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作出合理的评价。
2 河湖疏浚对典型河段的洪水水位影响分析
2.1 水力学方法
水力学法的主要思路是运用洞庭湖水动力学模型,在同样的来水条件下,分别计算疏浚前后(地形和糙率不同)洞庭湖疏浚影响区的洪水水位,通过对水位差值的比较,得出疏浚对河湖洪水水位的影响。洞庭湖水系中,四水及长江三口控制断面以下无流量站控制,区间面积约占洞庭湖水系总面积的20%,与洞庭湖洪水的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洪水演算采用SMS(地表水模拟系统)水力学模型,区间的产流计算采用SSARR(河流综合预报与水库调度模型)水文学模型。
SMS模型(SurfaceWater Modeling System)是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发的水力学模型。该模型通过求解二维完全圣维南方程组,求解出计算时间内整个研究区域的水位、流量及二维X、Y方向的水流速度。其显著优点是可以实现一二维水力学模型的结合,这使得我们在建模时可将河道概化为一维单元,湖泊等宽广水面概化为二维单元,实现一、二维水力学模型的有机结合。SSARR模型是一种概念性河流系统水文预报数学模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河流预报中心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它认为降雨径流模型实质上是一个扣损曲线流域模型,在流域内的降雨输入可以转化为径流、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流域蒸散发损失三部分。由于洞庭湖区间大部分地区无流量观测资料,因此选择有流量资料的典型流域进行参数分析,再根据有关地理因数,将参数换算到无资料地区。根据水力学模型的需要将整个湖区区间划分为49个子块,每个子块单独计算产流过程。
2.1.1 SMS水力学模型边界条件 模型上边界:四水入流控制站湘潭、桃江、桃源、石门及长江宜昌、长阳及湖区区间产流流量。洞庭湖区沿湖区间面积的产流,使用SSARR水文学模型,根据降雨过程模拟出湖区区间流量过程。 模型下边界:长江螺山站。由于河湖疏浚对螺山站的水位影响甚微,因此可以认为疏浚前后螺山站水位基本保持不变。故可将典型年螺山站的实际水位过程作为模型的下边界。
2.1.2 洪水典型年的选择 为了保证分析成果的代表性,必须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年进行分析。典型年主要选择近期的主要大水年1996、1998、1999年。其中1996年洪水为四水遭遇型洪水,1998年洪水为1954年后长江流域全流域大洪水,1999年洪水为湖区区间及长江干流遭遇的恶劣组合型洪水。
2.1.3 分析计算结果及原因分析 对计算采用的3个典型年,分别选择疏浚前后的地形资料计算三个典型河段影响区的水位,在疏浚区每隔500 m,模型输出一个水位值。计算的结果为:澧水洪道洪水水位降低0.2~0.3 m;南洞庭湖洪水水位0.09~0.17 m。在所选的典型河段中,澧水洪道的影响十分显著,南洞庭湖一带疏浚前后的影响次于澧水洪道。造成这一结果的原主要是因为澧水洪道为一狭窄性河道,洪水期间经常出现碍洪现象。疏浚后河道横断面面积增加,且主河槽深度加深,水流阻力减小,过流能力增加,洪水水位降低比较明显;在南洞庭湖区,由于洪水期间水面宽广,疏挖增加的河道面积占整个断面面积的比重相对较小,虽然水流阻力也有所减小,但在影响湖区水流的复杂水力因素中,疏挖的影响仍不如澧水洪道。
2.2 水文学方法
本次分析的二个典型河段位于澧水洪道和南洞庭湖区。在澧水洪道上有石龟山水文站实测水位和流量资料。南洞庭湖区有沅江水位站,仅有水位资料。根据两站不同的资料情况,分析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基本分析思路是:澧水洪道采用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法,通过分析河道疏浚前后的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来分析疏浚对洪水水位的影响;南洞庭湖的沅江站因其只有水位资料,所以通过分析疏浚前后南嘴~沅江水位相关关系来分析疏浚对洪水水位的影响。
2.2.1 澧水洪道疏浚前后石龟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石龟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受澧水和长江淞滋口来水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南嘴站水位的顶托,水位流量关系十分复杂。单值化处理的基本方法是综合落差指数法,其综合落差取津市至石龟山、石龟山至南咀的组合落差。典型年选1991、1995、1996、1998、1999。各年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均按国际标准进行检验。对比各年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可得:1)同流量级水位降低。澧水洪道疏浚前后石龟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较大,水位在37.0 m以上,与疏浚前1991年相比,降低幅度一般位于0.2~0.5 m之间。2)同水位级流量增加。在水位37 m以上,疏浚以后几年的关系线均偏于疏浚前1991年的右方,疏浚后同水位级下,过流能力增加200~500 m3/s。
2.2.2 南洞庭湖疏浚前后沅江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沅江站是南洞庭湖的水位站,选用南咀沅江洪峰水位相关关系来进行分析。资料选样以1990—1997年资料作为清淤前资料,选用了29场洪水的南咀沅江洪峰水位资料;1997—2002年资料作为清淤后资料,共选用了21场洪水的南咀沅江洪峰水位资料。分别拟订疏浚南咀沅江洪峰前后两条关系线,可以看出两条关系线有一定的差别,说明南洞庭湖疏浚后,对南洞庭湖洪水水位的影响较澧水洪道而言影响较小。1997年以后在南洞庭湖莲花坳—廖洋口以及实洲岭河段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疏浚工作,其中实洲岭河段靠近沅江站附近。从关系图看,南洞庭湖沅江站洪峰水位,疏浚前后在南嘴同等水位情况下,水位降低约0.07~0.15 m,这说明沅江与南嘴的落差加大,水流速度加快。很显然,由于清淤疏浚,河床加深,过流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高洪水位的降低有一定作用。
2.3 河湖疏浚对典型河段洪水传播时间影响分析
澧水洪道疏浚于1994年开始,根据掌握的资料疏浚前选用1978—1994年资料,疏浚后选用1995—2002年资料。1995年至今9场洪水平均传播时间为18 h;而1978年至1994年27场洪水平均传播时间为26 h,洪水平均传播时间缩短8 h。很显然澧水洪道由于河道疏浚,行洪能力增强,水流速度加快,洪水传播时间已发生显著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缩短近三分之一。
南咀至营田河段疏浚时间起于1997年,故可将1997年及其以前的资料,作为疏浚前的资料,由于疏浚时间持续到2001年,因而疏浚后的资料十分有限,考虑到1998年已完成了相当一部分工作,故将1999年及其以后的资料作为疏浚后的资料进行分析。由于湖区来水组合复杂,在上述统计中尽量采用反映南洞庭湖来水的洪水为主,以便使统计值能反映实际情况。通过对1999年至今7场洪水统计,平均传播时间为22 h,而1978年至1994年25场洪水平均传播时间为24 h,两者相差2 h。由此可见在南洞庭湖进行疏浚,对南咀至营田洪水传播时间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如河道。
3 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对洞庭湖洪水水位影响预测
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疏挖、扩卡和扫障总土石方量33 876.5×104 m3。由于增加了行洪断面的面积和湖泊容量,相应增加了洪道的行洪能力,增强了湖泊的调蓄能力,对降低湖区高洪水位起积极作用。整个疏浚工程土石方量也就相当于洞庭湖增加了约3.4×108 m3容积,约占洞庭湖总容积(城陵矶水位33.5 m时容积167×108 m3)的百分之二左右。
采用前面已经建立的水力学模型,经水力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如下:
(1)四水尾闾及淞滋河、藕池河及汨罗江疏浚段附近洪水水位的降低较明显。水位降低的程度与开挖的断面面积占总断面面积的比例及洪水级别有关。比例越大,水位降低愈明显。洪水级别越大,水位降低越小。在计算河段中澧水尾闾可降低高洪水位0.15~0.35 m,其余河段一般可降低0.1~0.25 m,但在扩卡的局部区域,有时可降低水位0.3 m以上。
(2)东洞庭湖洪水水位可降低0.08~0.14 m,南洞庭湖可降低0.1~0.18 m。湖区水位降低幅度仍然少于河道,这种趋势同典型河段的计算结果一致。
将上述两项计算结果与湖南省重点科研课题成果《湖南省20世纪90年代洪灾成因及减灾对策研究》比较,疏浚工程对洞庭湖的防洪作用相当于在四水干流修建一座防洪库容为4~5×108 m3的水库,对四水尾闾疏浚段的防洪作用相当于在四水干流兴建一座防洪库容为10×108 m3左右的水库。
4 河湖疏浚工程的防洪减灾效益分析
4.1 典型河段疏浚效益分析
(1)东南湖—万子湖—横岭湖河段。据水文分析计算,实施该工程后,南洞庭湖地区水位降低分别为洪水位0.09~0.17 m,枯水位0.2~0.25 m。防洪效益:通过典型年洪灾损失调查统计,疏浚工程的防洪效益可分摊得2 500×104元,疏浚弃土可对近20 km堤段进行加固处理,可得年分摊效益300×104元;排涝工程效益:因水位下降,电排扬程降低,排水率提高,从而使沿河两岸农田免遭内涝而达到农作物高产稳产的目的。统计解放以来23个涝灾年份中因内涝致灾的总经济损失6.01×108元,年平均2 613×104元,疏浚工程可分摊900×104元;由于枯水季节外河水位降低,排水闸自排时间延长,电排开机时间减少,还可减少排涝费用90×104元,排涝年效益为990×104元;防汛抢险效益:南洞庭湖地区共有防洪堤长673 km,其中湖堤长213 km。按全洞庭湖区年平均防汛抢险费用2.0×108元计,单位堤长的年防汛费用为6×104元,以疏浚工程实施后减少防汛费用5%,则可每年减少防汛费用200×104元。合计疏浚工程年效益可达3 990×104元。共有疏浚土方1225×104 m3,按疏浚单价15元/m3计,工程总造价1.85×108元。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规定,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5。
(2)澧水洪道。据前述分析实施该工程后,澧水洪道水位降低分别为洪水位0.2~0.3 m, 枯水位0.3~0.35 m。按照南洞庭湖洪道同样的分析计算方法,可得澧水洪道疏浚工程的防洪工程效益为10×104元、排涝工程效益为30×104元、防汛抢险效益为460×104元、航运效益为10×104元,总工程效益为510×104元。阳由垸外洲和陈迹坪两段共有疏浚土方200×104 m3,按疏浚单价15元/m3计(含弃土区围堰等临时建筑工程),工程总造价0.3×108元。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规定,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6。
4.2 洞庭湖区疏浚工程效益预测
河湖疏浚工程的效益是通过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对各特大洪水年份工程实施前后对比而减少的洪涝灾害损失费用、使用蓄洪垸蓄洪损失费及其它费用。按照典型河段的效益分析计算,洞庭湖河湖疏浚工程效益为4.57×108元/年。包括:
(1)河湖疏浚工程增加河湖行洪能力,降低上游河段洪水位,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可减免上游堤垸洪涝灾害损失。按照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损失平均情况估算,河湖疏浚工程可减免洪涝灾害损失为21 702.3×104元/年。
(2)由于增加湖泊容积,减少使用蓄洪垸来蓄洞庭湖区超额洪水而造成的蓄洪损失,据《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调查分析,可减少蓄洪损失约为12 421.0×104元/年;
(3)加固防洪大堤930 km,可减免防汛抢险费用11 599.3×104元/年(其中防汛4 987.4×104元/年,抢险费用6 611.9×104元/年)。
(4)河湖疏浚工程实施后,外河水位降低可减免电排排涝电费196.5×104元。
根据已完成的4 067.91×104 m3疏挖土方量,已加固大堤约200 km,疏挖河段附近的一线大堤中的险工险段得了全面加固培厚。河湖疏浚的工程实施,增加了河湖容积,加固了防洪大堤,提高防洪大堤防洪能力,延长了洞庭湖的寿命,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保证重点地区,重点区域的防洪安全,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5 结论与建议
5.1 洞庭湖河湖疏浚防洪减灾效益研究结论
(1) 根据典型河段的水力学和水文学分析,河湖疏浚对洞庭湖区河道和湖泊高洪水位和低枯水位的降低均有一定的作用。疏浚工程的水位降低对洞庭湖的防洪作用相当于在四水干流修建一座防洪库容为4~5×108 m3的水库,对四水尾闾疏浚段的防洪作用相当于在四水干流兴建一座防洪库容为10×108 m3左右的水库。经分析测算洞庭湖河湖疏浚工程减免上游堤垸洪涝灾害损失、减少使用蓄洪垸来蓄洞庭湖区超额洪水而造成的蓄洪损失、可减免防汛抢险费用、减免电排排涝电费等四项合计约为4.57×108元/年。
(2) 通过河湖疏竣相当于洞庭湖增加了约3.4×108 m3的容积,约占洞庭湖总容积的百分之二。疏浚后湖泊水流归槽,流速加大,水流挟沙力加大,便于泥沙输送,有效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延长湖泊使用寿命。而且由于河湖疏浚工程实施以后,加高加固了防洪大堤,提高了大堤的防洪能力。由于大堤防洪能力提高,洞庭湖的寿命延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5.2 洞庭湖河湖疏浚有关问题的建议
(1)加强洞庭湖河湖疏浚与长江城汉河段综合整治关系的研究。
洞庭湖河湖疏浚工程对于疏通湖区洪道,增加湖泊容积,缓解洪水压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洞庭湖的水环境修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城陵矶至汉口河段上承长江干流荆江和洞庭湖水系来水,特别由于下荆江裁弯,城陵矶至汉口河段及洞庭湖淤积严重,城螺河段泄流能力下降,大量洪水滞留洞庭湖,目前三口四水的洪水仅靠一个小口渲泄,若湖口门槛不同步降低,~城汉河段继续淤积,湖内的疏挖增加的湖容大部分会变成死湖容。同时降低出湖口门也有利于洞庭湖对长江中下游径流的补给。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并切实处理好洞庭湖河湖疏浚与长江城汉河段综合整治的关系, 切实研究并尽快实施城陵矶以下至汉口河段的综合整治工程。
(2)加强洞庭湖水沙、水质、底泥监测。
洞庭湖河湖疏浚作为洞庭湖综合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不仅具有扩大湖容、疏通航道等一般工程疏浚的技术特点,而且通过疏浚和清除湖泊水体中的污染底泥,为洞庭湖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创造条件。在疏浚工程实施前、中、后期,要充分了解湖泊功能由于水沙条件变化、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危害和问题,加强湖泊水量、泥沙、水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的调查和监测。但是目前洞庭湖水文、水质监测站点严重不足,底泥污染监测尚属空白,因此应在洞庭湖水文、水质监测站网充实和优化的基础上,特别加强洞庭湖的底泥监测。
(3)加强洞庭湖河湖疏浚的工程勘测和施工监理。
湖泊底泥疏浚工程的现场勘测资料是疏浚工程的设计主要依据,施工监理是确保工程按设计施工的重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洞庭湖河湖疏浚除应按一般的疏浚工程要求进行勘测和监理外,还必须符合污染底泥疏挖和处理的环保疏浚要求。因此洞庭湖河湖疏浚工程的工程设计勘测和工程监理勘测除应参照国家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外,还考虑环保疏浚的特殊要求,如建立GPS局域网保持勘测、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平面控制的一致性;加强污染土处理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防止污染物的渗透、扩散和对地下水的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