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勘查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地质勘查,其成果可作为水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实施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的地区,已完成了1:20万-1:10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因而本次地下水资源勘查应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开展区域地下水资源勘查。
一、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查明区域主要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地质结构、导水性,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的边界特征。
(二)基本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的转化关系、控制因素及其转化量。
(三)在基本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室内测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四)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或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按照地下水系统评价区域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和可开采资源。
(五)初步建立区域地下水资源信息系统。
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参照执行的技术标准:
GB 15218-94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J 27-8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二、地下水资源勘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做适当调整)
(一)充分收集工作区内已有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包括区域地质、物探、化 探、气象、地表水文和遥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建立工作区的GIS地理信息系统。
(二)遥感图象解译或航空照片解译,一般采用卫星图象解译,必要时可进行专门遥感飞行,并进行野外验证。
(三)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为1:25万。
(四)地球物理勘探,包括地面物探和物探测井。地面物探应圈定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初步查明控水构造、岩溶发育带及其深度,覆盖层的厚度等。
(五)水、土、岩样品的采集分析。包括常规水化学分析、水中同位素分析和特征微量元素分析。
(六)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观测持续时间应大于一个水文年。在必要的地表河流断面建立观测站,监测河水流量和水位。
(七)水文地质钻探。在充分利用物探资料、已有钻孔和机井资料的基础上布置水文地质钻孔。
(八)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包括单孔抽水试验、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和群井抽水试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部署。在岩溶地区可布置连通试验。河水入渗试验、灌溉水回归试验和给水度野外试验等可根据条件布置。
(九)地下水开采量调查。系统调查不同含水层的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工业、生活现状用水量宜实测,农业用水可采用统计方法,收集历年地下水开采量资料。
(十)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按照地下水系统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均衡计算,在勘查程度较高的地区可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地下水储存资源,主要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
(十一)地下水质量评价。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区、分级评价。
(十二)建立地下水信息系统。按照中国地调局《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等标准,参照DZ/T 0128-94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建立地下水动态信息系统,并逐年更新地下水资源数据。
附:地下水资源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目的任务:说明任务来源、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任务书编号及其主要要求,工作起止时间。
2、工作区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的行政区、流域、图幅及编号;自然地理概况、气象、地表水文情况。
3、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工作区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
4、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以往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区域遥感、矿产地质、石油地质、地表水资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源地勘察等,对其成果进行简要叙述。
第二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1、工作区地质概况:包括地貌、地层、构造。
2、工作区水文地质概况: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类型、分布,控水构造、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3、工作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尚未查清的含水层分布、特征,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途径、排泄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地下水水质等水文地质问题。
第三章 工作部署
1、简述部署原则、工作重点、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2、实物工作量。
3、人员组织、技术装备。
第四章 工作方法
简述本项勘查设计采用的调查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资源计算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第五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
第六章 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
1、组织管理。
2、项目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3、保障项目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5、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第七章 预期成果
项目的最终提交的报告、图件及信息系统。
分阶段提交的报告和图件。
预期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第八章 设计附图
1、交通位置图
2、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3、区域地质图
4、区域水文地质图
5、遥感图象解译推断地质图
6、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