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讨论了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对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等不同用水需求, 以期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缓解供需矛盾。
关键词:水资源 合理配置
1、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理论
1.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义:水资源配嚣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1.2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内容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研究内容[1]包括:
(1)水环境污染问题。评价现状的水环境质量,研究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程度,分析各经济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率及排放总量,预测河流水体中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标准。
(2)水资源需求问题。研究现状条件下各部门的用水结构、水的利用率,提高用水率的技术和措施,分析未来各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水资源需求。
(3)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水利工程布局等问题。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供水结构分析,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各种水源的联合调配,各类规划水利工程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次序。
(4)供需平衡分析。在不同的水工程开发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水工程的供水范围和可供水量,以及各用水单位的供水量、供水保证率、供水水源构成、缺水量、缺水过程及缺水破坏深度分布等。
(5)供水效益问题。分析各种水源开发利用所需的投资及运行费用,根据水源的特点分析各种水源的供水效益,分析水工程的防洪、发电、供水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生态问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保护准则研究,生态耗水机理与生态耗水量研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7)技术与方法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分析模型开发研究,如评价模型、模拟模型、优化模型的建模机制及建模方法,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GIS等高新技术应用。
1.3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与原则
(1)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
(2)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2.1 强化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
2.1.1 明确水资源权利划分与实施细则
在中国水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水资源的“所有”“开发”、“利用”、“保护”“收益”等条款,但没有明确规定除水资源所有权之外其他权利,这给统一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作为计划配水必要补充的水权交易开始推行后,水资源权利划分不明确,直接会带来水市场中水权交易成本上升,交易过程易发生纠纷等相关问题。
2.1.2 完善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制定方法
2006年4月15日起施行的关于取水许可及水费征收相关条例和2008年2月1日实施的对于水量分配规定,在初始水权分配、收费的关键环节上完善了相应管理规范,这两部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己经基本建立,为总体上规划处水量分配的基本方向,以及对中国各流域及区域配置水资源提供了指导,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水量分配方案要点还没有形成规范细则,对不同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
2.1.3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可用水量
节约用水是提高水供给重要方面,其优势在于不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能力,同时能提供更多的可用水量,是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方法。用水效率提高要求加强公众节水意识,在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的不同环节减少用水量,更重要的是节水技术的应用,使相同的水量有更大的产出。
2.2 水污染治理
2.2.1 提高对水环境的流域监测和治理能力
由于流域水污染治理具有跨行政区治理、污染源种类多、水环境维护困难、治理后容易出现再污染现象等问题,始终是中国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在“十五”计划中“三河三湖”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但从治理效果看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水污染状况,“十一五”进一步提出了治理目标,但从目前进度看仍然存在进展较缓慢问题。为实现流域治理目标,应从提高流域治理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地方政府水污染治理责任、建立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果。
2.2.2 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
突发水污染属于偶发事件,具有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但由于其造成的危害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并且由于水体流动性对流域中其他地区会产生附带影响,有的很可能引起国际争端,因此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是污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事先建立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是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对水污染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制定应对水污染事件时不同部门职责和程序,形成互相配合的组织网络,明确决策机构的构成,使流域范围内的水利、环保、公安、交通、消防等众多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其职能,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根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影响的面积、人口、有毒物质的种类将水污染事件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根据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规定应急资金的来源,调用方式,负责使用的机构;规定应急过程中的激励和惩罚措施。
3、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包括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主要研究内容、目标与原则及模式和方法,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
(1)在水资源自然配置格局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水利工程与非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 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重要途径。
(2)水资源配置管理是涉及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区域间协调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水资源配置还处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无论从水资源配置理论探讨,还是管理措施的创新,都不断地面临新问题,这需要对相应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理论研究逐渐深化。本文从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为优化水资源配置管理过程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细则.2002.
[2]关业祥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中国水利,2002(5).
[3]王顺久,侯玉,张欣莉.丁晶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与展望.水利发展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