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设计
  3. 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探讨(3篇)

 第一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现状与对策

[摘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介绍吕梁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吕梁市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吕梁市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监督执法;吕梁市

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实施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重要手段。保障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是水利工程监督的目的。近年来,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发展,水利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面临问题

一是工程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目前,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以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单项工程规模小、项目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二是水利工程质量法治建设不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作为政府的法定职能,必须加快水利工程质量法治建设,落实执法责任,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政府质量监督职能落实到位。

2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现状

2.1监督机构定位不明确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的政府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机构行使政府监督职能,应具有监督执法职能。但在实际质量监督过程中,大部分质量监督机构属行政委托性质,并没有行政处罚权。其职责实质上仅仅是行政委托中的“检查”行为和活动,缺乏明确的执法机构地位,与监督机构的定位不太适应,直接影响监督执法工作的实效性和权威性。

2.2行政处罚力度不够

行政处罚是法规赋予行政机关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有力手段。由于监督机构没有行政处罚权,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质量违法、违规问题,只能以整改通知单等形式告知责任单位,或者将问题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再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处罚。这样程序繁琐,处罚的时效性和力度大打折扣,在实际监管中很难给予有力的行政处罚。同时,在质量监督工作中还存在整改意见落实难、整改不到位、类似问题屡查屡犯等问题。究其原因仍是缺乏必要的行政处罚手段,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格处罚,导致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外部压力。

2.3行政处罚起点高

虽然相关法律规定了工程参建各方违法、违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处罚起点都很高。由于在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危害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对违规行为处罚时操作上难度很大,缺乏有力、适度的处罚依据。造成对责任主体的处罚难以落实,无法发挥行政处罚的惩戒和威慑作用。

2.4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1997年水利部颁布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以部门规章形式规定了质量监督的工作范围、监督依据、机构和人员以及机构职责等。国务院于2000年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职责的法律地位。但两部法规均未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作出相应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监督工作实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无法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2.5监督执法队伍素质低

质量监督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做好行政执法的关键是调查取证工作,证据确凿,依法依规做出处罚就顺理成章。这就要求质量监督人员不仅能熟悉和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准确认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严格依规执法,保证监督执法的顺利进行。目前质量监督人员能有效发现质量问题,但运用法律法规的水平还不高,依法行政的综合素质还较低,与行政执法要求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3建议与展望

3.1健全完善法规体系,为监督执法提供有力支撑

水利工程一般都在偏远山区,建设周期长,项目类型多,点多面广,质量监督工作从工程开工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直至工程验收结束,监督内容涉及工程各个方面,专业性、技术性强,具体工作细致而繁杂。这就要求质量监督执法部门简政放权,但以往质量监督工作的行政委托单位缺乏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执法力度弱。2011年国家法规层面明确规定授权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使质量监督机构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执法,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理顺质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为质量监督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规范监督机构,匹配与之相应的监督执法地位

遵循“以责定权、以责定利”的组织资源配置原则,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的政府监督管理,应具有与之相应的监督执法权。同时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质量监督职责,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应定位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这样才能使质量监督机构性质与其行使政府监督管理的职能相适应,增强监督机构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效保证监督执法的威慑力。

3.3加强监督机构建设,保障监督执法正常开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呈现出投资规模大,中小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等特点,市、县两级质量监督任务将更为艰巨。因此,需要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监督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县级行政区设立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确保中小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进行。同时还需落实质量监督人员编制工作,将质量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仪器设备,确保质量监督执法能正常开展。

3.4创新质量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执法的效能

行政处罚只是监督执法的手段之一,处罚程序多,为提高质量监督执法效能,还应采取签发质量整改通知书、质量通报、实施不良行为记录等措施,完善质量监督执法方式。对于监督检查发现的一般质量问题以书面质量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要求项目法人限期整改,整改结果由项目法人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查;较大质量问题、质量问题整改不到位、屡查屡犯的采取质量通报、不良行为信息记录、行政处罚等一项或多措施督促整改;对存在违法违规、严重质量问题或发生质量事故的严格给予行政处罚。

3.5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监督执法水平

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执法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质量监督队伍的监督执法能力。加强质量监督执法工作,必须要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首先监督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悉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公正、清廉、高效、服务的监督执法形象。监督人员应期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最终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第二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研究与仿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人力测量为主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逐渐转化为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检验算法。但因为水利工程图像多为远程采集,其图像在采集和传送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图像质量相对较差,也很容易造成关键特点的缺失,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文章就主要提出误差补偿神经网络的水利工程质量图像检测算法,它不但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数学模型来获得质量检测结果,也能够以多层误差网络检测的结果为依据来反馈和补偿误差,从而保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视觉图像;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改善公众生活水平,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也给予了充分的技术支持。但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和水平却始终存在缺陷,这也成为当前最值得探讨的热点之一。

1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和问题

早期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力进行的,也就是派遣大量专家到实地进行考察和测量,虽然准确性有所保障,但测量结果往往会受到检测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力检测方式也逐渐被智能化的检测算法所取代,常见的智能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主要有三种:即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检测算法、以像素差值为基础的检验算法以及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检验算法。智能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效率,也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但是,传统的智能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却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因为视觉图像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而视觉图像大部分都是依靠飞行器进行远程采集的,采集图像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飞行器震动颠簸和天气因素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进而导致像素过低,或者有价值的关键特征缺失。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视觉图像的清晰度,并最终降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甚至无法进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2新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的提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也就是以误差补偿神经网络数学模型为基础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其具体检测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对水利工程相关图像进行采集;第二步是通过小波变换来对图像进行初始化的处理,主要是把图像中的噪声去除,进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步是通过误差补偿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的建立,来对待测区域是否存在误差进行判断;第四步是运用方差来把检测过程中的误差和衡量标准作对比,并通过误差补偿来补偿误差。总而言之,这种新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可以有效避免关键特点和细节的缺失,进而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

3关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原理阐述

目前而言,对水利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洞穴等生物留下的痕迹,这些都会造成水利工程的潜在危机,而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和雷达图像像素灰度值差值算法,可以对这些潜在的质量问题加以检测,进而提早处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待测区域安装机载图像采集设备,从而对相关图像进行采集;②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初始化处理,因为原始图像多为远程图像,不但图像清晰度相对较差,图像质量也难以保证,所以必须通过灰度处理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处理,即通过一定的公式获得新的灰度值,来对初始灰度值加以替换,一方面有助于图像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进而为检测准确率的保证提供数据基础;③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像素灰度差值的计算,并且与衡量标准相对比,如果像素差值比衡量标准大,那么就说明待测区域内存在部分质量隐患;如果像素差值比衡量标准小,那么就说明待测区域完全安全,不存在任何质量隐患;这种水利工程检测算法由于图像像素关键细节和特征难以保证,因此会出现像素差值不准确,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实际上是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建立模型、以及检测和补偿误差等步骤的运算,来对人脑和人眼的功能进行模拟,进而判断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过程。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对图像进行初始化处理:在获取远程采集的原始水利图像之后,应当对其进行图像预处理,从而获得与之有关的像素参数,并且运用噪声频率阀值来去除原始图像中的噪声,同时对原始图像中所有的有效信息做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通过对图像的初始化处理,可以在保留初始图像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进而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2)建立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对待测水利工程质量的归属和类别进行判断,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通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来判断待测区域的质量是否合格。因此,在建立神经网络数学模型时,必须输入初始化处理之后的图像相关参数和数据,而输出结果分为1和0,前者代表水利工程质量良好,不存在质量问题;后者则代表水利工程存在质量问题。(3)检验误差:检验误差是对误差进行补偿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误差检验,可以判断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误差和衡量标准是否相符,以为误差补偿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一系列公式,可以获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系数,并将检测系数与衡量标准相对比,如果获取的检测系数比衡量标准小,那么说明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无须进行补偿;如果获取的检测系数比衡量标准大,那么说明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测误差已经超出允许范围,必须通过误差补偿算法对误差进行有效补偿。(4)误差补偿:误差补偿主要是通过共轭梯度算法完成的,即通过对平移系数梯度、伸缩系数梯度和权值系数梯度的计算,对误差补偿进行计算,这种算法有利于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5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文章建立了一个水利工程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质量检测,通过实验来验证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的有效性。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针对水利工程模型,笔者分别使用传统算法和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在通过水利工程模型所获取的原始图像中设置了约二百个关键细节特点的缺失数目,获得的检测准确率趋势如图2所示:纵轴代表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而横轴代表了水利工程中能够用来检测的图像特征数量级,通过图二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当水利工程相关图像缺失部分像素关键细节和特点时,运用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获取的准确率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智能化检测算法。除此之外,在计算水利工程模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时,运用两种不同方法所获取的关键点检测数据也不同。其中,运用传统智能化检测算法,在缺失数目大于100条时,检测准确率大约为68%,而运用文章中所提出的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时,在缺失数目大于100条时,检测准确率大约为77%。因此可以看出,与传统智能化算法相比,文章所提出的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对图像像素关键特征和细节的数量要求较低,且依赖性不高,尤其是在干扰环境下,当水利工程原始图像大量缺失图像像素关键特征时,运用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将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综上,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在水利工程质量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足够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的研究和探讨,文章所提出的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算法,能够在原始图像相关像素特点和细节缺失的情况下保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率,将非常有利于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淑娟,张志纲,丁爱萍,等.基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2,(6):274-277.

[2]鲁芳芳,马美芳.关于视觉图像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研究及仿真探究[J].建筑与文化,2013,(12):284.

[3]王巧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水利,2010,26(8):58-59.

[4]王海富.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84-185.

第三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而且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因此必须重视并不断加快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推动其改革与发展。文章将从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着手,就如何推动基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

1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1.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尽管实施质量监督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至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形成专业监督模式。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时有法可依,我国近些年来出台了很多相关政府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很多地方政府也紧随其后制定出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这些法律规范往往是针对大型水利工程而制定的,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并不具有适用性。而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但是目前却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指导基层质量监督工作。有的地区根本就没有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或者制定了工作制度但不具有可操作性,基于种种原因,导致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1.2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质量监督人员编制缺乏统一性。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挂靠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另一种则是单独设立的事业单位,其事业编制性质都是参考公务员管理模式,实行全额或差额拨款制度。二是部分县区尚未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水利部明确规定各县区必须设置专业的质量监督站,保证水利工程监督的有效性。但是依然有部分县区没有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三是有的县区设置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但是却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现如今,我国正大力倡导简政放权,政府部门要增设新机构的难度大大加大。因此,如果县区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未能顺利通过编办的审核造成空有名分却不能进行独立办公,这就使得基层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兼岗或混岗的局面。如果从其他科室抽调,仍然缺乏专职人员,导致质量监督人员缺乏稳定性。

1.3质量监督方式方法落后

一是存在严重的凭“资料”进行监督的问题。当前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是工程项目多,监督人员少,由于工作量过大,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流于形式。不少质量监督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往往根据施工方和监理方所提供的材料就作出质量评定结论,导致质量监督的结果往往要受资料的影响,权威性尽失。二是监督检查项目缺乏全面性。在开展质量监督工作过程中,质量监督人员并不会去检查水利工程参建各方的内业资料是否完备、人员是否全部到位等,而把工作的重心全部放在工程实体质量上。三是监督凭经验判断。部分质量监督人员往往通过“手摸、眼看、锤敲”等落实传统的方式,并根据自身经验做出判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同时也没有可靠数据予以支持,难以使人信服。

1.4质量监督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往往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如法律、施工、设计、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等,这就要求质量监督人员不仅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十分了解,还要懂施工工艺,懂得质量监督的工作方法和程序,要求质量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强。当前很多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所配备的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也不对口,很多都是新进人员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还不能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

2推动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快完善质量监督相关法律法规

考虑到当前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面临无法可依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完善质量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确定中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价的有关标准,对于违法违章,要提出明确的处理措施。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执行力度,确保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有法可依。在实际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对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程序以及人员职责和监督的方式,要进行明确。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对于违法违章行为,要采取措施严厉打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证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2.2明确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定位

定位明确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所以水利部应针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组成进行统一规定。建议将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为“准行政部门”,性质应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这有助于其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为了保障监督效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深入调研,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从而让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重视质量监督工作,尽快建立质量监督机构。同时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协作,让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认识到质量监督机构组建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并向地方编制委员会提出组建质量监督机构的申请。

2.3加快质量监督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是要加快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集体监督机制,个人监督可能出现不够公正、客观的情况,而集体监督就能避免这一点,从而使质量监督工作更加透明。在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时,必须确保主监督人员和责任监督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配备两名质量监督人员。二是配齐必要的设备。质量监督部门必须配齐必要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现场检查,不能采用过去“手摸、眼看、尺量”的传统检查手段,而应该借助于回弹仪、钢筋扫描仪以及激光测距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收集必要的数据,并进行数理分析,保障质量监督的科学性。三是实行第三方检测。要求第三方检测单位与施工单位毫无关联,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配备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仪器设备,所作出的检测结果更加公正客观且具有法律效力。实行第三方检测不仅有利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而且还能为质量监督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2.4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水平

在配备质量监督人员时,不仅仅要考虑专业搭配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年龄结构科学合理,既要使用质量监督工作经验丰富的老质量监督人员,又要注重新进人员的培养。通过传帮带,从而新进人员尽快熟悉新岗位、熟悉工作业务,并加强与老质量监督人员的团结与协作,促进质量监督水平提升。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质量监督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让所有质量监督人员都参与进去,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于质量监督人员而言,必须正确认识到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让自身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更好地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保障,长期且艰巨。为了促进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正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推动其改革与发展,尽早迈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郑航.新形势下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科技,2015(1):67-70.

[2]朱延华.浅谈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0227.

[3]吴涛.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研究[J].低碳世界,2016(7):87-8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探讨(3篇)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gcsj/159521445838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