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防汛抗旱
  3. 内容

某市水库排洪河景观设计要点

摘 要:通过结合深圳水库排洪河景观设计实例,着重针对防洪景观要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指出在城市滨水区设计中,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减轻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防洪景观;滨水景观;生态护岸;绿化 
  1 工程概况 
  深圳水库排洪河位于罗湖区东部深圳水库坝下,属于沙湾河的下游段,为深圳河一级支流。河道起点位于深圳水库溢洪道泄洪闸第二级消力池出口,终点至深圳河三汊河口,全长3.795km,主要承泄深圳水库下泄流量及沿河8.2km2区间径流。按照现代水务的生态治河标准综合整治河道,本工程主要包括4项内容:一是完善河道截污及局部面源污染控制;二是利用罗芳污水厂再生回用水向河道补水,恢复河道常年流水不断;三是改造河道护岸结构,选用符合环保的生态护岸材料,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水自净功能;四是建造河道沿岸景观绿化带和景观亲水平台,为市民营造休憩空间。因此景观成为河道建设的重点之一。 
  2 行洪区景观设计 
  2.1 合理的行洪道走向 
  在城市防洪规划设计中,合理的行洪道走向成为制约防洪景观的主要因素。以往最常见的工程措施是将河道拓宽、清淤整治、修筑堤防,以此减少水流对凹岸的冲刷,增加河道泄洪能力。从防洪功能方面看,综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减少防洪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然而从景观方面看,对长时间处于待命状态泄洪道的景观价值大打折扣。为了提高行洪道的景观价值,在河道防洪规划时,除河道瓶颈外,河道走向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不必强求平直。考虑行洪道景观后,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但河道的占地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并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相反,避免了河道大面积的土方开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工程投资。 
  在排洪河景观设计中,由于半岛的存在,使得行洪道的走向发生了变化。在设计上,半岛予以保留,使大量现状长势良好的树木免遭伐移,同时减少了大量的土方工程,增加了亲水活动空间,保持了河道原本自然流畅的水岸线。 
  2.2 行洪道竖向高差处理 
  行洪道的“坡降”属性在提高行洪能力的同时却大大降低了行洪道的景观价值。通过行洪道内设计多道跌水景观,将竖向高差分级消化掉,将整条不利于蓄水的行洪道分割形成多段可以蓄水的水池,池内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满足行洪的同时起到良好的景观效益。 
  排洪河3.795km长的行洪水道,从泄洪口到蓄洪区域水位南北落差达到72m。如此巨大高差的产生为行洪提供了天然的势能差,满足高效行洪的同时对堤防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堤防固化程度要求越强,百年一遇防洪堤坝高度越高。防洪景观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2.1 复式生态行洪道断面。综合考虑到防洪、水位、水流、交通、景观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复式生态行洪道断面的底层台阶按常水位设计,汛期来临允许被淹没,水边种植垂柳、地被花卉与水生植物等;中层台阶只有在较大洪水发生时才会被淹,防护空间种植爬藤类植物,如五叶地锦、对护坡进行美化与保护;高层台阶作为百年一遇防洪大堤。各个台级进行竖向联系,形成一个立体景观系统。 
  2.2.2 多层级跌水景观。在现状高差明显的地方,使用自然石垒砌的多层级溢水堰,形成秀美壮丽的景观跌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3 蓄洪区景观设计 
  3.1 湿地景观 
  湿地作为蓄洪区的主要建设内容,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风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蓄洪区的蓄洪能力,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在排洪河公园苗圃区河湾处,布置人工湖、保留湿地,拦蓄水面1.35万m2,营造并保留天然湿地6000 m2,利用植物的自然生态吸附、分解污染,净化河水。湿地游览景区以跌水景观及水生、湿生植物景观为特色,选择富有特色的湿生植物品种,如纸莎草、花叶芦竹、风车草等,营造层次丰富的滨水植物空间,并具有极高的科普、生态和景观价值。生态涵养区是蓄洪的主要区域,利用地形优势建立人工湿地,通过对水体净化,创造湿地景观,增强抵御洪水的能力。 
  3.2 滩地防洪景观 
  蓄洪区域同样采用复式断面,这样水域中的滩地既扩大了行洪断面,又为鸟类、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空间,最大限度地为人们的休闲、游憩提供了条件。在滩地种植野生地被、花灌木、耐水湿乔木等植被,既可以使河滩免水流冲刷,又可以美化河道。另一方面,将休闲场地、绿地、栈道交通设置于河滩地增强了亲水性,扩大了视觉空间。因此在河滩地,防洪、生态、景观三者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滩地的高程应在满足3~5年一遇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滩地高程,以加大蓄洪能力,增强亲水性。 
  深圳水库排洪河6.3万m2的浅滩区域,在保留现状树的同时,补植大量花灌木,形成有特色的植物群落。亲水平台、汀步等将园路延伸至水岸,这里将成为游人亲水近水的第一选择。 
  3.3 生态护岸景观 
  生态护岸是指采取自然形态的水岸处理方式,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特点,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不但可以提高水系统的水体质量,同时也保证水体的景观效果达到最优,很好地解决防洪与生态的矛盾。深圳水库排洪河水岸线长3.795km,为满足丰富的水岸线景观,对生态护岸的类型、特点、功能提出了不同要求,设计了以下几种护岸类型。 
  3.3.1 植物护坡。以平缓的植被护坡形式为主,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大量加强水生植物的应用,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成变化的滨水景观。 
  3.3.2 山石护岸。山石护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水系的特色,利用乡土天然山石,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不要求用凝胶材料填塞饱满,而是巧妙地用碎石和土填充,尽量形成孔穴,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繁殖空间,块石背后做粒料反滤层,山石缝隙间栽植植物,点缀岸坡,展现自然美景。   3.3.3 生态砖护岸。生态砖是由一种无沙混凝土制成的具有透水性、保水性的多孔性砖体,有水下用的鱼巢砖和水上用的墙壁砖。生态砖块的层间用钢筋穿插连接,砖的背后铺设砾石料和无纺布,起到排水和反滤的作用。多孔植物生长砖自身具有透水性 ,可解除正面的水压与背面的土压,不会出现堤坝变形和塌陷。 
  3.3.4 生态袋护岸。在景观湿地中采用了生态袋护岸,生态袋采用100%可循环使用的聚丙烯材料制成,具有抗冲刷、抗酸碱、抗微生物、无强度折损等特点。在生态袋内装土,可形成多角度自由变化的岸坡,然后在生态袋上压播、插播植物。在陡岸及缓坡的水边过渡带设置装土生态袋,既满足结构的稳定要求,又可以解决河岸雨季拉坡、污染物过滤和河水冲刷、塌岸问题。 
  4 景现生态环境设计 
  防洪景观生态环境是一个复合的生命体,需要时间培育和长期养护,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洪景观生态环境绿化的高层次目标是要实现整体生态良性,依托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重构城市滨水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影响防洪景观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简单概括为两方面 ,软质景观因素与硬质景观因素。 
  4.1 软质景观因素 
  包括水体、气候、动植物生态系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植物配置。防洪景观的植物配置需与防洪功能相协调。防洪景观的植物造景要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应把握好植物的季相变化。 
  4.2 硬质景观因素 
  硬质景观因素主要包括堤防、道路、栈桥、汀步、跌水、服务建筑以及配套设施等。这些要素应围绕营建“可用的景观”这一主题展开。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弱化硬质景观要素,为人们营造一个较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空间。 
  5 结论 
  深圳水库排洪河作为市区内的河流之一,河道沿岸的休闲、娱乐、景观、生态等功能越来越得到关注。本工程具有典型的城市河流特点,本次河道整治,从河流的形态、空间、绿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使河道恢复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还原自然生态,绿化河岸,创建丰富多彩的滨河景观。 
  综上所述,通过对深圳水库排洪河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满足了城市居民亲水、戏水的愿望 ,以及城市生态及景观要求,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防洪工程对滨水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并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市水库排洪河景观设计要点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fxkh/146881216827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