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造价
  3. 内容

二级建筑师建筑结构重点总结(562条)


  1. 对称结构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内力(位移)是正对称的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内力(位移)是反对称的
  2. 梁内力的规定轴力通常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轴力图必须标正负号
  剪力以使截面所在的隔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为正、逆时针为负;剪力图必须标正负号
  3. 梁的截面高度愈大,抗弯截面系数就愈大,梁的正应力就愈小
  4. 三铰拱是静定拱,水平推力与拱高成反比,愈平缓的拱,支座承受的水平推力愈大,反之愈小
  5. 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各杆EI、EA的相对比值有关,而与各杆EI、EA的绝对值无关
  6. 预应力混凝土屋架适用于跨度为18-36米的房屋
  7. 弯距图线与剪力图线的关系是下-正、上-负
  8. 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自重为24-25kN/m3
  9. 砖砌体的自重为19kN/m3
  10. 钢材的自重为78.5kN/m3
  11. 木材的自重为4-9kN/m3
  12. 粘土砖尺寸为240*115*53;每M3砌体为512块砖
  13. 一般上人屋面的活载标准值2.0kN/m2 不上人0.5 屋顶花园3.0(不包括池墙)
  14. 住宅中挑出阳台的活载标准值2.5kN/m2(人员密集3.5),一般比室内大
  15. 风压的基本期是50年(离地10M,10min最大风速,平方除1000确定风压Wo)
  16. 雪压的基本期是50年
  17. 荷载设计值大于标准值
  18. 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时,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19. 承载能力极限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20.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分别采用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21. 荷载准永久值小于标准值(积灰荷载除外)
  22. 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
  23. 一般多层住宅设计不考虑撞击力和龙卷风;必须考虑风载和活荷载
  24. 土压力和自重属静荷载(亦指恒载、永久荷载);风压和积灰是活荷载
  25. 积灰属静力荷载;吊车、地震、撞击力属动荷载
  26. 我国基本风压取值范围在0.3-0.9kN/m2
  27. 高处的面积大其风压大,其风荷载总值也大
  28. 当面积相同时,其面积外轮廓越展开,则抗扭截面模量越大
  29. 多层停车库的楼面活荷载是按楼盖结构形式确定
  30. 结构上的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
  31. 荷载分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撞击力或爆炸力属偶然荷载
  32. 屋面活荷载不应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较大者
  33. 设计基准期是50年
  34. 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
  一类 5年 临时建筑
  二类 2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三类 50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四类 100年 纪念性、特别重要的建筑
  35. 建筑的安全等级
  一级 重要房屋(100年) ro=1.1
  二级 一般房屋(50年) ro=1.0
  三级 次要房屋(5年) ro=0.9
  36.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与是否上人、屋面的结构形式有关;
  与面积大小、排水方式无关
  37. 建筑物越高,受到的风荷载越大,但超过450M后趋于稳定
  39. 计算荷载效应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其效应不利时取1.2;有利时取1.0;结构抗滑坡时0.9
  当永久荷载控制时,效应不利时取1.35;有利时取1.0
  40. 计算荷载效应时,活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其效应不利时取1.4;有利时取0
  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楼面时,取1.3
  41. 荷载的三种组合是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
  42. 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构件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应继续承载的状态
  43. 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有:
  影响正常使用的外观变形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局部破坏
  影响正常使用的震动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44. 确定混凝土强度的依据是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标准试件的尺寸为150*150*150;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45. 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等级有(C10)C15、C15+5----C80十四级;C10用于混凝土基础垫层
  46. 大梁支撑处宜加设壁柱的条件
  240砖墙≥6米
  180砖墙、砌块、料石墙≥4.8米
  47. 大梁支撑处应设垫块的条件
  240砖墙≥4.8米
  砌块、料石墙≥4.2米
  毛石≥3.9米
  48. 承重独立砖柱尺寸为≥240*370
  毛石墙厚为≥350;柱≥400
  49. 其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当砂浆强度等级相同时,墙比柱高
  50. 砌体房屋中,墙的高厚比是根据墙体的整体刚度确定的
  51.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共同工作,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还能提高砌体的抗剪能力
  52. 钢筋砖过梁≤1.5M
  53. 砖砌平拱过梁≤1.2M
  54. 在室内地面以下,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的砌体内,应设防潮层,-0.060处
  55. 五层及以上房屋墙及受振或层高>6米墙柱,其材料的最低等级为
  砖用MU10;砌块用MU7.5;石材用MU30;砂浆全用M5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50年的,墙柱用材至少提高一级
  56. 增加屋盖的整体刚度,对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是不利
  57. 防止因温度变化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墙体裂缝的措施有: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采用装配式有懔体系的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严格控制块体出厂到砌筑的时间,避免块体遭受雨淋
  58. 网状配筋砖砌体是在水平灰缝中设钢筋网片
  59. 砌体房屋中,墙的高厚比的允许值与砂浆强度、是否非承重墙以及是否有门窗洞口有关
  60. 普通粘土砖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61. 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边长为70.7立方体标准试块,在温度15-25℃环境下硬化,龄期为28天的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值确定
  62. 多层粘土砖房构造柱设置部位
  必设部位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和较大洞口两侧;
  7、8、9度楼梯、电梯间四角;
  6度 7度 8度 9度
  五四 四三 三二 隔15米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七六 五 四 二 隔开间横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八 七六 六五 四三 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9度时内纵与横墙接处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房屋增加一层计算,单面廊为纵墙
  医院、学校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增加一层计算
  医院、学校的外廊式按增加二层计算(但6-四、7-三、8二)
  63. 多层粘土砖房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是240*180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7度六层、8度五层和9度时,构造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房屋四角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64. 当无地下室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
  65. 半地下室是指室底板到室外地坪的高度大于1/3,且小于1/2地下室层高的房间;
  地下室是指室底板到室外地坪的高度大于1/2地下室层高的;
  66. 抗震区砖墙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必设的为所有外墙和内纵墙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6、7度加内横墙的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米;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米;构造柱对应部位
  8度时同上楼盖处增为间距7米;其他同上
  9度的所有内纵横墙均设
  67. 现浇混凝土屋盖的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60
  现浇混凝土楼盖的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民用60、工业70、车道楼板80米
  双向板不小于80
  悬臂板长≤500为厚60;>500为厚80
  无梁楼板不小于150
  68. 对抗震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外墙上不应小于12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内墙上不应小于100;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应小于80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但端缝宽不小于80,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当板的跨度大于4.8米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接
  69. 砌体沿齿缝截面破坏时的抗压强度,主要是由砂浆强度确定的
  70. 作为判断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对于单层房屋其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2倍
  71. 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中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截面面积的50%
  72. 多层刚性方案砌体承重外墙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是竖向多跨简支梁;水平荷载为竖向连续梁
  73. 砌体墙体的允许高厚比主要与砂浆的强度等级有关
  74. 有吊车房屋的砌体、跨度不小于9米的梁下普通砖、跨度不小于7.5的梁下多孔砖砌块强度调整系数为0.9;
  无筋砌体截面积小于0.3平方米时,为γ=A+0.7;
  有筋砌体截面积小于0.2平方米时,为γ=A+0.8;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γ=0.89;
  75. 在对壁柱间墙进行高厚比验算时,计算墙的计算高度Ho时,墙长S应取壁柱间墙的距离
  76. 砌体结构的底层墙或柱的基础埋深较大时,则墙的高度应自楼板底算至室内地面或室外地面以下300-500
  77.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d>5,不少于2根,间距不宜大于120,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40
  砂浆层的厚度≥30;弯矩计算公式M≤0.85hofyAs
  78. 砖砌平拱过梁按沿齿缝截面的抗弯或抗剪设计值计算
  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
  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
  79. 对于过梁上的墙体荷载,当采用砖砌体时,过梁上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的1/3时,按过梁上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过梁上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的1/3时,应按高度为1/3过梁净跨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80. 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时,过梁上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的1/2时,按过梁上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过梁上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的1/2时,应按高度为1/2过梁净跨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81. 对于梁、板荷载,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时,应计入梁板传来的荷载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时,可不考虑梁板传来的荷载
  82. 用未经烧的土坯建造的房屋,在设防烈度为6-8度时,只宜建单层,檐口2.5米
  83. 灰土房可建二层高6米
  84. 承重墙梁的托梁支撑长度不应小于370;托梁高度≥1/10跨度,混凝土强度≥C30,跨度≤9M,每跨内允许设一个洞口,墙体总高度≤18M,墙梁墙高≥0.4跨度,每天可砌1.5高,墙块材强度≥MU10,砂浆强度≥M10,翼墙宽度不应小于梁厚的3倍,不能设翼墙时应设上下贯通的落地构造柱
  85. 自重墙梁的托梁高度≥1/15跨度,跨度≤12M,墙梁墙高≥1/3跨度
  86. 墙梁中的托梁属钢筋混凝土偏拉构件
  87. 当挑梁上有砌体时,埋入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
  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埋入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2
  88. 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强度等级 MU30、MU25、MU20、MU15、MU10五级
  89. 灰砂、粉煤灰蒸压砖强度等级MU25、MU20、MU15、MU10四级
  90. 砌块 MU20、MU15、MU10、MU7.5、MU5五级
  91. 石材强度等级 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七级
  92. 砂浆强度等级 MU15、MU10、MU7.5、MU5、MU2.5五级
  93. 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块体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94. 烧结多孔砖,孔洞率≥25%,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多,用于承重部件,P和M型
  95. 混凝土空心砌块;390*190*190,空心率在25-50%的空心砌块
  96. 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接,上下皮搭砌长度≥90;当不满足时均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小于@200),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
  97.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小于@200)先砌墙外伸≥400;后砌墙外伸≥600
  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全高灌缝
  各支承处如无圈梁和垫块处的梁下等处,应>600@(300-600)的灌缝
  98. 砌块砌体夹心墙应满足>MU10;厚度≥100;最大横向支承间距≤9M
  99. 配筋砌体不得用掺盐的砂浆施工
  100. 龄期为28天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是以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根据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由表中选用
  101. 单层刚性方案砌体承重墙、柱可视为上端不动铰支承于屋盖,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
  102. 多层刚性方案砌体承重外墙符合下列时,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洞口面积<2/3全截面积;
  屋面自重≥0.8KN/M2;
  层高和总高小于一定值时,W=0.4KN/M2 层高4.0米 总高28米
  0.5--4.0--24 0.6--4.0--18 0.7--3.5—18
  103. 风荷载所引起的弯矩 M=WH2/12
  104. 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应按弹性方案考虑
  105. 墙的允许高厚比值 墙 柱
  M2.5 22 15
  M5.0 24 16
  ≥7.5 26 17
  106.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墙用最低强度等级
  烧结砖灰砂砖(严寒) (一般) 混凝土砌块 石材 水泥砂浆
  稍潮湿 MU10 MU10 MU7.5 MU30 M5
  很潮湿 MU15 MU10 MU7.5 MU30 M7.5
  含水饱和 MU20 MU15 MU10 MU40 M10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50年的,墙柱用材至少提高一级
  107. 砖砌体≥9米、砌块≥7.2米时预制梁应锚固
  108.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房屋,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的圈梁作用大;
  当房屋两侧沉降较中部为大时,位于堰口部位的圈梁作用大
  109.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梁出现裂缝是允许的,但应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
  室外受雨淋的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如出现裂缝时,允许,但应满足裂缝开展宽度的要求
  110. 规范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时,应考虑l=αdfy/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
  钢筋的外形特征α
  钢筋直径d
  钢筋的抗拉强度fy
  111. 屋面坡度α≥45°时,可不考虑积灰荷载
  112. 雨蓬检修集中荷载应取1.0KN,(@1000)
  113. 一般阳台顶水平荷载为0.5KN/M(学校、食堂、场馆等取1.0)
  114. 基本风压Wo为50年一遇最大值,但应大于0.3KN/M2;高层高耸要适当提高
  115. 计算配筋率时:受弯和大偏心受拉构件应扣除压区翼缘面积
  受压、受拉应取全面积计算钢筋配筋率
  116.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确定
  甲类 重大建筑和地震发生严重灾害的建筑
  乙类 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 甲、乙、丁以外的建筑
  丁类 抗震次要的建筑
  117.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有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18. 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伸缩缝间距规定M(室内---室外)
  装配 现浇
  排架 100---70
  框架 75----50 (55----35)
  剪力墙 65----45 (40----30)
  挡土墙地下室 40----30 (30----20)
  119.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7M 1/200(1/250)L
  7≤L≤9M 1/250(1/300)L
  >9 1/300(1/400)L 悬臂时L=2L
  120. 一类环境(干燥) 二、三类环境
  裂缝控制标准 0.3(0.4) 0.2
  121. 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二、三级钢筋应≥C20;预应力>C30;钢丝线热处理钢>C40
  122.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fy>300N/MM2时仍按300N/MM2取
  123.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类别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KG/M3 最小强度
  一 0.65 225 C20
  二a 0.60 250 C25
  二b 0.55 275 C30
  三 0.50 300 C30
  素混凝土水泥用量可减少25
  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两个等级
  对临时性混凝土可不考虑耐久性
  124. 现浇板中的分布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筋形成钢筋骨架;将板上荷载传递到板的受力钢筋
  125. 钢筋混凝土柱构造要求:纵向钢筋沿周边布置;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0;箍筋应形成封闭
  126. 确定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的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钢筋的截面面积
  127. 钢筋混凝土中的箍筋的作用是:增强构件的抗剪能力;稳定钢筋骨架;增强构件的抗扭能力
  128. 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防火、防锈、增加粘结能力
  129. 为减少弯曲产生的裂缝宽度,可采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大纵向钢筋用量、将纵向钢筋改成较小直径
  130. 先张法靠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作用施加预应力
  先张法适合于预制厂中制作中、小型构件
  131. 后张法靠锚固施加预应力
  无粘结法预应力采用后张法
  132. 计算单向受弯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33. 计算矩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34. 计算矩形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满足条件判断用抗压)
  135. 混凝土加减水剂的目的是配置流动性混凝土或早强、高强混凝土
  136. 钢筋混凝土梁必须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
  137. 适筋梁的破坏特征是受拉区纵向钢筋先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
  钢筋屈服时伴随产生裂缝,变形随之增大,破坏有明显的预告,属于延性破坏
  138. 门式钢架可以通过设置铰接点而形成双铰钢架
  139. 门式钢架的横梁一般都在竖向做成人字形
  140. 在高压缩性土层上建造门式钢架宜采用双铰钢架或三铰钢架
  141. 三铰钢架刚度相对较差,宜用于跨度较小的情况
  142. 热轧钢筋、冷拉钢筋属于有明显的屈服点的钢筋
  143. 热处理钢筋、钢丝属于无明显的屈服点的钢筋
  144. 对于硬钢,通常取相应于残余应变为0.2%时的对应值作为屈服强度
  145.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屈服强度(下屈服点)确定的
  146. 冷拉Ⅰ级钢筋不宜作预应力的钢筋
  147. 热轧钢筋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148.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与构件类型、工作环境及混凝土级别有关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
  ≤C20 C25-45 ≥45 ≤C20 C25-45 ≥45 ≤C20 C25-45 ≥45
  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a 20 20 30 25 30 30
  二b 25 20 35 25 35 30
  三 30 25 40 35 40 35
  分布钢筋、箍筋上值减10,但≥10 ≥15
  149. 结构的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的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
  150. 混凝土带有碱性,对钢筋有防锈作用
  151. 混凝土水灰比越大,水泥用量越多,收缩和徐变越大
  152. 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与钢筋相近
  153.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154. 普通混凝土养护一周所达到的强度相当于4周后强度的1/2
  155. 水灰比是水和水泥的重量比
  156. 受力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无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
  但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157. 钢筋的连接分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158.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ξ×锚固长度
  纵筋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ξ 1.2 1.4 1.6
  159. 受压钢筋搭接长度是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但≥200
  160. 最小配筋率%
  受压构件 全部 0.6 一侧 0.2
  受弯、拉 0.2和 45ft/fy中较大值
  161. 两对边支撑板为单向板
  四边支撑:长边/短边≤2时,为双向板
  四边支撑: 2<长边/短边<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布置足够构造配筋
  四边支撑:长边/短边≥3时,可按短边受力单向板计算
  简支板纵向钢筋伸入支座>5d
  162. 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取2-3.5
  T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取2.5-4.0
  163. 梁纵向受力筋的直径,当梁高≥300时,不应小于10;当梁高<300时,不应小于8
  梁内架立筋的直径,梁跨度小于4米-8;4-6米-10;大于6米-12
  当梁有效高度≥450时,在梁两侧配纵向构造钢筋,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
  164. 对于梁下部钢筋净距应大于或等于25、≥d
  对于梁上部钢筋净距应大于或等于30、≥1.5d
  165.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
  当h≤150时,不宜大于200,且>70
  当h>150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且>70
  166. 板中分布钢筋的设置原则
  不宜小于单位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焊接网5MM)
  167. 当按计算不需要箍筋进行抗剪时:
  当截面高度h>300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300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
  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时,可不设置箍筋
  168. 简支梁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承受拉应力
  169. 一平面布置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1.5,柱距在12米左右,应优先选用双重井式梁
  一图书馆书库,要求室内净空较大,有平整的顶棚,应优先选择密肋楼盖
  170. 封闭式双坡屋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迎风面+0.8;背风面(包括背风面斜面)-0.5;侧风面-0.7;
  迎风面斜屋面
  α μs
  ≤15° -0.6
  30° 0 角度之间内插计算
  ≥60° +0.8
  171. 当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足时,最为适当的方法是增加受拉钢筋的周长
  172. 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的因素有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外形与净距
  173. 柱的主筋其主要作用是抵抗弯矩和轴向压力
  174. 箍筋的间隔越大,柱的抗弯强度越小
  175. 楼板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楼板上的荷载传达到梁上,另一方面是将水平荷载传达到框架或剪力墙上
  176. 建筑物上如果剪力墙配置适当,一般来说,因水平力而产生的变形要小
  177. 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178. 衡量钢筋强度指标的是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
  179. 衡量钢筋塑性指标的是伸长率和冷弯性能
  180. 根据破坏特征不同,可以将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分为超筋破坏、适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类
  181. 裂缝控制等级共分三级:
  一级构件;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短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不出现拉应力
  二级构件;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长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不出现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允许产生拉应力三级构件;为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182. 在截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超筋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83. 少筋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184. 影响梁抗剪承载力的因素有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筋率
  185. 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l/b≤30,其目的是防止影响其稳定性或使其承载力降低过多
  186.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属弯剪结构
  187.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188. 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及墙不宜大于25%(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189. 受拉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构件不宜大于50%;焊接接头纵向受压钢筋不限
  190. 受扭构件纵向钢筋应沿构件周边均匀布置
  191. 钢筋混凝土柱纵向受力筋
  直径不宜小于φ12;
  全部纵向钢筋不宜大于5%;
  圆柱纵筋宜周边布置根数不宜小于8根,且不应小于6根
  偏心受压柱截面高度大于600时,侧面加设φ10-16的构造筋,并设复合箍筋或拉筋
  受力筋净距不应小于50
  箍筋末端135度弯钩,平直段大于5d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及构件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4、>6
  19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在构件承受使用荷载之前,预先对构件的受拉区施加压应力
  193.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有如下特点
  外荷作用下构件的挠度减少;构件开裂荷载明显提高;使用阶段的刚度比普通构件明显提高;极限承载力保持不变
  194.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纵向受力钢筋外皮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195. 增大截面高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大钢筋的用量可减小受弯构件的挠度
  196. 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是提高截面高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裂缝沿配筋的表面发生
  水泥膨胀异常,裂缝呈放射形网状
  超载时,在梁、板的受拉区
  地震时,在柱、梁上沿45°角产生
  197. 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有:增大截面尺寸、增大钢筋用量、采用变形钢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构造允许时采用较小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98.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挠度计算时,可取同号弯矩取段内的弯矩最大截面的刚度
  199. 板受力方向负筋的面积>1/3跨中受力筋面积,非受力方向可适当减少
  200. 单向板分布筋的面积>15%受力筋面积,(>0.15%配筋率)
  >φ6 ≤@250
  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筋适当加大<@200
  201. 对于一般多层的框架,当采用装配式楼盖,柱的计算长度:底层柱=1.25H;其它柱=1.5H
  当采用现浇整体楼盖,柱的计算:底层柱=1.0H;其它柱=1.25H
  202. 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250
  203. 当构件截面的长度大于厚度的4倍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204. 抗震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柱宽的1/2
  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05. 只有沉降缝要贯通整个结构(包括基础)
  206. 多层房屋的层高和(层数)的限值M(8764-7654)
  烈度 6 7 8 9
  普通砖240 24(8) 21(7) 18(6) 12(4)
  多孔砖240{小砌块190} 21(7) 18(6) 15(5) 12(4){0}
  底框架240 22(7) 19(6)
  内框架240 16(5) 13(4)
  底框架底部层高≤4.5M;其它≤3.6M
  医院教学楼及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降低3M,层数减一层
  横墙较少指同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40%
  207. 现浇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
  208. 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180;4φ12;箍筋@<250
  209. 砌体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度 6、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 1.5
  210. 无锚固的女儿墙≤0.5高(9度0.0)
  211.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中、边) 8度 1.2 9度 1.5
  内墙阳角至门洞边 8度 1.5 9度 2.0
  其它全为 1.0m
  212. 底层框架和内框架砖房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240;不宜<4φ14;不宜箍筋@<200
  213. 作用于框架梁柱节点的弯矩,是按照梁柱截面的转动刚度比进行分配的
  214. 结构自身质量越大,发生强度破坏的概率越大
  215. 房屋高度超过50米,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结构
  216. 混凝土基础适用于五层及以下民用建筑或单层、多层轻型厂房的承重基础
  217. 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好
  218. 承重砖柱及宽度小于740的窗间墙,不得开孔、洞或留脚手架眼
  219.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选用3号钢、16锰钢等
  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必要时应有冷弯合格保证
  220. 当吊车大于50吨和类似振动力结构才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221. 普通碳素钢按炉种分平炉、氧气转炉、空气转炉钢三种
  222. 按脱氧程度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223. 建筑常用的钢材一般分为普通碳素钢、普通低合金钢和优质碳素钢三类
  224. 钢材随钢号增加,强度提高,伸长率则降低
  225. 工字钢型号下标表示腹板厚,a 
  226. 建筑物的纵向,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屋盖垂直支撑、天窗架垂直支撑应设在同一柱间
  227. 当大型屋面板,且每块板与屋架保证三点焊接时,可不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但在天窗架范围内应设)
  228. 下柱柱间支撑应设在建筑物纵向的中部
  229. 纵向水平支撑应设置在屋架下弦端节间平面内,与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组成封闭体系
  230. 屋架外形应与屋面材料所要求的排水坡度相适应
  231. 屋架外形应尽可能与弯矩图相适应
  232. 屋架杆件布置时,应尽可能使较短的腹杆受压、较长的腹杆受拉
  233. 宜尽可能使荷载作用在屋架节点上,避免弦杆受弯
  234. 钢屋架和檩条组成的钢结构屋架体系,设支撑的目的是承受纵向水平力、保证屋架上弦出平面的稳定、便于屋架的检维修
  235. 焊接的一般钢结构,当冬季温度≤-30℃时,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236. 钢结构耐250℃以下高温,但不耐火
  237. 钢材的厚度越大则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强度设计值越小
  238. 少数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钢结构轻质高强延性好,能建更高的建筑、钢结构综合经济效益好
  239. 钢实腹式轴心受拉构件应计算强度及长细比控制的验算
  240. 钢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应计算N/ΦA≤f ; A为毛截面积
  241. 钢结构设计方法是以近似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42. 建筑钢材属低碳钢;推荐使用的有A3、15MnV、16Mn
  结构用钢为甲类钢;
  乙类钢不能用于承重结构
  243. Ⅰ16工字钢中的数子表示截面高度为160
  244. 钢结构构件表面防腐应刷防腐涂料
  245. 低碳钢受拉屈服后,从屈服点至断裂,塑性工作区域为弹性工作区域的200倍
  246.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极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为≥1×105次,应进行疲劳计算
  247. 工字钢截面面积和高度不变时,翼缘宽度确定后,翼缘厚度尽可能薄(翼缘薄而腹板厚),抗剪承载力大
  248. 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顶点质心位置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500
  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房间相对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400
  249. 钢结构的缺点是不耐火、易腐蚀
  钢结构的表面长期受辐射热达150℃以上时,应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
  250. 轴心受压的钢柱脚中,锚栓不受力
  251. 在抗剪连接中以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的连接中,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不得大于按摩擦型连接计算的1.3倍
  252.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厚度小于5的钢板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壁厚小于3钢管
  253. 焊接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焊接的厚度对低碳钢大宜小于50
  焊接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焊接的厚度对低金钢大宜小于36
  254. 钢结构在搭接连接中,搭接的长度不得小于焊件较小厚度的5倍,且并不得小于25
  255. 对屋架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的允许长细比:受拉杆(无吊车)350;受压杆150
  256. 接点板的厚度根据连接的杆件内力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6毫米
  257. 焊接梁的翼缘一般用一层钢板做成,当采用两层钢板时,外层钢板与内层钢板厚度之比宜为0.5-1
  258. 柱脚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259. 当柱脚底面在地面以上时,则柱脚底面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50
  260. 目前钢结构除少数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的连接外,其结构简单,节约钢材,加工方便,易于采用自动化操作的连接方法为高强螺栓连接
  261. 目前我国在桥梁、大跨度房屋以及工业厂房结构中已广泛应用的连接方法为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262. 对高度或跨度较大的结构,或荷载、吊车起重很大的厂房结构等,应优先选用钢结构
  263. 跨度≤24米,柱距为6米的高层厂房,一般宜选用钢结构
  264. 宜设置屋架下弦横向支撑的有
  屋架跨度大于18米时
  屋架下弦设有悬挂吊车,厂房内有吨位较大的桥式吊车或有振动设备时
  端墙抗风柱支承屋架下弦时
  屋架下弦有通长纵支撑时
  265. 轻型钢屋架适用于跨度为≤18米的工业与民用房屋的屋盖结构
  266. 钢结构通常在450-650℃的温度时,就会失去承载能力,产生很大的变形,不能继续工作
  267. 钢管混凝土构件两端加上盖板,用焊缝封闭,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其水灰比要求控制在0.45左右
  268. 钢材的S、O元素使钢材热脆
  而P、N会造成钢材冷脆
  269. 钢结构选材时,两项保证是抗拉强度、拉伸率(伸长率);其次是冷弯180度,常温冲击韧性、负温冲击韧性
  270. 规范规定对焊接构件的含碳量不得大于0.22%
  271. 木材强度指标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
  而抗弯强度设计值介于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和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
  272. 木屋架的受力性质是多边形最好、梯形次之、三角形最差
  273. 设置木屋架支撑的作用是
  防止屋架侧倾、保证受压弦杆的侧向稳定、承担和传递纵向水平力、保证屋架安装质量和安全施工
  274. 承重结构的木材杆件受拉或受拉弯,宜采用Ⅰ级材质
  275. 木材表面温度高于50℃;极易引起火灾的;经常受潮湿且不易通风的场合不应采用木结构
  276. 木材的破坏属脆性破坏
  277. 木材的强度在其含水率8-23%范围内,含水率的增大会使木材强度降低,当含水率超过23%时,其强度则趋于稳定
  278. 在木结构中,同一种连接不宜采用两种及以上刚度不同的连接
  在屋架下弦的同一接头中,不应考虑斜键和螺栓的共同作用
  在屋架下弦的同一接头中,不应采用不同直径的螺栓
  在屋架的端节点,不得考虑齿连接与其保险螺栓的共同工作
  279. 当房屋中有采暖或炊事的砖烟囱时,与木结构相邻部位的烟囱壁厚应加厚至240
  280. 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或纵横强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81. 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的转角处
  282. 8、9度下列时应设防震缝:房屋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错层楼板高差较大;各部分质量和刚度截然不同
  283. 规则结构宜符合下列要求
  房屋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大于其宽度,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
  房屋立面局部收进的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
  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上层的70%,且连续三层降低不小于其上部第三层刚度的50%
  房屋平面内质量分布和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
  284. 底层框架的底层楼盖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285. 底层框架砖房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的楼层均应设置圈梁
  286. 框架梁柱节点区域的箍筋配置应满足不能小于柱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
  287. 框架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88. 螺旋钢箍柱受压承载力比普通钢箍柱高
  大偏心受压柱截面在离轴力较近的一侧受压,而离轴力较远的一侧受拉
  高强度混凝土对大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有所提高
  小偏心受压柱不应选择高强度混凝土
  289. 框架柱在大偏心受压情况下,轴向力越小,需要配置的纵向钢筋越多
  在小偏心受压情况下,轴向力越大,需要配置的纵向钢筋越多
  290. 影响柱延性的主要因素有轴的轴压比、柱的配筋率
  291. 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小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292. 三角形桁架的内力分布不均匀其特点是弦杆内力两端小、中间大;腹杆内力两端大、中间小
  293. 半圆拱的水平推力为零,称为‘无推力拱’
  294. 通常悬挑梁的截面高度取为其跨度的1/6
  295. 其悬臂板的高跨比常取为1/12
  296. 门式钢架从结构分为无铰钢架、双铰钢架、三铰钢架
  297. 桁架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几何不变,是铰接
  298. 三铰拱为静力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属于超静定结构
  299. 拱结构的受力情况主要是受压
  300. 大跨度屋盖采用桁架比采用梁的优点是受力合理并且自重轻
  301. 木屋架的最大跨度是15米
  302. 钢木屋架适用跨度是小于18米,室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0%
  303. 钢筋混凝土钢架,一般宜用于跨度最大为30米的建筑
  304. 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抗震缝的要求
  305. 当采用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4米
  306. 当采用钢木或胶合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6米
  307. 木梁在支座处应有可靠的锚固,对于楼盖中的木格栅,应沿其跨度每隔1-1.5米设置一道剪力撑
  308. 木结构构件的受压工作要比受拉工作可靠的多
  标准小试件的顺纹抗拉极限为受拉时的40-50%
  309. 木材含水率愈高,木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愈低,对木材的受压、受弯影响较大,受剪次之,受拉影响较小
  310. 木结构中刚拉杆和拉力螺栓的直径,应按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12
  311. 当用原木、方木作承重木结构构件时,木材的含水率不应大于25%
  312. 当木材在湿度大的环境中(含水率在40-70%的环境)容易腐朽
  313. 木材通风良好、长期在水中或处干燥环境中不易腐朽
  314. 扭矩作用下,距刚度中心越远的点受力越大
  315. 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
  316. 当有管道穿过剪力墙的连梁时,应预埋套管并保持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应小于1/3梁高,并不小于200
  317. 筒中筒结构中,外筒柱子截面设计成矩形截面,长边平行外墙放置最好
  318.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框支层楼板应采用现浇,且厚度不应小于180
  319. 预制预应力圆孔板装配式楼板的刚性最差
  32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比剪力墙的大
  321. 筒中筒结构中,三角形平面形状受力性能最差
  322. 圈梁可以作为壁柱间墙的不动支点时,要求圈梁宽度与壁柱间距之比值为b/s≥1/30
  323. 砖混结构上柔下刚的多层房屋指的是顶层不符合刚性方案,下面各层按刚性方案考虑
  324. 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楼板是预制板缝上再浇一层叠合层,同时板缝也加筋以混凝土灌实
  325. 钢筋混凝土主梁支撑在砖柱或砖墙上时,其支座应视为铰支
  326. 钢筋混凝土楼盖中的主梁应按弹性理论计算
  327. 非地震区剪力墙结构可不设暗柱
  328. 在水平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的计算简图,应假定板柱刚接
  329. 非地震区砌体房屋中,设置圈梁后能增加房屋整体刚度、能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不利影响、防止较大震动荷载不利影响
  330. 为防止钢筋混凝土屋盖温度变化引起顶层墙体的八字形裂缝有效措施是屋盖上设良好的隔热层或保温层
  331.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高度是根据结构体系和设防烈度而定
  332. 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高宽比宜大于3,高度不宜低于60米
  333. 增加剪力墙是最有效的提高抗侧力刚度的方法
  334.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形式 有保温 无保温
  瓦材木屋盖 100
  装配有檩 75 60
  装配无檩 60 50
  整体 50 40
  对石砌体、蒸压砖、砼砌体上表数乘以0.8;高于5M的砖砌体单层房上表数乘以1.3
  335. 为防止减轻房顶层墙裂缝的采用下列措施:
  屋面保温、隔热
  屋面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
  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
  屋盖和圈梁间设滑动层,长墙可在两端2-3个开间设,横墙可只在两端1/4长处设
  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3道焊接钢筋网片2φ4,@200;或2φ6;挑梁末端里外各伸长1米
  顶层门窗洞过梁上水平灰缝内设2-3道钢筋网片或2φ6,并伸入过梁两端600
  顶层和女儿墙砂浆不低于M5
  女儿墙设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伸至压顶
  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加构造柱
  336. 防止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采用措施
  增大基础圈梁刚度
  底层窗台下水平灰缝内设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并伸入过梁两端600
  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板嵌入墙600
  337. 墙体砖角处和纵横墙交处,宜沿竖向每400-500设拉结钢筋,每120厚墙内不少于1φ6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转角或交接处起,每边不小于600
  338. 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宜在各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及窗台下第一和第二道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伸入墙内≥600
  339. 混凝土砌块砌体应采用砌块专用砂浆砌筑
  340. 车间食堂空旷单层房屋圈梁设置要求
  砖砌体房,檐口5-8M时,在檐口设一道;大于8M时,应加设
  砌块及石料房,檐口4-5M时,在檐口设一道;大于5M时,应加设
  有吊车时在檐口或窗顶处设一道,应增加设置数量
  341. 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房3-4层时,在檐口设一道
  当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应每层设置
  342.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处设置圈梁,其它楼层应在所有纵墙上每层设置
  343. 圈梁宜连续设在同一平面上并封闭,附加圈梁搭接长度>2ΔH,且>1M
  纵横交接处,刚弹性和弹性方案与屋架大梁应可靠连接
  应与墙同宽,当宽>240时,可≥2/3h,高度≥120,4φ12,箍筋<@300
  兼作过梁时应按过梁计算配筋
  344.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房,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应檐口设置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板现浇
  未设圈梁的板嵌入墙内不应小于120,并沿墙长配置不少于2φ12的纵筋
  345. 有抗震要求的单层砖柱厂房,厂房两端应设置承重山墙、横向内隔墙宜做成抗震墙
  346. 有抗震要求的单层空旷房,大厅与前、后厅之间不宜设防震缝
  大厅与两侧附属房间可不设防震缝
  山墙应利用楼层或工作平台作为水平支撑
  347. 9度设防,当房屋有舞台时,舞台口上的山墙不宜承重
  348. 梯形屋架可满足天花板上有较大空间
  349. 门式钢架可以通过设置铰接点而形成三铰钢架
  350. 无铰门架比有铰门架的内力分布更均匀
  351. 门式钢架可以使用预应力技术
  352. 钢架柱和基础的铰接可以采用交叉钢筋的形式
  353. 网架周边各节点可以支承于柱上
  354. 网架周边各节点可以支承于由周边稀柱上所支撑的梁上
  355. 矩形平面网架可以采用三边支承而自由边则设置边桁架
  356. 网架周边各节点不允许支承于周边附近的四根或几根独立柱上
  357. 选择拱轴线形式应根据建筑要求和结构合理相结合
  358. 单层厂房应设柱间支撑的有
  设有重级工作制吊车,或中、轻级工作制吊车起重量超过10吨时
  纵向柱的纵数每排小于7根
  设有3吨及以上悬挂吊车的
  359. 特殊高层建筑一般指的是高度大于200米的建筑
  360.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地下室或整体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2
  361.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当采用桩基时,地下室或整体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5
  362.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在地震区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0
  363. 高层建筑的柱截面每次收小不宜大于100-150
  364. 理论上最合理的拱轴线应是使拱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变轴压状态(无弯矩)
  365. 一般说来拱在均匀荷载作用下比较合理的拱轴线形式是二次抛物线
  366. 一次地震的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共十二等级
  367. 地震的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对各个不同地区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的影响的强弱程度
  368. 里氏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369.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里氏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
  370.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来确定
  371.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72.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
  (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比基本列度低一度半,第一水准)
  373. 当遭受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或经修理仍可使用
  (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基本烈度,第二水准)
  374. 当遭受大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见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
  (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为罕遇地震的概率水准,第三水准
  375.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总体布置多跨厂房采用等高厂房
  采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预应力混凝土屋架、预制柱为工字形柱
  376. 纵向受力钢筋带换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377. 抗震结构的材料
  烧结砖>MU10,砂浆强度>M5
  砼砌块>MU7.5,砂浆强度>M7.5
  378. 框支梁、框支柱及一级框架梁柱节点砼>C30
  379. 构造柱、芯柱、圈梁等砼>C20
  380.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
  381. 一、二级框架结构,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82. 钢结构时
  钢材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83. 抗震砌体结构房屋的纵、横墙交接处,施工时都应同时咬槎砌筑,房屋四角和楼梯处更应如此
  384. 半挖半填的地基土地段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85. 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震害效应越小
  386. 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小
  387. Ⅰ类场地,土层密实坚硬,震害效应小
  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388. 当地基土中有液化层时,柱基的柱端应深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一定长度,应按计算定,对砾石土、坚硬粘土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对其它非岩石土不宜小于1.5
  389. 对饱和砂土或粉土应进行液化判断
  390.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其液化指数划定其液化等级
  391. 对设防烈度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液化判断和地基处理
  392. 当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
  393.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
  394. 液化等级为中等和严重的故河道河滨,在距常时水线约100M内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
  395. 限制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是为了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稳定性
  396.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宜的最大高度
  类型 6 7 8 9
  框架 60 55 45 25
  框架-抗震墙 130 120 100 50
  抗震墙 140 120 100 60
  板柱-抗震墙<框架<部分框支-抗震墙<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
  397. 抗震多层砌体房屋砖墙层高为4米,砌块为3.6米
  398.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6 7 8 9
  现浇 4 4 3 2
  装配 3 3 2.5
  框支层、板柱抗震墙 2.5 2.5 2
  399.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400.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6 7 8 9
  现浇屋楼盖 18 18 15 11
  装配屋楼盖 15 15 11 7
  木屋楼盖 11 11 7 4
  底层框架剪力墙 21 18 15 /
  内框架 25 21 18 /
  石棉水泥瓦轻钢屋盖更小
  401. 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子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使柱子的破坏形式和变形能力符合抗震要求
  402. 框架柱设计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不宜小于250,抗震时不宜小于300,圆柱和多边形直径不宜小于350,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403. 错层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其箍筋应全段加密
  404. 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中,任意增加柱子的纵向钢筋面积,可能反而使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405. 任意增加剪力墙连梁的纵向钢筋面积,可能使连梁不能先形成塑性铰,反而使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406. 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宜拉通对直
  407.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408. 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过小
  409. 较长的剪力墙可开洞后设连梁,但连梁刚度不一定要求很大,可用楼板连接,也可做成高度较小的弱梁
  410. 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最大,框架-剪力墙结构次之,剪力墙最小
  411.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如不可避免时则宜设沉降缝
  412. 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413. 对基本烈度为6-9度幅度内地区的建筑屋,应考虑抗震设防
  414. 高层建筑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与结构体系、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有关
  415. 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时,其横向剪力墙的间距应同时满足≤5倍建筑的宽度、≤60米
  416. 对于7度抗震设防的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平面为长矩形的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的数目与全部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不宜小于50%
  底层落地剪力墙应加厚以补偿底层的刚度
  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宜接近1
  417. 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对称平面;当矩形平面时,长宽比不宜大于2
  418. 网架按外形分类有平面和曲面网架
  419. 平面网架只能是双层
  420. 曲面网架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
  421. 曲面网架可以做成单曲或双曲
  422. 大跨度拱结构拱脚水平推力
  可用位于拱脚处的拉杆承受
  可用两侧有足够刚度的框架结构承受
  423. 位于良好的地基的落地拱可以利用基础直接承受
  424. 不可用支承拱的独立支柱承受
  425. 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地震波的发源点称震源
  426. 甲类建筑需特殊考虑设计烈度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考虑
  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基本烈度考虑
  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基本烈度降一级考虑,但六度不降
  427. 作地震变形验算时,框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角限值最大
  428. 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是因为使楼屋盖具有传递水平地震作用力的足够刚度
  429.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砌体填充墙应与框架柱用钢筋拉结
  宜采用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
  430.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计算跨度的1/8-1/12
  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1/4高度;并不宜小于柱宽的1/2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431. 工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00;腹板厚度不宜小于80;当腹板开孔时,在孔洞周边宜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的封闭钢筋
  432. 钢结构、钢架、排架和网架中钢架的钢材用量最省
  433. 有抗震设防要求并对建筑装修要求较高的房屋和高层建筑,应优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434. 当砌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宜与梁有拉结措施
  435. 抗震墙的厚度在一、二级时,≥160,且>层高的1/20
  三、四级时,≥140,且>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时,≥200,且>层高的1/16
  无端柱或无翼墙时>层高的1/12
  436. 多层石房总高度及层数
  6 7 8
  细料石砌体 16(五) 13(四) 10(三)
  粗毛料石砌体 13(四) 10(三) 7(二)
  抗震墙间距(装配屋盖) 10(7) 7(4)
  437. 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5
  438. 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4
  439. 对框架结构作抗震变形验算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建筑的装修标准有关
  440. 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的刚度要求
  441. 当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但长宽比超过规定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442.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2.5B;L≤30
  443.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
  有抗震要求的高层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高度不宜小于400
  444. 有抗震要求时,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距离配置拉结钢筋
  445. 剪力墙结构中,一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米
  446. 剪力墙上开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不宜错洞布置,当二、三级抗震必须要错洞时,错洞间距不宜大于2米
  447. 高层建筑很少采用预应力平板楼板结构
  448. 屋面只有屋面板自重不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
  449. 偏心构件的抗弯能力;大偏心受压时随轴力增加而增加
  450.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一般仅为抗压强度的1/10
  451. Ⅱ、Ⅲ、Ⅳ级钢筋冷拉后可用作预应力钢筋
  452. 在地震区,用灰土作承重墙体的房屋,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多宜建二层,但总高度不要超过6M
  453. 震中是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454. 8度设防时的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其平面长度和宽度之比不宜超过5
  455. 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连接构造要求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456. 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
  超过15M时,6度(每+5M)、7度(4M)、8度(3M)、9度(2M),宜加宽20
  457. 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70%考虑,
  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50%考虑,且不宜小于70
  两侧结构不同时,按较低结构考虑
  458. 刚性基础的选用范围是六层及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由墙承重的厂房
  459. 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不要求沉降观测
  460. 8度9度抗震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之承长度不应小于500,并与圈梁相连
  461. 预应力混凝土对钢筋的性能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塑性、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镦性能
  462. 目前单层厂房大多数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46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析是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464. 软弱地基上建房时,对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选用箱基、桩基、筏基
  465. 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的地段属抗震危险地段
  466. 砌体房屋、无软弱地基的一般单层空旷房屋、8层以下25M以下的一般框架房屋(厂房)可不进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467. 考虑地震时建筑场地的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468. 为了增加整体刚度,在软弱地基上的对于3层及以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其长高比宜小于或等于2.5
  469. 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至40米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470.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应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作用
  471. 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472.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后浇带,应在高层部分主体结构完工,沉降基本稳定后灌缝
  473. 碎石土属不冻胀土
  474. 地基土天然含水率小且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2M时,均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
  475. 碎石土、细砂土可不考虑冻胀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476. 除淤泥和淤泥质土,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则埋深愈深地基的承载力愈大
  477. 一般多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降量
  对砂土,可认为最终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
  低压缩性土<0.1 50-80%
  中压缩性土0.1-0.5 20-50%
  高压缩性土≥0.5 5-20%
  478. 刚性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最大值为1:1.5
  混凝土基础为1:1
  479. 在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的最小宽度时,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480. 摩擦桩时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
  481. 对一级建筑物,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3根
  482. 砂土的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与密实,它是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来划分的
  483. 由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属素填土
  484. 经过压实的素填土称压实填土
  485. 压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5%的土
  486. 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的填土属杂填土
  487. 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属冲填土
  488. 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
  489. 生活垃圾较多的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490. 换填垫层可用于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矿渣、灰土和粘土等
  491. 除岩石地基外,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基础宽度、基础深度和地基土的重度有关 
  492. 考虑地基变形时,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493. 对框架、排架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494. 高层建筑由倾斜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495. 对山区地基的设计,应考虑溶岩、土洞的发育程度 
  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断层破碎带 
  建筑地基不均匀性 
  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堆载和卸载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筑场区的影响 
  496. 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300-500厚 
  夯填度为褥垫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夯填度中砂粗砂0.85;土夹石0.7 
  497. 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则偏心距e=M/N应满足e≤b/6 
  498.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长期荷载重心相重合 
  基础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需要 
  基础的底板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和防水要求确定 
  499. 配了纵向钢筋的桩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500. 桩的承载力与其截面的大小有关
  501. 桩有抗拔能力
  502. 摩擦型桩中心距≥3d,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1.5扩底直径;当扩底直径大于2米,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米
  503. 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504.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嵌岩灌注桩硬质岩体时≥0.5
  505. 灌注桩混凝土≥C20;预制桩混凝土≥C30;预应力桩≥C40
  506. 桩的主筋应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配筋率≥0.8%;静压预制≥0.6%;灌注桩≥0.2-0.65%
  507. 承台下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土层或液化层
  508. 桩径大于600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509. 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
  510. 主筋锚固于台不宜小于30d、35d(Ⅱ、Ⅲ)
  511. 大直径灌注桩当为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桩和柱直接连接
  512. 柱承台的宽度≥500,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150,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边缘的距离≥75
  513. 承台的最小厚度为300
  混凝土≥C20,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当有混凝土垫层时≥40
  514. 有抗震要求的单桩支承的独立柱,各承台均应两方向设置连系梁
  515. 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
  516. 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
  517. 桩承台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250,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518. 结构平面布置图常用的比例是1:50;1:100;1:200
  519. 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时,会向外(非挡土墙一侧)移动或转动的挡土墙,应采用主动土压力
  520. 利用压实填土作地基时,不得使用耕植土
  521. 粘性土的状态分为坚硬、可塑、软塑和流塑,它们是根据液性指数划分的
  522. 对一般基础设置深度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埋深
  523. 应考虑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524.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埋深应满足抗滑移的要求
  525. 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可增加基础宽度
  526. 埋置较浅的无筋扩展基础,其埋置深度一般小于3-4倍的基础宽度,且埋深不大于5米
  527. 扩展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混凝土等级≥C20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阶梯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
  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垫层混凝土≥C10
  528.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φ10,@100-200;分布筋≥φ8,@300;
  钢筋保护层有垫层40;无垫层70
  529.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高度不宜小于3M
  箱形基础的外墙应沿建筑的四周布置
  箱形基础的墙体水平截面积不宜小于基础面积的1/10
  530. 桩的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31. 对于预制桩,应进行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强度验算
  532. 灌注桩配有纵向钢筋能承担弯矩
  533. 桩的承载力除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外,尚应验算桩身材料强度
  534. 设计桩台时,应作抗冲击验算和抗剪验算
  535. 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时,可取承台面标高与地下室底板标高相同
  底板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536. 结构圈梁平面图、总平面的管沟平面图常用比例是1:200;1:500
  537. 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地基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应按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为1.0
  538.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数TL为0-0.25,为硬塑粘土
  539. 对于一级建筑物当采用室内剪切试验时,取土钻孔不得少于6个
  540. 挡土墙应设置泄水孔,其间距宜取2-3米
  孔眼尺寸不宜小于φ100
  541. 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542. 砂土为>2不超过50%;但>0.075超过50%的土
  543.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10的土
  Ip>17的土为粘土
  Ip=10-17的土叫粉质粘土
  544. 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Ip≤10,且>0.075不超过全重的50%的土
  545.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其自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
  546. 湿陷性土为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0.15的土
  547. 宜设沉降缝的部位
  平面的转角处
  高度差异和荷载差异处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框架的适当部位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明显差异处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548. 沉降缝宽度 二、三层50-80; 四、五层80-120; 六层以上>120
  549. 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高,建筑物各部分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标高提高
  550. 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孔洞,或采用柔性头
  551. 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措施 
  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型式 
  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 
  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 
  552. 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 
  在一个观测区,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 
  施工期间的观测不应少于4次 
  竣工后的观测,第一年不少于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 
  沉降观测点,一般设置在室外地面以上,外墙(柱)身的转角及重要部位,数量不少于3个 
  553. 有条件时,宜利用堆载预压过的建筑场地 
  堆载量不应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堆载不宜压在基础上 
  大面积的填土宜在基础施工前三个月完成 
  554. 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混凝土强度可为C15 
  555. 对于三层及以上房屋,长高比≤2.5;当2.5<长高比≤3时,宜做到纵横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强基础刚度和强度 
  当房屋的预估最大沉降量≤120时,其长高比可不受限制 
  556. 柱下条形基础梁的C20,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200;当≥250时,变厚度坡度≤1:3 
  557. 柱下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外伸,其长度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钢筋满足计算要求,顶部钢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筋的1/3面积 
  558. 筏形基础的混凝土≥C30;地下室混凝土外墙≥250;内墙≥200;双面设钢筋,≥φ12,@300 
  559. 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1/14,且板厚应≥400 
  560. 当筏板的厚度≥2000时,宜在板厚的中间部位设双向钢筋,≥φ12,@300 
  561. 当高层与裙房设沉降缝时,高层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2M 
  不能满足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 
  不设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当不允许设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56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二级建筑师建筑结构重点总结(562条)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aojia/128878896212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