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摘要:农田水利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是事关国家和农民的大事,水利问题解决的好就能够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但是,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一)农田水利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粮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处于一个稳定增产的高峰期,粮食供给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我国的粮食安全由于各种因素仍面临种粮效益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粮食需求逐渐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深等挑战。要迎接挑战就必须做好粮食安全措施,农田水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都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农田水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部分地区是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落后,农田水利建设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者状况。人民群众能否脱贫致富,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如期实现。而加快农田水利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田水利关系社会稳定
温家宝总理讲:“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13多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而农业的发展需要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撑,因此说农田水利关系社会稳定。
(四)农田水利是抵制自然灾害的保障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隐忧,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农田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西南五省的特大旱灾来看,农田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弱。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增强农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本身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洪涝干旱来临的时候尤为明显,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由于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建设、边设计、边规划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三四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再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套,拦蓄防洪能力较弱,一旦洪涝干旱发生,就会给农民群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设资金短缺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三)技术人才匮乏
一方面,设计水平不高。设计工作大部分是由基层水利站负责,基层水利站人员有些并不是专业性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施工水平不高。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整体的施工水平不够高。
(四)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建设资金的投入
要扭转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国家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强化各级政府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又要鼓励民间投资,教育、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而建立起国家、民间多远投资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二)加大水利工程的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建国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要实现农田水利的现代化,就必须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投入,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来提高水利技术含量。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纽工程,而且要研究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以及相互关系。这正是我们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始终要走的道路
(三)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注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重视农田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开发。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与相关院校、有关单位搞好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农田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现有农田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建设、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农村安全饮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行家能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使他们能独当一面。
(四)“重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兼重”转变
加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改变以往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者人为破坏。一方面要加强《水法》的宣传,使水利为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大水利执法力度,打击各类水事违法案例。对重点工程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各级政府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明确其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投资管理主体地位;应加快乡村组织建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或模式,成立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小组,形成“水利站+管理大队+管理小组”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网络,积极倡导农户参与农田水利的管护工作。;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力度,这是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的根本出路。
结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的重大工程。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农田建设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基层水利”调研组.我国基层水利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J].水利发展研究,2009(7).
[2]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定位农田水建设》
[3]贾康,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4]蓝夏怡.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1).
[5]刘汉勇,武迪.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若干思考.[S]农业与科技,2010年第3期
[6]柯龙山.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变迁、困境与创新——基于南方旱涝灾害的思考.[S].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