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工程造价
  3. 内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摘要:工程造价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重要控制指标,设计阶段对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重大。本文总结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设计变更内容,分析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需要项目参与各方的主动参与,应推行设计招标,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加强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主动性,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造价 ;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1现阶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投资特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是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规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划立项,按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设计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效益考核,水土保持国家投资体制也由之前的小农水补助变为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为主。从水土保持的社会公益性质出发,目前我国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主要采取国家补助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的投资形式。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设计变更 

  水土保持工程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表明,项目实施并不能全部按设计施工,存在较多的设计变更: 

  1、按设计施工,存在工程决算投资超工程设计概算的情况。 

  要完成设计任务量,实际发生的工程单价高于设计概算的工程单价,从而导至实际工程决算超工程设计概算。设计单价偏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设计需要根据国家的投资规模以及确定的治理面积来分解治理措施数量,为了保证既定的投资规模完成既定的治理面积,设计时就必须人为降低单项工程造价才能达到限额设计要求。二是施工时人工、材料、机械等直接工程费远超设计时水平,所以按照定额标准计算出来的工程单价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实际决算单价高于设计概算单价。 

  2、完成国家投资规模,只能集中资金建设少量重点工程,大部分单项工程缺乏建设资金。如上所述,既定的投资规模完成既定的治理面积,只能保证少量群众乐于接受的,效益显见的坡改梯、经果林、河堤工程能够得到实施,大量的生态修复措施、林草措施等无法分配到建设资金,只能依靠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完成,而这部分投资往往落空,导致实际治理面积并没有完成。 

  3、鉴于上述两种情况分析,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中,一般是充分完成国家投资规模,结合实际需要,建设重点生态工程。这样就导致设计变更的发生,包括工程地点、工程量、工程单价等方面的变更,从而给业主单位的工程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 

  3、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施工阶段产生大量工程变更的原因存在于工程设计阶段。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下: 

  3.1 水土保持投资控制的制约 

  现阶段的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涉及国家投资的,主要由水土流失面积、单位治理面积投资来决定设计内容。设计内容首先受总投资控制的制约,既定的投资完成既定的投资面积。在设计中,单位投资较高的工程受到了控制,因为这些措施只完成了少量的治理面积而占用了单位投资较大比例的资金,比如坡改梯、经果林、沼气池、河堤、路渠池等配套措施只能少做或不做;同时,为了完成治理面积安排了大量的单位造价较低的生物工程,但这些工程没有直接效益,老百姓很难接受。 

  3.2 工程勘测深度不够,工程设计无法做到因地制宜。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依据是准确翔实的现场查勘资料。但因为许多水土保持部门缺乏项目储备,国家投资计划下达后才开始委托编制实施方案,导致设计时间仓促,设计单位往往只能够进行简单的现场调查就按照相关规范着手设计工作,因此缺乏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标准设计过多,不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造成工程风险因素增加。 

  3.3设计阶段与相关部门沟通不够 

  一是工程设计阶段项目业主与设计单位缺乏沟通。设计单位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在投资规模范围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相关措施的配置。在施工环节,各级部门往往以打造形象工程为主,集中建设资金投入某一地区的单项工程,更改工程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造成了工程设计变更。 

  二是设计单位一般采用国家规范,对地方需求没有深入调查,特别是在城市近郊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标准要高于普通的综合治理标准,造成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影响进度和造价的控制。 

  3.4设计单位控制造价的动力不足 

  工程设计单位片面地追求设计工作量和经济效益,缺乏精品意识,造成较多的标准设计,有的设计没有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有的设计漏项较多,有的设计概算依据的工程量误差较大,产生施工阶段的大量变更和索赔。 

  4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4.1注重工程勘测阶段的工作质量 

  设计工作开始前应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和调查摸底工作,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与业主单位代表、项目区政府、群众充分沟通,特别是对河堤护岸、谷坊以及坡改梯等关键性工程,要实测地形图,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工程量的准确和工程造价的合理。 

  4.2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建设单位应提前做好项目储备,这样能给设计单位充裕时间开展勘查设计工作。在没有项目储备,而项目报批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应积极配合设计人员收集相关资料,安排专班做详做细现场调查工作,尽早将设计报告报请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审查相关设计内容,进一步调整优化工程设计,满足各相关部门的标准要求。同时建设单位对应合理安排项目前期工作资金。 

  4.3加强各方参与设计工作的主动性 

  项目业主、监理、造价人员在设计工作伊始就应积极参与,主动影响设计,及时为设计单位提供资料和信息,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交流,共同分析项目区情况,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和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另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当地的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有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在设计阶段,应鼓励项目区政府和群众与参与工程设计、招标投标、建设实施、工程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可有效避免施工阶段产生大量的设计变更。 

  4.4推行设计招标投标 

  设计招标投标在设计阶段引入竞争机制,使竞标者必须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经方案比较择优,用造价合理、切合实际、特色突出的方案参加投标。项目业主委托评标专家组运用价值工程方法,通过造价与功能的综合比较,选出最优方案,提高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 

  4.5 实行激励机制,促使计人员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以限额设计作为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手段,控制设计概算,以施工决算价款作为最终设计费支付依据。设计变更少应对设计人员予以奖励,设计变更多应适当对设计人员予以惩罚,以激励设计人员增加因地制宜设计意识,优化设计工作,主动控制工程造价。 

  5结语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70%,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多数也是由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对控制整体工程造价意义重大。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需要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应加强事前控制和主动措施,推行设计招标投标和激励机制,提高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主动性,发挥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使设计成果达到因地制宜、特色突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胡世明.水土保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水利经济,2009(4) 

  [2]吴昊.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难点问题控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2(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zaojia/1523177592356343.html